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课件、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课件、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2-27 10:42:15

文档简介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2、能够描述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3、说出有氧呼吸中物质及能量变化的变化。
4、理解呼吸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用化学反应式表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领会细胞呼吸的实质
3、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培养自我构建知识体系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联系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2、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高中学习中,第一个比较复杂的生物反应过程,尤其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初学者容易混淆,比如有氧呼吸各个阶段的反应物和产物、反应的场所,以及产物中C、H的来源问题都是高中生容易犯错的地方。除过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两个途径以及相应的产物也是不容忽视的重点。所以我们在时间的安排上,应当下大功夫搞清楚这些问题,将这些内容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实行重点突破。
突破策略:
1、通过自主阅读、提问、思考、分析挂图、课堂练习来突破。
2、通过总结各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并归纳出相应的反应式来梳理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3、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阶段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二)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三阶段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学生的化学知识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还未学习。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度。
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体、挂图等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
2、利用化学反应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实质
三、教学流程 问题导入
结合酵母菌实验讲授细胞呼吸的概念
复习线粒体的结构
并结合挂图讲授有氧呼吸
的三个阶段
根据挂图总结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特点
归纳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式
和总反应式并对
C、H、O三种元素的来源进行讨论
无氧呼吸的过程
解决酶和能量的相关问题
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
无氧呼吸的概念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程 序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提问:当我们受伤时,医生为什么要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或是嘱咐我们要用比较松软的创可贴?2、引入课题 讨论回答 由学生熟悉的话题切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解释说明细胞呼吸的概念 熟悉概念 使学生对细胞呼吸有总体的认识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一)有氧呼吸1、场所 复习线粒体的结构 学生复习 回顾旧知识
2、过程 多媒体演示三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并标明场所 讲述三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加深对有氧呼吸的理解
3、过程梳理 学生分别填写三个阶段的产物、反应物及场所 学生根据挂图总结并填写三个阶段的特点 比较三个阶段,防止学生混淆
4、反应式 1、由学生归纳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式 2、由老师引导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3、提问:①产物二氧化碳中的碳和氧来自哪些反应物?②产物中的水中的氢和氧来自哪些反应物? 归纳、总结反应式讨论问题,并获取知识 进一步加深对有氧呼吸的理解
5、概念 请学生讨论后自己总结出有氧呼吸的概念。(提示学生注意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ATP的生成)。 在细胞呼吸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讨论概括出有氧呼吸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突出了概念建构的过程
(二)无氧呼吸 导入无氧呼吸:细胞的有氧呼吸固然重要,现在大多数生物体也是主要以有氧呼吸的方式产能,但是在远古时代,地球的大气中是没有O2的,那时候的地球居民就要靠不依赖氧的呼吸来生存, 导入新知识,实现有氧呼吸到无氧呼吸的过渡
2、过程 多媒体课件演示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并结合生活实际讲授两个不同途径的产物。 观察 加深理解
3、补充酶和能量的相关知识 1、酒精途径和乳酸途径的两种酶是不是一样的?2、无氧呼吸过程中的能量能不能写成ATP?
4、反应式 板书两种途径的反应式 总结,并分析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
5、概念 1、引导学生参考有氧呼吸的概念进行归纳。2、创设情境:无氧呼吸对生物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归纳叙述无氧呼吸的概念。学生讨论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知识与生活、生疾的联系。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出示相应表格,学生根据挂图完成表格 讨论,完成表格 培养学运用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多媒体列举课本上所举的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例子。 让学生生结合细胞呼吸的原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1、小结本节内容并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五、附板书: 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1、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C6H12O6 2C3H4O3+4[H]+ATP(少量)
第二阶段:C3H4O3+3H2O 3CO2+10[H]+ATP(少量)
第三阶段:24[H]+6O2 12H2O+ATP(大量)
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 6CO2+12H2O+ATP
2、无氧呼吸: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C6H12O6 2C3H6O3+能量





酶(共24张PPT)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
主讲人:杨波
说课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板书设计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
突破策略:
1、通过提问、思考、分析挂图、课堂练习来突破。
2、通过总结各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并归纳出相应的反应式来梳理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3、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阶段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
有氧呼吸三阶段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体、挂图等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
2、利用化学反应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实质
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法:
1、比较法
2、归纳法
教法:
1、直观教学
2、讲授法
3、提问法
教学过程分析
1、当我们受伤时,医生为什么要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或是嘱咐我们要用比较松软的创可贴?
2、为什么稻田隔一段时间需要放水、
3、古人在农业方面有很多谚语,其中一条说道:“正其行、通其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问题导入
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细胞呼吸的类型
有氧呼吸:必须有氧参与.
无氧呼吸:不须有氧参与.
有氧呼吸的场所
有氧呼吸的过程
梳理三个阶段的特点
有氧呼吸的阶段 场 所 反应物 产 物 释能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24[H]+6O2 12H2O+ATP(大量)
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第一阶段:C6H12O6 2C3H4O3+4[H]+ATP(少量)
第二阶段:C3H4O3+3H2O 3CO2+10[H]+ATP(少量)
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 6CO2+12H2O+ATP
C、H、O三种元素的来源
C:
H:
O:
H2O →[H] →H2O
O2 →H2O
C6H12O6 →丙酮酸(C3H4O3)→CO2
C6H12O6 →丙酮酸(C3H4O3) →CO2
H2O → CO2
丙酮酸(C3H4O3) →[H] →H2O
[H] →H2O
C6H12O6
酒精途径、乳酸途径
酒精途径

乳酸途径

1、肌肉酸痛
2、酸奶的制作
1、苹果放久了会有酒味
2、果窖中空气稀薄
3、植物的烂根现象
补充霉、能量的知识。
C6H12O6
4[H]
2丙酮酸
(2C3H4O3)
(C2H5OH)
2酒精
+ 2CO2
(C3H6O3)
2乳酸
1、能量能不能写成ATP
2、两种途径的酶是不是一样
无氧呼吸的概念
根据有氧呼吸概念,总结无氧呼吸的定义
无氧呼吸 :
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
细胞在O2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比较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异同。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别 场 所
条 件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反 应 式
联系
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运用
板书设计
有氧呼吸
THE END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二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上节课的基础上,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三部分内容安排合理,符合学生认知的过程,衔接紧密,思路清晰;有利于学生整体的把握。
教材内容相对简单一点,比如只介绍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反应式,而没有对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转换做更精一步的解释。
教材的简单虽然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减少学习负担的代价就是我们牺牲了很多对重难点的解释环节,比如CHO三种元素的取向及来源问题,如果学生自觉性比较不高的话,那学生就有可能吃不透这样的疑难点,所以我们老师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应该去补充一些疑点难点。
从教材的地位上来看,它与第三章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章的主动运输和本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四节的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中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说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2、能够描述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3、说出有氧呼吸中物质及能量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对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
2、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高中学习中,第一个比较复杂的生物反应过程,尤其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初学者很容易混淆,比如有氧呼吸各个阶段的反应物和产物、反应的场所,以及产物中C、H的来源问题都是高中生容易犯错的地方。除过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两个途径以及相应的产物也是不容忽视的重点。所以我们在时间的安排上,应当下大功夫搞清楚这些问题,将这些内容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实行重点突破。
突破策略:
1、通过自主阅读、提问、思考、分析挂图、课堂练习来突破。
2、通过总结各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并归纳出相应的反应式来梳理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3、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阶段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比较中发现形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学生区分一些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二)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三阶段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学生的化学知识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还未学习。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有一定的困难度。
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体、挂图等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
2、利用化学反应式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实质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法是关系到能不能学好本节课的最直接的要素。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知识,我觉得学生可以利用采用以下几种手段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1、比较法: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三阶段区别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比较有氧呼吸和有机物体外燃烧的不同,进一步认清有氧呼吸的特点。
2、归纳法: 归纳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阅读能力。
(二)说教法: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尽浑身解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节课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实施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启发性。 .
讲授法:通过直接的讲授,使学生了解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概念性的知识可以由老实交待,这样会节省一些时间。
提问法: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中我们应当娴熟的使用这种技能,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分析
步骤一: 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探讨导入本节内容
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其中的原理,并安排一定的讨论发言时间, 待学生讨论 出结果以后,稍加点拨,但不去对问题的原理做深层的解释,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为整节课开一个好头,等课后再做详解。
例如我可以以这样的问题导入:
1、当我们受伤时,医生为什么要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或是嘱咐我们要用比较松软的创可贴?
2、为什么稻田隔一段时间需要放水、
3、古人在农业方面有很多谚语,其中一条说道:“正其行、通其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步骤二: 联系酵母菌的探究实验,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
通过上节课酵母菌的探索活动,同学们发现了酵母细胞可以利用环境中的C6H1206进行生命活动,知道了这个过程在有氧气和无氧气的环境中都能完成。而且已经了解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和CO2。对呼吸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有氧呼吸的部分
根据心理学首位效应,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有氧呼吸放在了最前端,这样的安排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是很有好处的。
步骤三: 回顾第三章细胞器的知识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在前面细胞器的学习中已经讲过,所以在这里我只是对旧知识的一个简单复习,为下面讲述有氧呼吸的过程奠定基础。
步骤四:利用如下挂图详细介绍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挂图:
有氧呼吸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使他们学过最难的生物过程,无论是有氧呼吸的过程、还是有氧呼吸的产物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有氧呼吸,我会结合挂图来对有氧呼吸的过程做一个详细的解说。
再来看这张挂图,它既表现了呼吸的过程,还体现了有氧呼吸的场所、能量变化等,直观形象的表现出了整个有氧呼吸,对学生的帮助可想而知。
步骤五:让学生根据以上的讲解以及挂图填写下表,比较有氧呼吸三阶段:场所、反应物、产物、释能等方面的内容。
填表只留给学生大概一分钟的梳理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按照挂图重新梳理一下知识,然后点三位同学分别口头填写三个阶段的场所、反应物、产物以及释放的能量。填表的过程就是一个回顾、纠错的过程,当前三位同学填完表格,我会较其他同学起来纠正他们的错误,要知道,有时候犯错反倒会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加深印象,当然不犯错是最好的。
有氧呼吸的阶段 场 所 反应物 产 物 释能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步骤六:写出三个阶段的反应式以及总反应式。根据步骤五的表格,由学生在黑板上总结写出三个阶段的反应式。总结反应式的过程虽然简单,但其中可以暴露出学生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比如少写了条件等,所以些反应式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三个阶段的反应式再归纳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有氧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的概念书上是有的,所以归纳的过程就比较简单,但后文中的无氧呼吸概念是书上没有给的。另外总反应式是最终的结果,通过对有氧呼吸反应式及概念的归纳,可以锻炼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步骤七:强调反应物中的H2O,并解释生成物H2O、CO2中的C、H、O三种元素的来源。
CHO三种元素的来源是本节课最容易混淆的地方,但在教材中是没有的,在这里扩展知识的时候,我会考虑到学生不喜欢做笔记,不喜欢老师补充知识的情绪,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来思考。
步骤八:由有氧呼吸过渡到无氧呼吸。
细胞的有氧呼吸固然重要,现在大多数生物体也是主要以有氧呼吸的方式产能,但是在远古时代,地球的大气中是没有O2的,那时候的地球居民就要靠不依赖氧的呼吸来生存,在探究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酵母菌可以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CO2,我们把这种不依赖氧气的呼吸称作无氧呼吸。
步骤九:讲解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对简单,同有氧呼吸一样,可以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步骤十:讲授无氧呼吸的两种途径:酒精途径和乳酸途径
讲授存在酒精途径的生物体、及酒精途经的产物。在讲授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来说明酒精途经的产物。比如苹果放久了就有酒味可以证明产物中的乙醇、果窖窒息死人的新闻、可以验证产物中的co2、植物的烂根现象等。
讲授存在乳酸途径的生物体、及乳酸精途经的产物。讲授方法同酒精途经一样,也是结合生活实际,来说明乳酸途经的产物乳酸。比如肌肉酸痛的机理、乳酸饮料的制作等。
步骤十一:补充霉、能量的知识。
这部分要有前面“故意犯错”的基础,故意犯错就是在PPT展示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时,不写条件(酶)和能量。然后让学生补充,最后通过学生的补充进一步提出两个易错的问题:1、酒精途径和乳酸途径的两种酶是不是一样的?
2、无氧呼吸过程中的能量能不能写成ATP?
步骤十二:分别总结归纳出两种途径的总反应式。
步骤十三:根据有氧呼吸的概念归纳无氧呼吸的概念。
步骤十四:比较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异同。
让学生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挂图分析,罗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自特点,再由学生完成下表。
步骤十六:通过资料展示呼吸作用在生活中的运用。
1、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能够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酵母菌在适宜的通气、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
3、水稻的根系适于在水中生长,这是因为水稻的茎和根能够把从外界吸收来的氧气通过气腔运送到根部各细胞,而且与旱生植物相比,水稻的根也比较适应无氧呼吸。但是,水稻根的细胞仍然需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的细胞就会进行酒精发酵,时间长了,酒精就会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使根系变黑、腐烂。
步骤十九:结语
六、板书设计
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1、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C6H12O6 2C3H4O3+4[H]+ATP(少)
第二阶段:C3H4O3+3H2O 3CO2+10[H]+ATP(少)
第三阶段:24[H]+6O2 12H2O+ATP(多)
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多)
2、无氧呼吸: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少)
C6H12O6 2C3H6O3+能量(少)
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