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19 06: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二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商所在区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笔算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思维过程和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教材分析】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和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些都是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知识基础。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以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多媒体课件2)
60×( )<132 ( )×30<142
50×( )<460 80×( )<460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2. 口算。(多媒体课件3)
60÷30= 70÷10= 80÷20= 280÷40=
480÷60= 160÷80= 300÷50= 630÷90=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名回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例1情境图。
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多媒体课件4)
师: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名回答。
师:如何解决呢?
学生:因为92里有几个30,求可以分给几个班,所以用除法计算。
学生:92÷30=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习例1。笔算除法,92÷30=怎么计算呢?(多媒体课件4)
生:可以用小棒试着摆一摆。
学生试着用小棒摆一摆,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5)
生:还可以估算。92≈90,92÷30 ≈3(个)可以分给3个班。
老师:要精确地计算92÷30,该怎么算?
组织学生试着列竖式,点名学生板演。(多媒体课件6)
师:你知道商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吗?
生:因为92里面有3个30,所以商3就在个位上,还剩2,所以余数是2。
2.教学例2. 178÷30=(多媒体课件7)
教师提示: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我们就应该看前三位。现在自己试一试用竖式计算。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完成,点名回答,教师演示。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总结,教师点名回答。
生: 除数是两位数,就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被除数的前两位比30小,说明17个十除以30商不够1个十,也就是在十位上不够商1,这时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想178里面有几个30,也就是想几乘30的积接近178又比178小,5乘30的积是150,接近178,而且余数比除数小,所以应该商5。
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归纳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多媒体课件8)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算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就再试除前三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3)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
1.用竖式计算。(多媒体课件9)
95÷30= 510÷60=
2. 一列货车每节车厢可以装60吨货物,总共有货物480吨,需要几节车厢?(多媒体课件10)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多媒体课件11)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算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就再试除前三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3)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六、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十三1、2、3、4、5。(多媒体课件12)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90÷30=3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①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就再试除前三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初始内容,难度并不大,但是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只是一味地通过练习,强化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容易产生许多学生在笔算的过程中对商的定位没有掌握好,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