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 2.1 城市空间结构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 2.1 城市空间结构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2-26 20:3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城市空间结构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 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读“台湾岛略图”,完成1~2题。
1.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军事
2.图中城市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A.平原地形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铁路沿线
D.濒临海洋
3.按成因,大庆属于哪种区位类型的城市(  )
A.交通枢纽 B.自然资源
C.省会 D.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读“我国十大城市群分布图”,回答4~5题。
4.十大城市群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
①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②气候适宜、取水方便 ③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 ④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下列关于十大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交通便利,相互联系紧密 ③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④只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上述两大因素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7.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宗教中心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地形开阔平坦 ④河流交汇处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下图为“某国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图”,读图回答8~9题。
8.决定甲、乙、丙三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自然资源、水陆运输、商业贸易
B.商业贸易、自然资源、水陆运输
C.水陆运输、自然资源、商业贸易
D.自然资源、商业贸易、水陆运输
9.下列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甲城市相似的是(  )
A.拉萨 B.桂林 C.株洲 D.鞍山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二、综合题
10.图1、图2分别为“某高科技园区空间结构”和“用地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高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是________功能区,其环境绿化用地比例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环境绿化用地外,该高科技园区用地所占比例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用地,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据图可以判断出地形差异是造成台湾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2.C [图中城市均布局在铁路线附近,交通便利。]
3.B [大庆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城,是在矿产资源开采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D 5.C [第4题,北方地区的城市群不具备水网密集的特征;我国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慢,机械增长快。第5题,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中西部地区也有城市群分布。]
6.A 7.C [第6题,与其他聚落相比,a处位于河流交汇处的同时,地势平坦开阔,农业发达,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第7题,地形和河流是影响a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8.D 9.D [第8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城市的性质分别为矿业城市、商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因此决定它们发展的主导因素便很容易得出。第9题,鞍山是在当地铁矿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钢铁城市;拉萨为宗教城市;桂林为旅游城市;株洲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10.(1)生产 对环境质量要求高
(2)科研与教育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高科技产业的依托
解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区服务、生活功能区都是为生产功能区服务、配套的功能区,故本区的核心是生产功能区;高科技生产功能区要以科研和教育为依托进行研发创新,而这又需要有优美的环境,故本区环境绿化用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