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第11课时 加减混合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第11课时 加减混合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19 06:4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1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
2.掌握加减混合题的计算顺序。
3.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难点:学会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5+2=   5+4=   4-4=   4+6=
8-7= 5+5= 10-8= 3+7=
2.复习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
5+1+3=    10-3-4=
3+4+1=    9-8-1=
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知道连加、连减表示的意义,那么如果一个算式里面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它又表示什么含义呢?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组合题:3+2-3 7-3+5 1+6-3 6-4+5
师:这些题中既有加法计算也有减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
如果你当老师,那么你想怎么教小朋友计算加减混合题?(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可先算3+2=5再算5-3=2,所以3+2-3=2。
问:比较加减混合计算题和连加、连减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加减混合运算和连加、连减计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第一步,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加减混合计算题怎样计算?
(加减混合计算题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出示课本第67页上面的天鹅图。
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
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多少只?
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列式:4+3-2
4+3表示什么?为什么减2?7-2表示什么?
这一题应该怎样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出示课本第67页中间的天鹅图。
用多媒体演示,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要求现在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式?
列式:4-2+3
4-2表示什么?2+3又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请一个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1)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子上摆7根小棒,然后拿走3根,最后又增加4根。
(2)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K里填上得数。
(3)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共有多少颗珠子?

(1)分组观察画面,说说图意。
(2)独立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交流计算过程。
3.完成课本第67页“做一做”。
(1)让学生分组观察插图,并说一说画面上反映的内容。(重点是说出小鸭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2)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3)让学生交流计算的过程。(重点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4.完成课本第68页“练习十五”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起到巩固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的作用。
5.完成课本第68页“练习十五”第2题。
此题是指导学生写算式的练习题。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怎样写算式。学生反馈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习惯,强调书写要工整。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知识——加减混合计算。我们知道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1.完成课本第68页“练习十五”第3、6题。
2.完成对应练习。
思维拓展
写出四个相邻的数,要使它们相加的结果是10。
(  )+(  )+(  )+(  )=10
【答案】 1+2+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