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室温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室温下向
396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投入
20g
食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物质
S(g/100g
水)
氯化钠
36
硝酸钾
32
硝酸钠
86
氯化钾
37
A.食盐不溶解
B.食盐溶解,无晶体析出
C.食盐溶解,溶液中有少量晶体析出
D.食盐溶解,硝酸钾变为不饱和溶液
2.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时,a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0g
B.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a的溶解度比b溶解度大
D.将50℃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
3.如图是两种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降温、增加溶质的方式变为饱和溶液
B.35°C时,将20g甲放入50g水中,溶解后可形成67.5g的溶液
C.35°C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C,甲、乙均析出晶体
D.K点表示t°C时,甲、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4.某NHC03样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03,下列测定该样品纯度的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取样品mg,配成溶液,用浓度为a%,密度为g/mL的标准盐酸滴定至不再产生气体时,消耗盐酸VmL
B.取样品mg,充分加热,冷却,称量固体的质量为ng
C.取样品mg,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ng
D.取样品mg,滴加足量的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ng
5.用括号内试剂不能一次性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A.固体:
NaOH、NH4NO3、NaCl(水)
B.液体:稀盐酸、H2O、Ca(OH)2
溶液(石蕊溶液)
C.固体:ZnSO4、CaCO3、KCl(水)
D.液体:Ba(NO3)2
溶液、MgCl2
溶液、K2CO3
溶液(稀硫酸)
6.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OH
Na2CO3H2SO4
B.NaCl
Na2SO4Na2CO3
C.NaCl
Ba(OH)2K2SO4
D.CuSO4Na2SO4NaOH
7.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常用它降低水的硬度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常用它冶炼金属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D.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8.将
Fe、CO2、NaOH、CuSO4、稀盐酸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4
个
B.5
个
C.6
个
D.7
个
9.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2
种
B.F
点溶液的
pH>7
C.AB
段生成沉淀为蓝色
D.E
点溶液中的溶质3种
1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只用组内物质间的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H2SO4、HNO3、BaCl2
B.NH4Cl、NaNO3、NaOH、KCl
C.NaCl、Na2SO4、H2SO4、Na2CO3
D.CuSO4、NaOH、NaNO3、NaCl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和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提纯方法
A
H2O
NaOH
活性炭
吸附、过滤
B
Na2SO4
Na2CO3
盐酸
加入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KCl
MnO2
H2O
溶解、过滤、蒸发
D
CO2
CO
O2
点燃
A.A
B.B
C.C
D.D
12.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过滤后所得滤渣中含有三种沉淀
B.第②步中加入的试剂为稀盐酸
C.第③步中发生分解反应
D.在第④步中溴元素被氧化
1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选用方法
A
Na2CO3固体
NaHCO3固体
加热
B
NaNO3
NaOH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C
CO2气体
CO气体
在氧气中点燃
D
CaCO3
CaO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14.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用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BaCO3和盐酸的反应类似C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工艺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Y的名称是过滤,
B.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氯化钡
C.洗涤氯化钡晶体最适宜的洗涤剂是20℃饱和硝酸钾溶液
D.固体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二、填空题
15.有下列几种物质,请选择合适的标号(a~f)填空(不得重复)
a
稀盐酸
b
稀硫酸
c
熟石灰
d
硫酸铜
e
食盐
f
生石灰
(1)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_______;
(2)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
(3)常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
(4)用来清除铁锈的物质_______;
(5)医学上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
(6)农业上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
16.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根据图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31.6
45.5
63.9
85.5
110
138
169
(1)表示NaCl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t1℃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_____。
(2)60℃将10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然后降温到40℃,降温后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3)等质量的KNO3、NaCl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______乙填“>”、“=”、“<”。
(4)如图甲所示,要使广口瓶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a是______填序号。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氯化钠固体
(5)KNO3固体含有少量NaCl,为提纯KNO3,实验过程是:溶解、蒸发浓缩、______、过滤、洗涤,晾干得到较纯净KNO3。
17.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回答。
(1)如图甲所示,物质
A
由____________元素组成,一个
D
分子由______________构成。
(2)图乙是锌粒与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后溶液中所有粒子的符号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从微观的角度说明图丙的反应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证明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试剂,该试剂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BaCl2溶液
B
酚酞溶液
C
石蕊溶液
D
Na2CO3溶液
三、推断题
18.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由K2CO3、K2SO4、KCl和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_____,可能含有_____。
19.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OH、CuCl2、Na2CO3、Na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通过加足量水得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a,认为该粉末中不含CuCl2,他是根据物质的_____性质得出该结论的。
(2)写出无色溶液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_____。
(4)B、C两种无色溶液,能够用来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_____(填“B”或“C”)。
四、实验题
20.26.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
.
(3)用B、D组合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优点是
______
.
(4)硫化氢气体(H2S)有毒,溶于水形成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H2S,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某同学用上图G、H
、I组合收集H2S.
①用G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
______
(填“大”或“小”).
②各装置的作用:H
______
、I
______
.
21.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溶液的配制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若按照②③①步骤配制50g16%的NaC1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操作⑤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
(4)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其正确操作步骤为_________(填序号)。
五、计算题
22.某超市卖的纯碱(Na2CO3)产品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他们取20
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盐酸100
g,烧杯中没有残留不溶物,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13.4g。计算:(相对原子质量:Na:23
C:12
O:16)
(1)生成二氧化碳____g。
(2)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3.将50.0g氯化钠溶液与49.35g硝酸银溶液混合,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85.0g。请计算:(温馨提示:NaCl+AgNO3=NaNO3+AgCl↓)
(1)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g。
(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2.C
3.B
4.A
5.C
6.B
7.A
8.B
9.D
10.A
11.C
12.A
13.A
14.C
15.a
c
f
b
e
d
16.乙
20~30℃
163.9
=
C
降温结晶
17.氢元素和硫元素
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Zn
2+、SO4
2-、H2O
置换反应
氢离子和氢氧根子结合生成水
C
18.K2CO3
K2SO4和CuSO4
KCl
19.物理
NaOH
B
20.分液漏斗
集气瓶
F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FeS+H2SO4=
H2S↑+
FeSO4
大
防倒吸
吸收H2S气体
21.引流
偏大
液滴飞溅
较多量晶体析出时
②③①④⑤②
22.(1)6.6(2)79.5%
23.(1)14.35(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