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梁思成长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建筑设计的领导人之一。著有《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等专著。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2.细读相关片段,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激发对我国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3.学习科普文章的语言,分析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对说明文的鉴赏能力。
字词通关
1.
准确识记下列单音字的读音
①墁地(
)
②斗拱(
)
③额枋(
)
④屋檩(
)
⑤接榫(
)
⑥框架(
)
⑦柁墩(
)
⑧穹窿(
)
màn
ɡǒnɡ
fānɡ
lǐn
sǔn
kuànɡ
tuó
dūn
qiónɡ
lónɡ
字词通关
2.准确识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yīn
yān
kǎn
jiàn
hénɡ
hènɡ
zhé
zhē
shé
字词通关
3.辨形组词
仓廪
凛冽
檩条
屋檐
赡养
瞻仰
谵语
墁地
谩骂
幔帐
漫步
拾掇
点缀
辍学
啜泣
字词通关
4.近义词辨析
①布置·布局
a.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建造而成的。
b.老李之所以输得这样惨,是因为一开始只为了抢占“底盘”,不注重棋的整体布局。
②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a.我国古代有许多建筑物结构精妙,布局严谨,藻饰华美,可谓巧夺天工。
b.黄山奇景密布,怪石林立,可谓鬼斧神工。
③题材·体裁
为庆祝建党90周年,省宣传厅举办了一次书画展。本次展出的书画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时代感强。在艺术体裁上,既有书法、绘画,又有雕塑、摄影。
④装饰·妆饰
精致的水晶装饰可以让你成为众人的焦点,把你妆饰得美丽、高贵、有品味。
字词通关
解读标题
课文的标题是什么结构的短语?可以告诉你什么信息?
“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中心词“特征”二字,指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统摄全文,是关键的信息点;定语逻辑严密,表明了作者研究和写作的范围。
梳理内容
课文都讲了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1-2段):中国建筑体系独特,分布广,历史久。
第二部分(3-13):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第三部分(14-19):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第四部分(20)发扬光大中国建筑传统。
具体研读
作者阐述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
逻辑顺序。由总体特征入手,再由结构特征说到装饰特征,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既有结构特征,也有装饰特征。(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四)说明斗拱的作用;(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
具体研读
作者阐述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写出了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九)说明中国建筑在材料方面的装饰特点。
具体研读
怎样理解课文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的规则,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具体研读
怎样理解课文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语言探析
1.作者阐释中国建筑的“文法”特征及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时,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一方法的运用贯串全文,请结合下列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地区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同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语言探析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语言探析
2.结合上面的分析,总结一下打比方在说明文中的作用,以及给我们的启发。
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可以使说明对象更加生动、形象,从而使读者深刻体会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风格。所以我们在阅读一篇说明文的过程中,要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形象性。
语言探析
3.为了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除打比方外,作者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特征(八)装饰部分;引用——《诗经》“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摹状貌——斗拱、举折、举架;作比较——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下定义——斗拱、举架;作诠释——分析个别建筑物。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