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第1节化学键与物质构成课后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第1节化学键与物质构成课后练习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4-18 18:1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第1节化学键与物质构成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64分)
1.(本题4分)下列化学式所表示的物质中,属于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B.
C.
D.
2.(本题4分)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是
B.的电子式是
C.乙烯的结构简式是
D.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3.(本题4分)下列过程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食盐熔化
B.NH4Cl受热分解
C.碘升华
D.氢氧化钠溶于水
4.(本题4分)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IVA族
B.第二周期IVA族
C.第二周期VIA族
D.第三周期VIA族
5.(本题4分)下列关于元素化合物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O2-的结构示意图
B.相对原子量为35.5的氯原子的元素符号:
C.SO2氧化H2S生成单质硫:
D.Na和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6.(本题4分)人们发现金星大气层有一种被称为羰基硫(COS)的分子,其结构与CO2相似,羰基硫是一种与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下列推测肯定不正确的是(深度解析)
A.COS是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B.COS的沸点比CO2高
C.COS的电子式为:
D.COS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7.(本题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H4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B.Na2O2、NaClO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C.将某种化合物溶于水,若能导电说明这种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氯气与NaOH反应的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8.(本题4分)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PCl3和BF3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B.NaOH是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
C.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该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
D.NaHSO4在熔融状态下不仅破坏了离子键,还破坏了共价键
9.(本题4分)下图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一种常用还原剂,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X、Y、Z处于不同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B.原子半径:YC.Z与X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
D.该化合物中X、Y、Z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10.(本题4分)钠着火不能用水扑灭的原因是2Na+2H2O=2NaOH+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Ne]3s1
B.H2O为非极性分子
C.O结构示意图为
D.NaOH电子式为
11.(本题4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甲烷的结构式:
B.的电子式: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12.(本题4分)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其中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中,W、X、Y之间均为共价键
B.Z的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强碱
C.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D.X的氟化物XF3中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13.(本题4分)化合物甲是一种常见无机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图中的“—”为单键或双键),其中W、X、Y、Z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和Y、X和Z分别为同主族元素,其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分别与X、Z形成的简单分子均为10电子微粒
B.X、Y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C.X、Y、Z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Z>X>Y
D.等物质的量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甲
14.(本题4分)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①MgCl2②Na2O2③NaOH④NH4Cl⑤CO2⑥H2O2⑦N2
A.②③④
B.②④⑤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15.(本题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②离子化合物都属于强电解质
③非金属单质中不含离子键,一定只含有共价键
④稳定性:H2O>H2S,沸点:H2O<H2S
⑤NaCl和HCl溶于水破坏相同的作用力
⑥非极性键可能存在于非金属单质中,也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中
A.①②⑥
B.①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
16.(本题4分)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其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中Y原子采用杂化
B.简单离子半径:
C.中并非所有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D.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介于元素之间的元素共有2种
二、填空题(共24分)
17.(本题8分)自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以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元素周期表中的成员数目不断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2016年IUPAC确认了四种新元素,其中一种为Mc,中文名为“镆”。元素Mc可由反应:+=+3得到。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元素N的一种氢化物为N2H4,写出该化合物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该分子内存在的共价键类型有___________。
(3)铍、铝二者的单质、化合物均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写出BeO溶液与NaOH的水溶液混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8.(本题8分)现有下列物质:①②③NaOH④HCl⑤⑥
(1)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只由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
(3)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4)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
(5)由离子键和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
(6)由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
(7)属于离子化合物的物质是_______。
(8)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物质是_______。
19.(本题8分)请回答下列与10电子和18电子微粒相关的问题:
(1)18电子微粒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18电子微粒中有一种强氧化性的四原子分子,该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种类是______,物质保存时所用试剂瓶的种类与下列________(填选项字母)物质相同。
A.浓硝酸B.碱石灰C.氢氧化钠溶液D.新制氯水
(3)10电子微粒中有两种可以相互反应生成另外两种10电子微粒,产物中有一种是单核离子,该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
(4)10电子微粒中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分子实验室制取时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
(5)10电子微粒中有一种能腐蚀玻璃,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三、结构与性质(共12分)
20.(本题12分)研究物质的结构,用来探寻物质的性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Fe、Ru、Os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列,人们已经发现和应用了Ru、Os的四氧化物。量子化学理论预测铁也存在四氧化物,但最终人们发现铁的化合价不是+8而是+6。OsO4分子空间形状是____________,铁的“四氧化物”分子中,铁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氧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2)NH3分子中H—N—H键角为106.7°,在Ag(NH3)2+中,H—N—H键角近似109.5°,键角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键的本质是缺电子的氢原子和富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一种弱的电性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了双氢键,双氢键是指带正电的H原子与带负电的H原子之间的一种弱电性相互作用。下列不可能形成双氢键的是_______。
a.Be—H…H—O
b.O—H…H—N
c.B—H…H—N
d.Si—H…H—Al
(4)冰晶石(Na3A1F6)主要用作电解氧化铝的助熔剂,也用作研磨产品的耐磨添加剂。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是正四棱柱形状,Na(I)位于侧棱中心和底面中心,Na(II)位于四个侧面上,AlF63-位于顶点和体心。
AlF中,中心原子周围的成键电子总数是________个。若用原子坐标来描述晶胞中所有Na原子的位置,则需要________组原子坐标。已知晶胞边长为a
nm,b
nm,冰晶石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Na3AlF6的摩尔质量为210g·mol-1)。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CaC2中含有Ca2+和C形成的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同时含有C原子和C原子形成的共价键,A符合题意;
B.硫酸中只含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二氯甲烷中只含共价键,为共价键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铝中只含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A
【详解】
A.C原子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7,则质量数为13,故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是,A项正确;
B.N2含三对共用电子对,但每个N原子还有一对孤电子对,应该为,B项错误;
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写结构简式时不能省略不写,应是CH2=CH2,C项错误;
D.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但是镁离子已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应为,D项错误;
答案选A。
3.C
【详解】
A.食盐为NaCl,属于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离子键,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铵为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受热分解生成HCl和NH3,破坏了离子键和共价键,B不符合题意;
C.碘为分子晶体,升华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电离产生钠离子和氢氧根,破坏了离子键,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4.A
【详解】
硅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4,位于第三周期IVA族,A满足题意;
答案选A。
5.B
【详解】
A.O2-最外层由氧原子的6个电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8电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与质量数不同,氯原子有多种核素,则某种核素的质量数不是35.5,故B错误;
C.H2S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SO2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单线桥为,故C正确;
D.NaCl的形成,N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Cl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过程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6.C
【详解】
A.COS是共价化合物,含有的键和键是极性键,A项正确;
B.由于Mr(COS)>Mr(CO2),且COS的结构与CO2相似,则COS的沸点高于CO2,B项正确;
C.COS相当于CO2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电子式是,C项错误;
D.COS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价,碳原子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4,氧原子和硫原子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所以COS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D项正确;
答案选C。
7.B
【详解】
A.CH4中的氢原子不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和3个Cl共用三对电子,3+3=6,则B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Cl最外层电子数是7,每个Cl都和B共用1对电子,1+7=8,则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A错误;
B.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构成,含离子键和O-O非极性共价键,NaOH是离子化合物,由Na+离子和OH-离子构成,含离子键和O-H极性共价键,所以Na2O2、NaOH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故B正确;
C.HCl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但HCl是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2NaOH+Cl2═NaCl+NaClO+H2O,反应物中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生成物有离子键和极性键生成,没有极性键的断裂,没有非极性键的形成,故D错误;
答案选B。
8.C
【详解】
A.BF3中B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A错误;
B.NaOH是离子化合物,存在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间的离子键,氢氧根中氧氢原子间还存在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
C.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破坏了离子键,没有破坏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C。
9.C
【分析】
由题意知,三种元素处于不同短周期,则X、Y、Z依次处于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故X一定为H,Z为+1价阳离子,故Z为Na,联想到NaBH4,故Y为B。
【详解】
A.Y的最高价氧化物为B2O3,属于酸性氧化物,不是两性氧化物,A错误;
B.一般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Z>Y>X,B错误;
C.Na与H可形成离子化合物NaH,C正确;
D.该化合物中H原子为2电子稳定结构,D错误;
故答案选C。
10.A
【详解】
A.Na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Ne]3s1,A项正确;
B.H2O含有极性键,是极性分子,B项错误;
C.O结构示意图为,C项错误;
D.NaOH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D项错误;
答案选A。
11.A
【详解】
A.甲烷的结构式:,A项正确;
B.的电子式:,B项错误;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项错误;
D.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D项错误;
答案选A。
12.D
【分析】
通过该化合物的结构可以推出,W为H元素,Z为Na元素,因为W、X、Y、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4,其中W和Z已确定,X和Y的原子序数和为12;从阴离子的部分可以看出,X和Y能形成3个共价键,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B和N可以,结合原子序数增大,可推出X为B元素,Y为N元素。
【详解】
A.该化合物中H、B、N之间均为共价键,故A正确;
B.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NaOH为强碱,故B正确;
C.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为强酸,故C正确;
D.B的氟化物为,其中B周围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D。
13.C
【分析】
由化合物甲中X能形成2个共价键可知,X为O元素、W为H元素,由W、X、Y、Z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和Y、X和Z分别为同主族元素可知,Y为Na元素、Z为S元素,H、O、Na、S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
【详解】
A.硫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硫化氢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8,故A错误;
B.氧元素和钠元素形成的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错误;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X、Y、Z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Z>X>Y,故C正确;
D.化合物甲为亚硫酸氢钠,硫元素为+4价,而硫酸氢钠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氢氧化钠与硫酸等物质的量反应生成硫酸氢钠,不能生成亚硫酸氢钠,故D错误;
故选C。
14.A
【详解】
①MgCl2只存在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故①错误;②Na2O2氧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过氧化钠是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②正确;③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氢氧根离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氢氧化钠是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③正确;④NH4Cl中含氮氢共价键,所以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④正确;⑤CO2只含共价键,故⑤错误;⑥H2O2只含共价键,故⑥错误;⑦N2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⑦错误;故答案为A。
15.A
【详解】
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如NaOH,故①正确;
②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属于强电解质,故②正确;
③非金属单质中不含离子键,也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He等,故③错误;
④氧的非金属性比S强,则稳定性:H2O>H2S;H2O分子间存在氢键,而H2S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则沸点:H2O>H2S,故④错误;
⑤NaCl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破坏离子键,而HCl是共价化合物,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故⑤错误;
⑥非极性键可能存在于非金属单质中,也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中,如H2、Na2O2、H2O2等,故⑥正确;
只有①②⑥正确,故答案为A。
16.D
【分析】
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平均原子序数等于6,其中W的原子序数最小,又由图示结构可知,W形成单键,可推测出W为氢元素,X形成四个单键,Y形成三个单键,可初步推测是C和N两种元素,Z容易失去1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大于6,可推测出Z是钠元素,但是这样四种元素原子序数相加就是25,又考虑到括号内得了一个电子,且W元素的原子只有一个,可认为是X得了1个电子之后,形成了4个单键,那么X元素就不是C元素了,而是序数小1的B元素了,这样四种元素的原
子序数相加就是24了。于是四种元素依次为H、B、N、Na,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分子由推测出的元素可知为NH3,而NH3中N原子采用杂化,故A正确;
B.Y离子为氮元素离子,Z为钠离子,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核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简单离子半径:;故B正确;
C.为BCl3,B是5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BCl3中并非所有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故C正确;
D.第二周期中,Be的2S轨道是全满的,导致Be比相邻的两种元素第一电离能都大,Be>B,而N元素的2p轨道是半满的,导致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也比相邻的大,N>O,这样第二周期第一电离能介于B和N之间的元素有Be、C、O三种元素,故D错误;
答案选D。
17.第七周期ⅤA族极性键和非极性键BeO+2NaOH=Na2BeO2+H2O
【详解】
(1)根据反应:+=+3可以看出,元素Mc的质子数为115,根据“零族定位法”可知118号为第七周期0族元素,则115号元素Mc应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ⅤA族;
(2)元素N的一种氢化物为N2H4,分子结构中各原子均可达到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分子中含N-N非极性键和N-H极性键,故答案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3)根据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原理可知,BeO溶液与NaOH的水溶液混合的化学方程式为:BeO+2NaOH=Na2BeO2+H2O。
18.⑥④①⑤③②②③⑥④⑤
【详解】
①属于单质,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②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③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④HCl属于共价化合物,只含极性共价键;⑤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⑥属于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
(1)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⑥;
(2)只由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④;
(3)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①;
(4)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⑤;
(5)由离子键和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③;
(6)由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②;
(7)属于离子化合物的物质是②③⑥;
(8)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物质是④⑤。
19.Ar极性键、非极性键AD
HF+OH-=F-+H2O向下排空气法4HF+SiO2=SiF4↑+2H2O
【详解】
(1)Ar是稀有气体元素,核外有18电子,其单质Ar性质最稳定;
(2)18电子微粒中有一种强氧化性的四原子分子为H2O2,该分子的结构式为H—O—O—H,含有的共价键种类是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浓硝酸和新制氯水与过氧化氢一样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故答案为AD;
(3)10电子微粒中有两种可以相互反应生成另外两种10电子微粒,应为HF和OH-,反应生成的F-也是10电子微粒,反应的方程式是HF+OH-=F-+H2O;
(4)10电子微粒中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NH3,因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5)10电子微粒HF的水溶液能腐蚀玻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HF+SiO2=SiF4↑+2H2O。
20.正四面体3d2-1,-2[Ag(NH3)2]+中,配位键N-Ag键的成键电子对相比NH3中的孤电子对N-H键的排斥力变小,故[Ag(NH3)2]+中H-N-H键角变大bd
12
6
【详解】
(1)Fe、Ru、Os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列,性质有相似性。OsO4分子空间形状与FeO4相同,是正四面体,铁的“四氧化物”分子中,正六价的铁核外的3d轨道上的值为3+0.4×2=3.8,而4s轨道为4+0.4×0=4.0,3d<4s,所以铁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d2,铁的化合价为+6,即氧的化合价是-1,-2。
(2)NH3分子中H—N—H键角为106.7°,在Ag(NH3)2+中,H—N—H键角近似109.5°,键角变大的原因是[Ag(NH3)2]+中,配位键N-Ag键的成键电子对相比NH3中的孤电子对N-H键的排斥力变小,故[Ag(NH3)2]+中H-N-H键角变大。
(3)氢键的本质是缺电子的氢原子和富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一种弱的电性作用。双氢键是指带正电的H原子与带负电的H原子之间的一种弱电性相互作用。
a.Be—H中氢原子带负电,H—O中氢原子带正电,符合双氢键定义;
b.O—H和H—N中氢原子均带正电,不符合题意;
c.B—H中氢原子带负电,H—N中中氢原子带正电,符合双氢键定义;
d.Si—H…H—Al中氢原子均带负电,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d。
(4)冰晶石(Na3A1F6)晶胞是正四棱柱形状,Na(I)位于侧棱中心和底面中心,Na(II)位于四个侧面上,AlF63-位于顶点和体心。
根据结构可知,AlF中,中心原子周围的成键电子总数是12个。若用原子坐标来描述晶胞中所有Na原子的位置,则需要6组原子坐标。已知晶胞边长为a
nm,b
nm,冰晶石晶体的密度为g·cm-3(Na3AlF6的摩尔质量为210g·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