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过关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过关检测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8 21:0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过关检测卷
一、基础知识(21分)
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褶皱(zhě)    湮没(yān)    畏葸不前(sī)
B.杜撰(zhuàn)
孵化(fú)
刨根究底(páo)
C.威吓(xià)
栅栏(zhà)
芬芳馥郁(fù)
D.怪诞(dàn)
青蒿(hāo)
争妍斗艳(y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操练   殷勤款待   自鸣得意
B.筵席   弱不经风   高深莫测
C.暇想   摇摇欲坠   五彩斑斓
D.篱笆   煞废苦心   撒手人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有些家长不善于和孩子沟通,对孩子从来不赞一词,只是一味地指责,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
B.我们长期以来提倡的对中外文化遗产的继承,绝不是陈陈相因,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C.老舍先生的《猫城记》揭露了旧中国的腐败,针砭了洋奴思想,同时也流露出对革命的误解,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作品。
D.赵春霖先生在花甲之年,克服许多困难,惨淡经营近五载,终于完成了150万字的鸿篇巨制《萨尔浒殇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文运同国运相牵,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作出更多振奋人心的作品。
B.3日,中美友谊文化图片展在美国休斯敦的孔子文化中心拉开帷幕,这是深化中美友谊的一大举措。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不仅会惠及整个世界,也将使双方受益。
C.要形成健康绿色的网络传播生态,除了依靠法治手段,还要重视网络伦理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
D.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市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市政府科学调配资金,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解放路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减轻东西方向的堵车问题。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都是意音文字。    。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立。?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早高峰”期间,成都地铁特别拥挤,老人乘坐时容易被人群挤倒。作为中学生,我们在乘车时更要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借光。
B.学生虽然已经毕业二十年,但始终谨记恩师教诲,正值教师节来临之际,学生垂念师恩。恭祝恩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C.送呈王刚先生台启:谨定于公历2020年2月14日(星期五)18:00在万晟大酒店为黄明、张念举行婚庆晚宴,恭请光临。
D.王婆婆的儿媳妇生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婆婆很是开心,逢人便送糖说:“庆祝我家喜得贵子,大家同乐,吃糖吃糖!”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C.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怎么办?
D.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二、阅读理解(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去,我们不仅为灿烂的5000年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而骄傲,而且为中国共产党近百年革命文化和改革创新精神所折服,为新中国建国70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
新时代文化自信首先源于50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文化基因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基因得以留存和传衍,并在新的时空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从文化意识的萌生发端,经历了文化元素的衍生,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文化形态的进化,文化遗产的传承,等过程,经过几千年文化积淀,遂成强劲的中华文化基因。
新时代文化自信来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40年改革开放胜利的实践。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并在随后的近30年革命斗争实践中,找到了以社会革命推动文化变革的正确道路,并最终建立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基础。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实践活动,用了7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这再次增强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自信。40年改革开放,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为新时代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时代文化自信,还源自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再创造。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模板”“再版”“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进行集成创新的原创版。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新时代理论文化再创造的集中体现,增强了中华民族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自信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我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了公民各项正当权利,为我国成为世界先进的现代化国家保驾护航,坚定了中华民族的制度自信,“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再创造,表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再创造,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强,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摘编自李征《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华民族有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基因,就能够在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
B.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动摇,建立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基础。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原创的智慧和方案,无须借鉴他国经验。
D.新时代理论文化的创造增强了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自信的动力。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对原因的分析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有对当下国内外情况的分析。
C.第三段按时间顺序,证明新时代文化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文化胜利的实践。
D.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的手法,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创性。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二段阐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坚守本根,又协和万邦,还兼收西学。
B.改革开放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延伸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持续改革。
C.“长征精神”这一中国特色的革命斗争文化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胜利的实践。
D.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再创造,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
中医药制定标准要循序渐进
于颖:在您看来,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百年中医史》同以往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张伯礼[注]:第一点就是充分占有资料。这个课题的研究历时3年多,以朱建平研究员为首的项目组尽可能地搜集第一手史料,基本涵盖了国家和地方图书馆的史料,包括医书、非医书、民国时期的旧报刊,甚至海外文献资料。
其次,协同攻关。以往这类研究往往是一个专家或一个团队担纲,这次编撰几乎动员了海内外、业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组研究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也是过去没有过的。
第三点就是史料与史论结合。带着问题去搜集、甄别、分析、整理史料。项目组打破时间限制,根据中医药发展的性质和阶段,将百年中医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1912—1949年是“抗争图存,自强发展”时期;1949—1977年是“事业奠基,曲折前行”时期;1978年迄今,是中医“全面发展,走向世界”时期。
于颖:2015年,您陪同屠呦呦先生前往瑞典领取诺贝尔奖,卡罗琳医学院的发言人当时就表示,这个奖不是给传统中医药的。中医的历史传统悠久,但不可能拿来就用,如何让它成为一个维持生命健康的现代工具?
张伯礼: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屠老师讲,中医药是一个宝库,但也不是拿来就用的。中医药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一定要和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现代科技结合,才能在解决重大问题中做出贡献,这条路子要走下去。
中医药发展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理论层次,特别是哲学的部分,相对稳定;而另一个是技术层次,即疾病治疗方法和药物,始终在发展。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指责,说:“你们老用那套几千年的理论,怎么行?”中医的思维方式、认知方法确实相对固定,但在其指导下的防病治病技术方法却在不断发展。
于颖:《中医药法》去年年底正式颁布,是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有法可依只是基本保障,涉及一系列具体问题,您重点关注哪几个方面?
张伯礼:中医立法这一大事,中医界翘首企盼了30多年。中医立法了,还有很多内容有待补充、完善、细化,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个人认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管理机构,希望将中医药县级管理机构建齐,把中医药发展经费列入政府财政计划中。
此外,保护中医药的继承一定要符合中医药本身的发展规律。中国民间的高人高术其实有很多,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此次立法就肯定了那些通过“师承”方式学习实践中医、确有医术专长的人才,并在政策上给予从业机会。当然,政府必须担起责任来,制定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管,扶持和管理并行不悖。
于颖:中医药要想走得远,能不能标准化,能不能为大家所理解,都是问题。这几年里,陆续有标准获列美国药典,在国际上得到应用。这是不是意味着,科学解释中医已经不是问题?
张伯礼:中医能不能标准化,要根据具体内容来看。中药化学成分、微量成分有哪些,各占多少比例;针灸里,针的长短、粗细、韧性、钢含量;等等,这些都没有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也都接受了。当然,有些标准的制定还比较难,比如肾虚的标准、脉象的标准……尚需要过程。其实,不仅中医药,很多学科在制定标准时也都如此,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怎么诠释中医药,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大问题。一碗汤药里面有什么,过去真搞不清楚;20年前若大致分析出其中的化学成分,也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完成;现在只要几天甚至十几个小时,就可以基本获知里面化学成分的占比、结构。我们坚信,假以时日,用现代科学语言诠释中医药,以利于更多人理解和接受,将逐步得到实现。
(选自《文汇报》)
  [注]
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11.下列与“中医的思维方式、认知方法确实相对固定,但在其指导下的防病治病技术方法却在不断发展”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源于两千年前《内经》的中医络病理论,清代医家叶天士总结了络病治疗的一些方法和药物,现在吴以岭院士建立了络病标准,研究了一系列方药。
B.屠呦呦受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降低提取青蒿素的温度,改用沸点更低的乙醚而提取了青蒿素。
C.丹参这味药材,已经列入了美国药典,这是我国第一个列入美国药典的中药;中国药材的标准纳入了美国药典,为我国更多的药材进入美国提供了基础。
D.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常出现大血管通了而小血管没有血流灌注的现象,心肌依然处于无复流状态,中医用通络中药可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百年中医史》和以往的中医史有不少区别:以往这类研究就是一个专家或一个团队担纲,这次编撰则动员了海内外、业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
B.《百年中医史》与以前的中医史相比,张伯礼院士认为,第一是充分占有资料,该项目组尽可能地搜集到第一手史料,基本涵盖了国家和地方图书馆的史料。
C.屠呦呦说,中医药是一个宝库,但也不是拿来就用的;张伯礼院士认为,中医药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一定要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
D.中医药可以制定标准,但是,有些标准的制定,如肾虚的标准、脉象的标准,还比较难,还需要一个过程。
13.张伯礼院士认为中医药可以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他告诉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8分)
南湖早春[注]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
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风停云散,雨后初晴,阳光返照,大地回暖,象征政治风波刚刚过去。
B.颔联写红花遍野,山杏初绽,湖面铺绿,水生长。“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的绿叶。
C.颈联写雨后白雁的翅膀仍显得很沉重,黄鹂的舌头生涩而叫得不成样子。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生趣盎然。
D.尾联总写江南景色之“好”,以乐景写哀情,形成反衬。
15.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10分)
16.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尊敬的北京大学招生办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明光中学的学生,叫刘畅。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自荐信。北京这座梦想之城,可谓高校林立,但是只有鄙校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和其他同学一样,我非常渴望通过这次自主招生来实现我一直以来的夙愿。本人学习成绩优异,特别喜爱写作,并发表了多篇作品。现惠赠文章一篇,期盼能得到您的垂怜。恳请您务必考虑并接受我的申请,给我一片天空,让我自由飞翔。
明光中学 刘畅
2021年3月20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夏季暑湿,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是家中常备药,尽管这两种药物仅一字之差,①            。虽然表面看起来两者都是液体制剂,但从生产工艺到口感,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②            ,藿香正气液不含乙醇。藿香正气水的制法是将药材用60%乙醇做溶剂,浸渍后进行过滤,合并过滤液,混匀。而藿香正气液的制法是将药材加60%乙醇加热提取,然后将提取液中的乙醇加热除去,只保留水溶液。其实,不论对什么药物,还是不妨花些时间阅读药品说明书,从而避免③            。 ?
四、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座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座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过来的温暖。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吧。因为,人心毕竟比屋檐大。
请以“心灵的屋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答案
1.D 【解析】
A项,“畏葸不前”中的“葸”应读作“xǐ”;B项,“孵化”中的“孵”应读作“fū”;C项,“威吓”中的“吓”应读作“hè”。故选D。
2.A 【解析】
B项,“弱不经风”中的“经”,应改为“禁”;C项,“暇想”中的“暇”,应改为“遐”;D项,“煞废苦心”中的“废”,应改为“费”。故选A。
3.A 【解析】
A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指一言不发。这里误以为是“不称赞”之意,属望文生义。B项,陈陈相因:原指国都粮仓之米谷逐年增加,一年接一年地堆积起来。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创造和革新。符合语境。C项,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符合语境。D项,惨淡经营:形容从事诗文创作时极意构思,也形容苦心规划或开拓某项事业。符合语境。故选A。
4.A 【解析】
B项,语序不当。“不仅会惠及整个世界,也将使双方受益”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会使双方受益,也将惠及整个世界”。C项,成分残缺。“营造”的宾语中心语残缺,在句末加上“氛围”。D项,搭配不当。“减轻”和“问题”搭配不当,应为“减轻……压力”。故选A。
5.A 【解析】
段意:文学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通读语段,首句是核心句,第二句举例印证,空缺处应承接上文的“意音文字”,“它们”代指“意音文字”,排除C、D;“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的记录”与“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古今相对。故选A。
6.C 【解析】
A项,“借光”是请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时的客气话,不用于自己一方。B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不用于学生对老师,应改为“感念”。C项,准确交代婚宴的时间、地点,“恭请光临”,敬辞,使用正确。D项,“贵子”,敬辞,一般称呼对方的儿子。故选C。
7.B 【解析】
A.句子中的两处引用都是完全引用,故两个句号应放到引号内。C.“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和“那里的近千株树木怎么办?”中的“?”应分别改为逗号和句号。因为这不是疑问句。改为: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怎么办。D.“(曹植《美女篇》)”是说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的出处的,故应放到引号外。
8.D 【解析】
A项,“中华民族有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基因,就能够在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错误,“就能够”的说法过于绝对。文章第二段只是说“新时代文化自信首先源于50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可见这不是唯一条件,因为“树立文化自信”还需要其他条件,如“新时代文化自信来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40年改革开放胜利的实践”“新时代文化自信,还源自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再创造”;B项,“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动摇,建立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基础”错误,选项张冠李戴,原文第三段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并最终建立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基础”,而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动摇”;C项,“……无须借鉴他国经验”错误,这种说法过于绝对。
9.D 【解析】
“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对比论证”错误,从文中来看,第四段没有对比论证。
10.C 【解析】
“‘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胜利的实践”错误,选项对应区域在第三段,“长征精神”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胜利实践。
11.C 【解析】
讲的是中药标准化的问题,不属于中医防病治病技术方法进步的内容。
12.A 【解析】
由原文第三段“往往是一个专家或一个团队担纲”“几乎动员了海内外”可知,选项“以往这类研究就是一个专家或一个团队担纲”“这次编撰则动员了海内外、业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太过绝对。
13.①既要继承传统中医药的宝贵经验,更要和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现代科技相结合,才会有创新,有进步;②中医药要逐渐制定标准,走向国际;③制定并完善中医立法,对那些通过“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有医术专长的人才,给予从业机会。
14.A 【解析】
“象征政治风波刚刚过去”错,首联描绘早春秀丽景色,没有运用象征手法。
15.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歌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象: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日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
[读懂诗歌]
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湖面上漂浮的水,一望无际,犹如整齐的草坪。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16.①鄙校—贵校;②夙愿—愿望;③惠赠—随寄;④
垂怜—垂青;⑤“务必”去掉。
17.①其实并不同 ②藿香正气水含乙醇 ③使用药物时出现错误
【解析】
语段阐明了“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两者的区别。第一空,根据上下文信息,所填内容大意应为两者不同。第二空,根据后面两者的制法可推断出这里可填“藿香正气水含乙醇”之类的内容。第三空根据前面“从而避免”的信息可知这里应填不阅读说明书的结果,应为“使用药物时出现错误”之类的内容。
18.[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话题为“心灵的屋檐”,写作时首先必须弄明白“屋檐”一词的含义。该话题由一则小故事引申出,所以要结合故事来确定屋檐的内涵。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屋檐”具有如下内涵:
①爱——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学会关爱、怜爱、博爱,真正的奉献不问对象。
②容——包容、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原谅、体谅、理解、谅解他人。
③助——援助、捐助、扶助弱者,不唯“回报”是图,不要太吝啬自己的爱心,要保留一份悲悯情怀。
经过这样的细化,就可避免“屋檐”内涵的泛化,而使文章的笔力高度集中。从选材层面来看,对“屋檐”的构建者和享用者的选择,应充分注意到两者之间的落差,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落差的大小与文章的震撼力是成正比的。从切入层面来看,应从细节入手,从一言一行入手,于细微处体现主旨和精神会更具有真实感、真切感、真挚感。只要你有细心观察之眼、普施大爱之情、纵横捭阖之思,即可笔下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