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精神的三间小屋 2课时课件(共23+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精神的三间小屋 2课时课件(共23+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9 18:37:16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体会得到的。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
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导入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内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彼此间的关系。
阅读目标
理解文章独特的写作视角,品味文章活泼形象、细腻生动的语言。
学习目标
1
2
学习文章活泼形象、细腻生动的语言。
写作目标
初步了解集描写、议论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品格素养
关注自身心灵健康,提升精神境界,学会友善待人、规划事业、提升自我修养。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曾获庄重文文学奖、昆仑文学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说理散文
说理散文,就是既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说理散文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有人叫它哲理散文。说理散文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预习资料速查
说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悟生命的真理,从而揭示万物之间的关系,因其深邃性,给人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底蕴的审美效果。说理散文在形式上较为自由,
作者以自己个人的观点、风格、方式和语调表述自己选择的主题,
篇幅一般不长。
预习资料速查
知识链接
毕淑敏语录
1.
人生的重大决定,是由心规划的,像一道预先计算好的框架,等待着你的星座运行。如期待改变我们的命运,请首先改变心的轨迹。
2.
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预习资料速查
3.
一个人活着,要使自己的幸福最大化,而且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幸福多一些。
4.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5.
人活着是为什么,自己快乐同时使别人快乐。
6.
期望能给人勇气也易引起沮丧,关键在于期望的“值”。
1.
广袤(
):开阔,广阔。广,从东到西的长度。
袤,从南到北的长度。
2.
积攒(
):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
3.
宽宥(
):宽恕,原谅。
4.
游弋(
):在水中游动。
5.
困厄(
):(处境)艰难窘迫。
6.
濡养:滋养。
mào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字形易错
·
zǎn
yòu

è
音形易错
·
7.
麾(
)下:将旗之下,文中指手下、手中。
8.
嘟囔(
):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9.
灰烬(
):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10.
自惭形秽(
):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11.
间不容发(
):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必考字词梳理
huī
音形易错,中考高频字!
·

nang
jìn
huì
jiān

róng

读一声哟!
·
12.
金戈(
)铁马:金属制的戈,披铁甲的战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
13.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14.
抽丝剥(
)茧: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15.
鸠(
)占鹊巢:也作“鹊巢鸠占”,语出《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后用来比喻强占他人的居所。

必考字词梳理

jiū
16.
李代桃僵: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疆。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意思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17.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彰,显著。
18.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必考字词梳理
字形易错,右边是“卩”。
·
意思要记清,中考高频成语。
注释中的生难字词
必考字词梳理
字音易错,注意声母。
·
1.
轻觑(
):轻视,小看。
2.
坍塌(
):倒塌,崩塌。
3.
窗棂(
):窗格子。
4.
矗立(
):高耸地立着。

tān

líng
chù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僵硬
jiāng


)边疆
jiāng


)游弋



)干戈



)峥嵘
zhēng


)睁眼
zhēng


)瞭望
liào


)潦草
liáo


)铮铮作响
zhēng


)挣扎
zhēng


)嘹亮
liáo


)眼花缭乱
liáo

必考字词梳理

)应该
gāi


)孩子
hái


)倘若
tǎng


)流淌
tǎng


)咳嗽



)躺椅
tǎng

语境记忆法:这孩(hái)子咳(ké)嗽发烧了,应该(gāi)带他去看医生。
·
·
·

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这三个词语都用来形容多。

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只用于物,不用于人。
到处都是,
形容很多。既用于人,
也用于物。
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见。多用于物,少用于人。


从学校教育到文化景观,三苏元素在眉山俯拾即是。

植物园里叫不上名字的花,比比皆是。

从帝王到囚徒,仿佛一场凄凉的梦,梦醒时分,触目皆是北国的萧瑟。
近义词辨析
必考字词梳理
从全文看,为什么要修建精神小屋?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内容
语言
主题
预习思考问题
要建立精神的三间小屋,表现了本文怎样的主题?
2
导思
1
导思
3
关键词:精神小屋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①—⑥):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的三间小屋”。
第二部分(⑦—?
):分析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如何修建“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指出每个人都应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课文整体感知
1.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课文阐述了什么是人们精神的三间小屋,即:我们的爱和恨、我们的事业、我们自身。
课文整体感知
2.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的?表达了什么思想?
作者主要围绕“自我修养”这个主题来写。表现了作者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板书设计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三
间小屋”应该是什么样的
精神的三间小屋
总结:
每个人都应把自己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并应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盛放我们的事业
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安放我们自身(共15张PPT)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第二课时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精神活动也需要空间。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导入
课文细读品味
1.前三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前三段在全文中是个引子。结构上:引出下文论述的话题——精神小屋;内容上:为下文写精神的三间小屋提供了相应的论述方向与内容。
课文细读品味
2.第一间精神的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对应⑦段)
第一间精神的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复杂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些对比鲜明的情感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同时用两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博大的胸怀。
课文细读品味
3.“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对应⑩段)
作者先列出一组数字,使人们对一生的工作有一个时间概念,并且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告诫人们要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只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课文细读品味
4.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对应15段)
作者首先用一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在我们的精神小屋里唯独没有我们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课文细读品味
5.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把我们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
作者认为只有为自己的精神生活留下足够的空间,用独立的思考来重塑自我,同时认真地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缤纷和谐、相得益彰,才能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
1.[难点]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精神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了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的和所恨的是什么,才能懂得什么样的事业适合自己,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
课文全篇探究
2.[重点]本文语言形象、生动、鲜明、新奇,作者运用了什么手
法?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如第8段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作者笔下的文字如繁花盛开,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动又形象,在扩大感染力的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文中用“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比喻“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样写大大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既奇特又鲜明。
课文全篇探究
再如文中“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非常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如“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运用排比,使得语言更有力度、更有气势。
课文全篇探究
1.集议论、描写于一体。
文章综合运用议论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对三间小屋的描写,各有特色。议论如“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构思新颖独特。
作者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的心灵活动疆域的思考,独辟蹊径,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意义,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令人耳目一新。
归纳总结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
春秋时期老子
的作品,论述
修身、治国、
用兵、养生之
道,文意深奥,包含广博。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译文: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
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作为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选择低下的地方,心胸要保持深沉宁静,待人要真诚友爱,说话要诚信可靠,从政要依法治理,做事要利用特长,行动要抓住时机。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世无争,所以没有过失。
课文拓展积累
吕蒙正雅量
吕蒙正出身贫寒,三十三岁时考中了状元。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第一天上朝,文武官员纷纷向他打招呼,这时有一个官员在后面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配当参知政事吗?”吕蒙正装作没听见,继续和其他同僚说说笑笑往前走。其他同僚都为他愤愤不平,纷纷要求查出那个人的姓名和官职,吕蒙正急忙制止大家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都忘不掉了,还不如不知道的好。”同僚们皆佩服他的雅量。吕蒙正从不把别人的过错记在心里,同僚们都愿意亲近他。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