14《文言文两则》 教案 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4《文言文两则》 教案 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8 19:2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言文两则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3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理解的词句,通过结合注释、联系语境等方式了解大意。3.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和爸爸妈妈讲一讲或演一演这个故事。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语句意思和故事大意。重点感受两小儿理据结合说明观点的方法。感受文章寓意,领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辩”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能借助注释解释语句,复述故事大意,背诵课文。3.明白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各是什么,懂得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学重点
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怎样有理有据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怎样有理有据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新授
一、导入孔子名句导入——交流资料——揭示课题二、新授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问题导向,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明白的自学或询问老师。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学生听读领悟读法,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反复读。3.自读理解,合作交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说说课文的大意。探究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
解释带点的字,并巩固语句的意思。2.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3.对话交流: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4.分角色朗读。探究三:感悟寓意,延伸拓展。1.汇报交流,领悟寓意。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解答辩日的答案。2.自由发言,说说启发。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
练习
1.指导书写“辩”字:左中右结构,中间的言字旁要写得小而窄。2.结合板书,指导背诵课文。
小结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反复认真读——联系注释说——研读交流悟,并用此方法阅读小古文故事
作业
1.基本作业:小练笔:读《两小儿辩日》后所想到的。2.拓展作业:(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1)排练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
(2)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的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3)开展“你对太阳知多少”的探究活动。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3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理解的词句,通过结合注释、联系语境等方式了解大意。
3.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和爸爸妈妈讲一讲或演一演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
1.会写“辩”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解释语句,复述故事大意,背诵课文。
3.明白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各是什么,懂得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怎样有理有据说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
1.名句导入。(5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交流资料。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分几个主题说,不必重复。
课件出示孔子资料,教师相机补充。
3.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辩”字的写法和“辨”的区别。
设计意图:
名句导入,以学生资料为引子,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出课文主要人物之一——孔子,为了解孔子的为人和后面的事件做铺垫。
二、新授(26分)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问题导向,初读课文。
(1)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学弈》,文言文怎么读?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若遇到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查工具书,同桌交流或举手询问老师。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语速减慢。(学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音、语速和语气)
(2)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3.自读理解,合作交流。
(1)边读课文边看注释,把课文读懂。
(2)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下来,再在全班交流。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意。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把文章读通读顺尤为重要。本环节按照“试读—范读—指导朗读—练读”的步骤进行,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探究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课件出示几个句子,并要求完成练习。
课件出示:
解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
问其故。
?
及日中则如盘盂。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孰为汝多知乎?
2.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课件出示:
?
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
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并批注。
3.对话交流:
(1)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争论的是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小儿甲
小儿乙
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
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3)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小儿甲: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视觉)
小儿乙: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触觉)
4.小结:他们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分别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说明各自的观点。
5.演一演,感受理据结合和强化人物形象。
先分角色朗读,再四人一组合作练习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更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圈点勾画,渗透着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只是点拨,做一个引领者,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探究三:感悟寓意,延伸拓展。
1.汇报交流,领悟寓意。
孔子最后做出判断了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不能决也)
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但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我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
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
三、练习(8分)
1.指导书写“辩”字:左中右结构,中间的言字旁要写得小而窄。
2.结合板书,指导背诵课文。
四、小结(2分)
1.总结学法:这两节课,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文言文的?
基本方法:反复认真读文本——联系注释说大意——研读交流悟道理
2.我们可用这样的方法在课外阅读其他的文言文,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文小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掩耳盗铃》等。
设计意图:
在学习《学弈》《两小儿辩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学习的过程,梳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是交给孩子们一把打开文言文知识宝库的钥匙。
五、作业(1分)
1.基本作业:小练笔:读《两小儿辩日》后所想到的。
2.拓展作业:
同学们,下面的几项拓展活动中,大家可以自行选择一项或几项,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完成。
课件出示:
?
排练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一位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来到遥远的古代,巧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
?
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的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
?
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开展“你对太阳知多少”的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