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对比练习》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对比练习》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19 09:5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对比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对比练习》练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熟练地综合运用公式解决有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勇于学习的情趣。
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圆柱圆锥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解决有关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实用性。
教  法:引导法、激励法、谈话法。
学  法:比较法、练习法、归纳法、合作讨论法。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①出图:这里是蒙古大草原,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就生活在这片蓝天白云下,他们以放牧为生,并且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蒙古包。
蒙古包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呢?(圆柱和圆锥)
②心中有“式”:想一想 怎样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生: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 ×
师:用字母怎样表示?
生: V柱 = s h =πr2h V锥= S h= πr2h
教师随之板书
③宣布本堂课练习方式:智勇闯关
同学们,这堂课老师给你们设置了四关的习题。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同学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知识的巅峰!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事物自然切入课题,同时通过谈话的引导,激发学生闯关的欲望,并通过回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为解决以下的问题做好铺垫。】
二、智勇闯关。
第一关:夯实基础。
求体积,口答列式。
1、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准确:
①圆锥底面积是25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
25×12×
②圆柱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4厘米;
52∏×4
2、稍作变化
(1)已知圆柱体积36立方厘米,高是6厘米,求底面积?
36÷6
(2)已知圆锥体积4立方厘米,高是6厘米,求底面积?
4×3÷6
质疑:这里为什么要乘3?
(乘3得到的是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一根圆柱形木材长20分米,截成4个相等的圆柱体后,表面积增加了1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积是多少?
18÷6×20
质疑:这里为什么要除以6?
【设计意图:通过口答方式,迅速回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的顺用和逆用,熟练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基本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复杂问题做好铺垫。】
第二关:等底等高。
孩子们玩过陀螺吗?老师小时候也和大家一样喜欢陀螺。只不过老师那时候玩的陀螺是自已做的?想知道是怎么做的吗?
如右图:一段圆柱形木头削成最大圆锥形陀螺,什么没有发生变化?(底和高)我们把它叫作:等底等高。那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圆柱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削去的部分是原来圆柱的三分之二)
那么,了解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联系之后,让我们把学过的知识用起来吧!巧妙运用:
一段圆柱形木头削成最大圆锥形陀螺,陀螺体积60立方厘米。原来木头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一段圆柱形木头削成最大圆锥形陀螺,体积减少60立方厘米。圆柱形木头体积是多少?圆锥形陀螺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圆锥:60÷2=30(cm3)圆柱:30×3=90(cm3)
或圆柱:60÷ =90(cm3) 圆锥:90÷3=30(cm3)
老师质疑:60÷ 是什么意思?60÷2=30(cm3)是什么意思?
(削去的部分是原来圆柱的 ,量除以对应的分率得到单位“1”的量,也就是圆柱的体积)(相差数除以相差倍数等于1倍量)
圆柱、圆锥等底等高,体积一共16立方米,圆锥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16÷(3+1)=4(m3)或16÷(1+ )=12(m3),12÷3=4(m3)
老师质疑:16÷(1+ )是什么意思?
(把圆柱看作单位“1”,圆锥占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 ,体积之和除以体积之和对应的分率得到单位“1”的量,也就是圆柱的体积)
考考你:如图,瓶底的面积和锥形杯口的面积相等,将瓶子中的饮料倒入锥形杯子中,能倒满(  )杯.
【设计意图:从等底等高的基本运用,到与之关联的和倍差倍的巩固运用,再进一步拓展到量率对应的分数应用题,最后拓展到图形体积的拆分转化练习,既熟悉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联系,又复习了相关旧知识,实现了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数学教学的转化思想,可谓一举几得。】
第三关 等积变形
1、如果我们把圆锥形的一杯水倒入一个圆柱形杯里,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
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等积变形
2、你还能说出一些等积变形的现象吗?
如:水装入容器,捏橡皮泥,沙子铺路,熔铸等。
以练促辨:
1、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现在把一块石块放入容器里的水中,水面上升了2厘米。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先说思路,再练习汇报。
(圆柱形容器里放入或取出的物体体积等于上升或下降部分水的体积)
石块体积:(20÷2)2×3.14×2=628(cm3)
2、何家桥整修公路,把一个底面积30m2,高5m圆锥形沙堆运过来铺在宽为10m的路上,铺4cm厚,可以铺多少米?
练习汇报,先说明思路,再汇报计算过程。
30×5× ÷10÷0.04=125(m)
3、一个圆柱形粮仓,里面装着一些粮食,把这些粮食堆成一个圆锥形状,占地面积是多少?
这里什么没有变?
练习汇报,再汇报计算过程。
体积:5×5×3.14×2=157(m3) 157×3÷5=94.2(m2)
对比质疑:这里计算圆锥底面积时为什么要乘3?(乘3就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再除以高才是底面积)第1题计算沙子的体积为什么要乘 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的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两道等积变形题,既是考点,也是我们学生的易错点。两道题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截然不同。这里重点和学生一起对比了什么时候需要乘3,什么时候需要乘 ,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应用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随着第三关的通过,我们距离金字塔的顶峰已经近在咫尺了,就让我们再接再厉,勇闯第四关吧!
第四关:挑战无极限
1、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单位:cm)
交流:这个物体不规则,怎么办?
2、有一张长方体铁皮(如图),剪下图中两个圆及一块长方形,正好可以做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10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同学们,哪些同学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知识的巅峰,请举手。
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祝贺你们,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继续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展示三角形和长方形绕某一条边旋转后得到圆锥和圆柱,通过加减拼接的方法把圆柱的一部分转化成整个圆柱,从而计算其中一部分的体积的方法,通过圆柱展开图的逆向思考,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加以提升,考验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化思想的综合运用,旨在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关于圆柱圆锥的知识?一起来回顾一下。
本节课我们一起练习了关于圆柱和圆锥体积四个板块的内容:
体积公式、等底等高、等积变形、综合运用
四、板书设计: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柱 = s h =πr2h
圆锥体积=底面积高 ×
V锥= S h= πr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