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练习
一、古诗文默写
1.此夜曲中闻折柳, 。2. ,双袖龙钟泪不干。
3.王维在《竹里馆》中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 。
4.故园东望路漫漫, 。
5. ,百般红紫斗芳菲。
6. 王维在《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 , 。
7.《竹里馆》中表达诗人隐居却并不孤独的诗句是 , 。
8.《春夜洛城闻笛》中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的诗句是 , 。
9.《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诗句是 , 。
10.《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
11.《逢入京使》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12.《逢入京使》中诗人借故人捎口信表达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13.在《逢入京使》中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的句子是 , 。
14.《晚春》中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的句子是: , 。
15.韩愈《晚春》一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两句是: , 。
二、古诗文赏析
(一)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______ 、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图。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
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描绘“杨花”“漫天作飞雪”的情景。
4.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之情。
B.本诗寓理于景,启示人们要珍惜并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
C.本诗既表达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索,又具有活泼幽默的情趣。
D.“漫天”一词写出了杨花榆荚随风飞舞、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
(二)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3.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中“暗飞”一词的妙处。
4.前人评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认为其中 “折柳”是全诗关键,为什么?
5.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B.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夜”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
C.“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拟人,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D.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
(三)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4.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故园”指的是在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家的位置。
B.“龙钟”在这里是泪流纵横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有矛盾。
D.全诗语言平实,出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炼。
(四)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4. 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者。
B.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C.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酒眷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四句诗的用字造语气势磅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6.下列诗句中,和本诗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一项是( )
A.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答案提示
(一)
1. 拟人 比喻
2.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3.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4.D【解析】 D.“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错误,应是: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故选D。
(二)
1表达了诗人的思念故乡之情。
2.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3. “飞”一词巧妙地把被人吹出来的笛声这一客体变成了自己到处飞扬的主体,仿佛笛声也知道人的心思,所以专门飞向那些旅居异乡的人的耳中,勾起他们的离愁别绪。
4. 用典,“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5. A【解析】 A.正确。 B.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不是扣“夜”字。C.“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运用的不是拟人。 D. 《春夜洛城闻笛》是借笛声来抒发思乡之情。 故D项“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的理解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A。
(三)
1.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 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2.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 不矛盾。“马上相逢”指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 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念的信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 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词,逐句进行分析。 C项理解不正确,因为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正因为有浓重的思乡念亲之情,才在无纸笔顾不上写信的情景之下,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 所以三四句是把一二句中的浓重情感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并不矛盾。
(四)
1.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 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3.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4.示例:赞同。 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 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5. D【解析】 D错误,此诗的用字造语并非气势磅礴。
6. C【解析】 C错误,此句出自《木兰诗》,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