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1《新闻是什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1《新闻是什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8 18: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闻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材定位:
《新闻是什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的第一章,主要介绍新闻的基础知识,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准确理解将有助于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的学习。教材通俗易懂,用较多生动有趣的新闻来介绍知识,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互交流获得对新闻知识初步把握。
学情分析:
本人所教高二理科实验班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思维活跃,表现力强。学生在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过新闻和报告文学,对新闻并不陌生,但由于学习时间相距较远,学生对新闻基础知识的记忆较为模糊,准确性差。在本节课开始之前,学生通过学习《新闻是什么》微视频和完成导学案,预习教材,重新回顾了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定义、要素、结构,了解新闻中消息与通讯的不同特点。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对新闻材料进行筛选、提炼,对不同新闻样式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筛选、提炼、评判的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表达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悟新闻语言的简练、精确之美,学会用“思维导图”分析展示新闻的构成。
四、文化理解与传承:激发学生阅读新闻的兴趣,培养阅读新闻的习惯和初步的传媒素养。 
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特点。
二、引导学生掌握新闻“六要素”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从新闻内容、发布时间、表达方式、语言风貌等四个方面对消息和通讯进行比较。
二、指导学生用准确、清晰的思维导图分析展示新闻的构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PPT演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手段:微视频、PPT、投影仪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本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和李华同学一起解决一个问题。李华是校文学社社员,接到了学校团委布置的任务——为学校的“中华诗韵—校园诗词朗诵会”写一篇新闻,用于发布在校园网上。李华平时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写作训练,一时感到无从下手。于是,他准备通过研读报纸、网站新闻学习新闻写作。今天,我们就和他一起学习《新闻是什么》,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活动设计:一、发现“新闻”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5G网络,6月6号工信部发放了中国5G商用牌照。李华在新浪新闻里发现了一则新闻。
新闻一
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6月6日8:40左右,中国5G商用牌照发放仪式在工信部举行。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由于完整的5G国际标准实际上要等到2020年年中才能完成,所以中国5G的既定路线图是2019年预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为预商用做准备,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8年12月10日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放了5G系统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其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得3500MHz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中国移动获得2600MHz和4900MHz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试验频率使用许可的发放,有力保障了电信运营商开展5G系统试验所必须使用的频率资源,同时向产业链发出明确信号,中国将逐步推动5G产业链的发展与成熟。
到2019年1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接受央视专访透露,今年国家将在若干个城市发放5G临时牌照,使大规模的组网能够在部分城市和热点地区率先实现,同时加快推动终端的产业化进程和网络建设。即便只是披露即将发放“临时牌照”,在当时已经是相当明确的5G提速信号。
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苗圩在“部长通道”回应“5G牌照何时发放”的问题表态称,“很快了”。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接受《中国经营报》独家采访时的表态是,“5G我们都在全力以赴地积极推进,今年将会在一些城市进行试商用,积极推动在一些城市5G试点建设,争取早点让5G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推动作用。”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预测称,“估计下半年应该会发牌照。差不多我们(5G)招标应该是下半年,招标得花三个月。”
(1)概述事件
(2)解释事件
(3)事件前期
(4)相关事件
在看完新闻后,李华在新浪新闻链接里又看到另一则新闻。
新闻二
5G城市名单公布
40城将率先获益
6月6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广电正式获得工信部颁发的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拉开5G商用的帷幕。
目前仅有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公布了首批5G网络覆盖城市,两大运营商将覆盖至少40个城市,并在部分城市推出5G服务。首批支持5G网络的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4个直辖市,合肥、福州、兰州、广州、南宁、贵阳、海口、石家庄、郑州、哈尔滨、武汉、长沙、长春、南京、南昌、沈阳、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济南、太原、西安、成都、拉萨、乌鲁木齐、昆明、杭州等27个省会城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雄安、张家口、苏州、温州等城市。
获得5G业务经营许可后,中国移动表示将加快5G网络部署,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5G精品网络,大力推进“5G+”计划,今年9月底前在超过40个城市提供5G服务,客户“不换卡”“不换号”就可开通5G服务,后续将持续扩大服务范围,让广大客户方便、快捷地使用5G业务,享受5G新技术带来的福利。
中国联通获得牌照后也发布了在市场、套餐资费和5G终端方面的策略,称面对消费者市场,5G收费模式与4G产品既有承接又有创新,流量是其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会根据5G业务的技术特点研究新的计费模式。
中国电信6日表示,获得5G牌照后。网络覆盖将根据市场需求,在17个5G创新示范城市的基础之上,迅速扩大至40多个城市和区域;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推进5G终端产业链的全面成熟和各种形态5G终端的上市,满足各行业广大用户需求。
(1)概述事件
(2)事件后续
(3)相关事件
发现一:李华梳理概括了两则新闻每段的主要内容。你看了他的段意概括后,发现什么规律了吗?你可以找到段落之间的关系,用几何图形表示出每个段落的重要程度,再尝试从中归纳出新闻报道在内容上安排的规律。
我来绘一绘:
活动步骤:1、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手绘图形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2、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一个实验。
第一步:全篇新闻
第二步:删去最后两段(新闻的相关事件,辅助性的材料,删去不影响获取新闻信息)
第三步:删去倒数三段(新闻事件的前期内容,删去不影响新闻事实)
在三步中请三位学生回答从新闻中获取的最关键信息是什么。
总结:新闻,最重要、最关键的信息放在开头,后边的材料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如果从尾部删起,逐段去掉后边的段落,并不会影响新闻主要事实的传达。我们在报纸上常常看到的“一句话新闻”实际上就是这种没有具体展开,不加新闻背景的报道形式。
规律:首段高度概括主题事件,与题目关联最大,接下去的段落与首段关系依次减弱,最后呢一段最疏远。
3、请进入第一节新闻知识小课堂。(播放PPT)
发现二:这个发现让李华格外关注两则新闻的首段。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6月6日8:40左右,中国5G商用牌照发放仪式在工信部举行。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6月6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广电正式获得工信部颁发的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拉开5G商用的帷幕。
活动步骤:1、看到这两段,李华想起了英国诗人吉布林的一首诗(播放PPT)进入第二节新闻知识小课堂。
2、诗中的“六位侍者”——who、when
where、what
、how
、why
,恰恰是新闻要告知读者的信息。你觉得看新闻的首段,能获得上述“5个W和1个H”的信息吗?李华特地列出了一张表,请你从这两段新闻中摘录出相关信息填入下列表格。
3、请两位学生在黑板填写表格。
信息
新闻一
新闻二
When
6月6日8:40左右
6月6日
Where
工信部
工信部
Who
工信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
工信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
What
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广电正式获得工信部颁发的5G商用牌照,
Why
How
标志着我国正式拉开5G商用的帷幕。
4、学生对填写的表格进行补充和修改。
5、教师总结:新闻讲究简练、准确,并不要求每个要素都交代的很详尽,有时还可能会省去某个要素。
发现三:过了几天,李华又在一个公众号看到了一篇报道,感觉和之前两篇不太一样。
5G千兆网速是想象?北京五地实测?有限制、部分地区远超4G
智东西
2019-06-12
上周四(6月6日)中国5G商用牌照在万众期待下终于正式发布了,这宣告着我国也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
其实,在5G商用牌照发放之前,运营商就搭建了一些5G测试网络,这也使得条件允许的人(主要拥有5G终端)率先对5G的高网速尝鲜。
最近两周来,一些5G网速测试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引爆,大家都在为5G的千兆网速热血沸腾。然而,抛除网络测试的情况,现阶段我们能够真实感受到的5G网络到底如何呢?真实的情况可能没有网上流传的视频展示的那么美好。
带着这些疑问,智东西进行了一次线下5G网络的多点真实测试。由于智东西扎根于北京,故我们选择了北京海淀区的五个测试点(清华大学、中关村、北京邮电大学、金融街、稻香湖)进行此次测试。北京是目前全国5G网络部署的前部城市,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我国5G网络建设的基本水平。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现阶段能感受到的5G网络尚未达到理想的千兆级网速,虽然大部分能找到5G信号的测试点网速远超4G,但离千兆网速也很远。
一、海淀五地5G网速真实体验
设备就绪之后,我开始搜寻可以进行网络测试的地点。通过网络搜索了5G网络覆盖的区域,最终我们圈定了海淀区的五个地点,这五个地点也刚好是学校和互联网企业密集的区域:清华大学、中关村、北京邮电大学、金融街和稻香湖。
笔者首先来到了距离最近的清华大学进行测试。
当出租车刚一靠近清华附近,我的手机信号指示立刻变成了让人惊喜的5G,当我从东南门进入清华校园后,迫不及待地打开软件进行网速测试,然而眼前出现的一切,却将我刚刚的兴奋全部打消。
根据Speedtest的测试结果,清华校园东南门附近的下载速率平均为39.6Mbps,峰值达到41.6Mbps;上传速率表现超过下载速率达29.9Mbps。虽然顶着硕大的5G信号,但这一网速堪比普通的4G网速。
带着沉重的心情,我在清华校园没有过多的逗留,直奔下一个目的地——北京邮电大学(西土城校区),并暗暗祈求着这里能给我带来惊喜。要知道自从5G商用牌照公布后,北邮可以说火了。在到达北邮校园后,我就举着5G手机来回窜哆,目的则是想要找到最佳的信号,当然也是想亲眼目睹千兆网速的诞生。正值中午,焦热的太阳烤的人汗水直流,笔者心里不禁暗骂“我和烤肉只差一把孜然面了”。
终于,在北邮的主楼,我测试到了最好的网速效果。
根据Speedtest的测试结果,北京邮电大学(西土城校区)主楼附近的下载速率平均有273Mbps,峰值达到275.3Mbps;上传速率表现超过下载速率达60.2Mbps,启动一瞬间超200Mbps。这相比于现行的4G网速可是快了好几倍!
北邮的数据让我切身感受到了5G网络的存在。紧接着,我又再次踏上征程,来到今天的第三个测试点——西城区金融街。
在金融街附近测试了一个来回下来,我最终在金融街购物广场门口测试到了最佳的5G网速。
根据Speedtest的测试结果,金融街购物广场门口附近的下载速率平均达到了293Mbps,整个网络比较平稳,峰值超293Mbps但未达300Mbps;上传速率表现超过下载速率达33.3Mbps。
测试结果说明,金融街附近的5G网速比北邮校园内的情况略好,但北邮上传速率更加稳定和快速,因此二者的5G网络建设难分伯仲。
紧接着,笔者又驱车赶往下一个测试地点——中关村,这里汇聚着一众的科技企业,曾被誉为是创业者的摇篮。
在沿着天桥一路辗转搜索信号后,我终于在中关村e世界大厦旁搜到了5G信号,并在这里进行了测试。
根据Speedtest的测试结果,中关村e世界附近的下载速率平均达207Mbps,从测试曲线来看仍有上扬趋势;上传速率达52.4Mbps,曲线相对平稳。中关村的测试数据稍逊色于北邮以及金融街,但从测试结果来看依然远超过4G的网络速率。
在中关村测试完毕后,正值每天最早一批下班的人下班,在马路牙子旁守望出租车大叔十分钟后,笔者终于向着今天最后的测试地点稻香湖出发,而这一次要驱车近30公里。
当笔者跳下出租车时,内心几近崩溃。原因则是手机的信号指示没有像预想那样跳出5G的符号,而更崩溃的是,稻香湖是科技产业园区,没有高大建筑物,沿路都是高大的树木,路上的行人较少,各色车辆倒是川流不息,笔者内心不禁发出一声呐喊,“5G信号到底在哪?我该向哪个方向走?”
终于,在稻香湖路和文松路交汇的地方,5G信号一晃而过。紧接着,在沿着稻香湖路前往地锦路的路上,5G信号也十分赏脸的与我同行。在此时,笔者按下了Speedtest的开始按钮,记录下了此时的5G网络速率。
根据Speedtest的测试结果,稻香湖路与地锦路附近的下载速率平均达33.1Mbps,测试曲线仍有上扬趋势;上传速率达15.1Mbps,曲线相对平稳。不过,这一数据并不让人激动,与日常我们使用的4G速率相当。
当笔者走到地锦路华为研究所门口的时候,5G信号不见了。为了搞清楚这里的网络是不是就像测试数据这样差,笔者在华为门口测试了4G网速。测试结果让人惊叹,华为研究所门口的4G网速非常快,逼近100Mbps的峰值速率,上传速率也达到了41.2Mbps。由此可以判定,这里测试出的5G网络速率不及理想效果,看来另有隐情。
二、为什么测试的5G速度没有达到理想结果?
笔者奔波了海淀五地,在整个过程中非常遗憾没有见到千兆网速飙升的画面。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最佳的测试结果是金融街293Mbps的5G网速。北邮、中关村的5G网络表现情况也不错,都超过了200Mbps。而清华大学和稻香湖虽然可以搜到5G信号,但网络的速率还不如当地的4G表现。
理论上,5G网络的下行峰值速率可达20Gbps,每秒10GB,而4G的下行峰值速率为千兆级,即1000Mbps,这样算下来5G的速率足足是4G的20倍。然而在实际应用上,4G尚未达到千兆级网速。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实地测试效果是这样的呢?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千兆网速的出现呢?
对此,笔者咨询了几个测试点附近运营商营业厅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运营商的小伙伴们。
据北邮校内联通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诉智东西,虽然现在颁发了5G商用牌照,但是运营商的5G网络还没有宣布商用(也就是说运营商还没有向着用户提供5G网络服务),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在测试阶段,5G网络被限流,有时候也会全速开放。
除此之外,笔者使用的SIM卡是不限流量的,虽然说是不限流量,当网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候,账号也会有被限流的可能。
结语:5G网络的全场景实现还需时间
从此次测试来看,目前首都北京作为5G网络部署的先批城市,其5G网络依然处于测试阶段,现在的网络速度被限制,还达不到理想水平。不过,从世界测试的几个来看,几个测试地点中有些网速体验已经远超了4G。
上周四,我国正式发布了5G商用牌照,我国也宣布迈入了5G商用时代,这比之前计划整整提前了一年。然而,产业对5G网络的期待和呼声都非常高,但普通大众对5G的认知仍非常有限。
综合来看,现阶段5G网络建设还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网络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二是普通用户对5G的认知有限,用户教育还需要时间;三是现阶段5G终端设备价格较高,可选择的品类也极少。
除此之外,5G技术本身也处于初步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定义了5G的三大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高可靠低时延连接)、mMTC(海量物联)。
活动步骤:1、之前两则新闻和这篇新闻有何不同呢?请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比较。我们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此项任务。
2、发布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单。
1)请每位同学自主阅读三则材料,填写比较表。
2)请每位同学在小组中朗读自己表中填写的内容,并讲解填写的依据,同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3)全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结论。
4)请一位同学做记录,全班展示研究成果。
前两则新闻
这则新闻
新闻内容
叙述事件梗概
有具体事件,个人体验,背景资料
发布时间
当天
一周后
语言风貌
客观冷静概述
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表达方式
叙述
叙述、描写,穿插议论、抒情
总结:其实刚才大家发现的就是新闻中通讯和消息的区别。请进入新闻知识小课堂3(播放PPT)
二、手绘“发现结果”
活动步骤:经过比较研究,李华打算给校记者团写一篇如前两则新闻样式的报道,他希望得到一份关于这类新闻样式的思维导图。请你根据前面的“发现结果”,以“新闻”为主题词,以“题目”“内容”“结构”“表达方式”“时效”为“子主题”,帮他手绘一份思维导图吧!
我的“手绘思维导图”:
三、小试身手:
有了这份思维导图,李华对此类新闻的写作就心中有数了。“中华诗韵——校园诗词朗诵会”成功举办,李华正可以小试身手。
李华的新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为《新闻是什么》,它是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的第一章,主要介绍新闻的基础知识。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目标完整,层次清晰,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设计典型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生成、建构。本节课以“和李华同学共同学习新闻,帮助他进行新闻写作”为主线,设计三次“发现新闻”的活动和手绘“几何图形”“思维导图”“填写比较表”等主要任务。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探究,通过筛选、提炼、分析、比较,发现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新闻“六要素”和消息与通讯的不同,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容量大,学习效率高。学生课前通过《新闻是什么》微视频充分预习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中,三节“新闻小课堂”的演示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在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环节中,借助PPT的动态演示,实现了文本的迅速变化,使学生很快地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
三、本节课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所选素材篇幅较长,学生阅读需要时间较多,课堂节奏稍显拖沓。学生大多采用演板进行展示,方式较单一。PPT的固定思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造性思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