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练习题
最苦与最乐练习题
一.
知识积累
1、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契约????
音:??????
义:
2)恩惠????
音:??????
义:
3)悲天悯人??
音:???????义:
4)卸却????
音:???????义:
5)如释重负??
音:???????义:
2、文中引用了不少好句子,请对它们作出恰当的解释。
(l)“如释重负。”
(2)“任重而道远。”
(3)“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无人而不自得。”
3、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
)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4、
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谈语言》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5、判断对错
1)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
3)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6、下列各项依次为企业、茶楼、商场、书屋的楹联,对偶不太工整的一项是(
)
A.创建名牌企业,铸造精品工程。
B.善待东西南北客,畅谈兄弟姐妹情。
C.百货百样百拿不烦,千客千意千言送暖。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伯乐相马”的典故,在我国已流传两千余年。从春秋秦穆公时至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但人们在选拔人才时,总不忘用“伯乐相马”作比喻,而对“相马”的弊病却很少触及。其实,就选拔人才而论,“相马”远不及“赛马”来得客观、公正、直接。
不可否认,“伯乐相马”,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但仔细考究,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人们的误导,又是显而易见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有名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韩愈只说对了后一句,前一句却说错了。按照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千里马”先于“伯乐”而存在,绝不是因“伯乐”发现后才有的。
再说,“相马”能否选出真正的人才值得怀疑。众所周知,在以往的旧体制下,凡自称或被人们颂为“伯乐”的,都是有名望或握有实权的人物,平头百姓是没这份权力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假若“相马”的权力交给人品高尚的“伯乐”,真正的人才会脱颖而出,这的确是福。但这权力如落入品行低劣的“伯乐”之手,那将是祸。任人惟亲、惟近,以权谋私、结党营私等,正是品行低劣的“伯乐”们的拿手戏。他们往往以个人好恶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那些品行不端、才识平庸又想出人头地的被“相者”,则不择手段,投其所好,竭尽拍马溜须之能事,最终博得“伯乐一顾”,顿时身价倍增,跻身于“千里马”之列。而那些只知凭真本事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行事的人,不屑于对上层或权威人物献媚,如落于品行低劣的“伯乐”手中,即便有本领恐怕也难有出头之日。
接下来说“赛马”。我国已进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用人体制正在发生变化,“赛马”正得其时。只有引入“赛”的机制,才能发现真正的“千里马”而重用之。在赛的机制下,把所有的“马儿”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相同的负荷量,让他们各展其才。这时,真正的“千里马”就会飞奔千里路程,而那些平庸的“马”,即便拼了命也很难赶上“千里马”。在万马奔腾之际,“千里马”与平庸的“马”优劣分明。对“千里马”应予重用,让其领时代之风骚。对那些平庸的“马”,也应找个适当的角色,让其干该干的活去。
1.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使用”、“识别”、“举荐”三个词依次填入下边句子的空格内。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论点是通过什么引发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后一段加粗的“赛”可以用哪个词来替代?为什么?试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看,“相马”的弊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赛马”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伯乐”对发现“千里马”起着重要作用。倘若现实生活中“伯乐”
就是没有发现“千里马”,那么你认为“千里马”是否能发挥才干,崭露头角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读书与“游手好闲”
①书不离手,是爱读书人的标志。假若你手捧一本书在校园里,或者外出旅行携带一两本不错的书,总能引得一些赞许的目光。你自己也往往因为有书为伴,多一份踏实的志得意满。 ,我的老师叶鹏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使我不敢轻易自称有了好的读书习惯,也不会轻易赞扬别人的读书行为。他说:“游手好闲的读书,等于游手好闲。”我终生忘不了这句话。
②当我们把读书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应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照理本不应该把游手好闲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读书联系在一起。 说读的是一本无意义的书还好解释,事实上多数人习惯拿上的都是一些很好的书。 这样,我认为仍属于老师所说的“游手好闲”之类。
③关键还在“游乎好闲”的读书状态。因为人们之所以重视读书,是为了从书中吸取营养。法国文学家伏尔泰说得很中肯:“无论是怎样有益的图书,其价值的一半是由读者创造的。”这就是说,书中知识和作者的智慧,是不会自然而然的传递给读书人的,读书是读者与作者在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书本非常在乎读者的阅读状态,严格实行“按劳分酬”的原则,不搞“计时制”。漫不经心的读书,就像荒种荒收的庄稼汉,一年到头,收获很少。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本书,有人读了所得巨大,有人虽读却收获甚微。
④从“游手”我想到了“动手”。许多学者都有读书“动手”的习惯。例如革命老人徐特立就是一个榜样。他提倡抄读式的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看书”。老百姓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说法。动笔记录,以后可以随时调用读书所得。更重要的是思考。一——我们把读书过程中的感受、思想启发以及知识联想动手记录、整理出来,不仅遭流逝的遗憾,而且往往在整理的时候,还会生发出新的智慧火花。
⑤显然,这种认真的读书方法,动手用笔的读书方式,一开始需要通过意志来培养。但经过反复实践,变成自己喜欢使用的方法,就不再觉得这是自己情感以外的特别要求了。譬如早晨和晚间的刷牙,起初需要别人指点,后来依靠毅力坚持,久而久之,化为生活习惯;偶尔不刷牙,反而感到极不自然,不合自己的卫生习惯。
⑥认真读书的人们,瞧不起那种“游手”的读书状态;虽然有书在手,念念有词,还是不经意竟加入了“好闲”的人群。因为你“游手好闲”的读书,不会有切实、丰厚的回报,与那些不读书的“闲人”相差无几。所以,我特别赞同老师的话:“游手好闲的读书,等于游手好闲。”
1.在第①段、第③段中有两个加横线的词,它们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①志得意满:
②按劳付酬:
2.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不过 何况 虽然 B.不过 如果 虽然
C.但是 如果 即使 D.但是 何况 即使
3.叶鹏先生所说的“游手好闲的读书”,具体指什么样的读书状态?根据文章推断,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手不释卷,无明确目的的读书习惯。
B.念念有词,却逃避思考的巧妙办法。
C、炫耀学识,又显示修养的虚荣心理。
D.以书为伴,似自然而然的日常行为。
E.只争朝夕,有如饥似渴的学习劲头。
4.第4段的横线上,如果要引用下列名言作为论据,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英国哲学家霍尔说:“有时,读书是逃避思考的一个巧妙的办法。”
B.德国科学家高斯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C.英国作家奥斯本说:“彻底消化几本书,强似把几百本书放在嘴里不咽下去。”
D.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5.从第4段看,作者认为养成“动手”的习惯,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
其一是:?
;其二是:?
。(各不超过10个字)
6.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
7.对文章写作思路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望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第四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作者在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念。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2.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
3.第四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2分)
4.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2分)
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苦与最乐练习题答案
一.
知识积累
1、1)qì
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
2)huì
好处,给人财物
3)mǐn
同情
4)xiè
解除
5)shì
放开、放下
2(l)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2)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3)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4)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3、(1)设问(2)引用
(3)反问(4)对比
4、C
5、1.对?
2.错?
3.对?
4.对
6、C
二、阅读理解
(一)
1.知足?
安分?
达观
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4.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5.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看待”的答案必须含有以下3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二)1.识别?
举荐?
使用
2.选拔人才用“赛马”比“相马”更客观、公正、直接(用书上的原句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通过“伯乐相马”这个典故引发出来的。
3.可以用“竞争”替代?
因为“赛”是比赛、比试的意思,“竞争”是竞赛、一决高低的意思,二者意思大致相同,替代后意思不变。文中“赛”的机制,即是竞争机制。
4.“他们往往以个人的好恶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这是选不出优秀人才的”或“他们任人惟亲、惟近,以权谋私、结党营私,是选不出人才的”“把所有的马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同样的负荷量,让他们各展其才,有利于选拔人才”
5.能,因为是块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努力拼搏,千里马一定会抓住机遇,发挥才干,崭露头角。也可答不能,因为没有机遇及相应的条件,千里马难以施展本领,难以发挥才干,不能崭露头角。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1.①志得意满:以为在读书而得到安慰和满足。
②按劳付酬:阅读状态决定了读书效果。
C 3.CE 4.C(讲析:A项阐述的是把读书看成逃避思考即用来消遣的办法,不符文意,B项阐述的是猜测与发现的关系也不合,D项指出的读书如何如饥似渴不符文意,只有C项,指出“消化几本书”与文中的动手与思考有关,因此只有选C项)
其一:可以随时调用读书所得。其二:会生发出新的智慧火花。
提倡养成读书认真思考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7.A?
(四)1.B
2.真诚是火,因为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真诚是水,因为它会洗去一切误解。
3.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或“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或“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
4.如:勤奋是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勤奋是遨游知识海洋的航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