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8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件(45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8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件(45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8 18:5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国白宫
滕王阁
布达拉宫
北京天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名山、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或巍峨壮丽如故宫,或小巧灵动如江南园林。这些古老的建筑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它们究竟有何特色?今天我们学习梁思成的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从中我们一定能得出答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
他是近代学者、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儿子,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丈夫。他一生醉心于中国建筑的研究,曾主持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团体),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写出了中国第一本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其他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等。
美丽的神话
他们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建筑巨匠,一位是绝艳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不计国仇家恨,力使奈良,京都的古建筑免遭盟军的轰炸,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
1937年7月梁思成偶然看到法国人伯希和带到国外的敦煌壁画图片,很清楚地描绘了五台山唐代建筑图景,梁思成如获至宝。他和林徽因等一行4人起身去五台山,先坐火车到太原又坐汽车颠簸128多公里,最后又转骑骡子,最后才到达这座佛光寺,发现了中国现存唯一的唐代建筑遗存——五台山佛光寺大雄宝殿。正定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赡的古建筑遗存,吸引着梁思成。1933年4月,梁思成第一次到正定考察,原定两周,后由于战乱,缩短为七天。当天下午5时梁思成一行来到正定,借住在隆兴寺,当晚便开始考察,直到“天已墨黑,殿里阴森,对面几不见人,只听见上面蝙蝠唧唧叫唤”,才回方丈院晚斋。以后的几天,考察非常辛苦。对于这次考察,梁思成写道:“今春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圆满。”第二次考察,是在当年即1933年11月,梁思成偕林徽因女士再次来到正定,“留得旬日,得详细检正旧时图稿,并从新测绘当日所割爱而未细量的诸建筑物。”“这次考察成图盈箧,满载而归。”
梁思成和林徽因对中国建筑史的贡献
析 题


对象
析 题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
显著特色
中国建筑 的 特征




探究重点
整体感知
读文章理出文章的结构脉络
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结。
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1—2)
(3—13)
(14—19)
(20)
合作探究
请找出中国建筑九大基本特征的关键词,并分析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提示:说明文的顺序主要取决于对象的特点。由于说明对象特点各异,顺序则不同。说明顺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单独的建筑物由三部分(台基、房屋、屋顶)组成。
平面布臵:建筑群、轴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
木材结构:立柱和横梁之间形成“间”,墙、门窗设计极为自由。
斗拱:在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显著特征。
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弯曲面。
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主要特征。
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
结构部分有高度装饰效果。
三福云
霸王拳
建筑材料的装饰性: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各色油漆、木刻、石雕、砖雕。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木材结构
斗拱
举折和举架
结构
特征
装饰
特征
屋顶的装饰作用
颜色的选择—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材料的装饰作用
外观装饰


整体
局部








采用的说明顺序: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
在介绍九点基本特征之后,作者谈到了中国建筑的“文法”。“文法”是指什么?为了说明这种“文法”,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请举例说明。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中国建筑的“文法”是指中国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并且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们所承认,成了法式,成为人们沿用的惯例。


文章中说的建筑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词汇”指的是建筑的材料。
这是比喻的说法,使得说明生动,让读者易于接受。
本文用“文法”来比喻建筑的“规矩”,用“词汇”比喻建筑的材料,让人们能过熟悉的文章组成来理解建筑中的各种法式和材料的使用。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怀,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这种“拘束性和“灵活性”表现在哪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拘束性”指建筑物必须严格遵守一定的“文法”,即惯例,但是可以在惯例下出现不同的样式。这种特点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的风格,又具的独特性。
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
所谓类比,即是用不同类(相同类)的两种事物的比较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
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
用“语言和文字”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课文总结
作者条理清楚、精要严谨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显著特点,通过多种说明方法,既作了理论层面上的解释,也有形象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课后思考
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好办法来保护古建筑? 我们现在建造新建筑应该怎样设计(即怎样使新建筑继承优良传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