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17张PPT)+朗读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3.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件(17张PPT)+朗读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9 18:46:51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13
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刚健豪迈,清俊明朗,有“诗豪”之称。其散文长于说理,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烂柯(
)人
侧畔(

暂(

酬(

闻笛fù(

必考字词梳理
重点字

pàn
zàn
chóu

长精神(

必考字词梳理
古今异义
古义:增长,振作;今义:生长,成长
1.
病树前头万木春(

2.
怀旧空吟闻笛赋(

必考字词梳理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争春
形容词作名词,老朋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必考字词梳理
名句积累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词中有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赏析。
体会情怀
赏析名句
学习技巧
预习思考问题
这首诗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
导思
1
导思
3
关键词:豁达乐观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韵脚“身”
“人”
“春”“神”宜读得饱满;朗读节奏划分基本为“二二三”,如“巴山/
楚水/
凄凉地”;也有特例,如“二十三年/
弃置身”。
课文初读感知
层次结构
第一层(首联):交代被贬之地的荒僻和被贬时间之长,饱含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第二层(颔联):借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表达自己的怀旧之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感叹。
第三层(颈联):宕开一笔,借“沉舟”“病树”之喻抒发身世之感。
第四层(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答谢友人的关怀并与之共勉。
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写遭遇政治挫折后,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不平。
课文整体感知
2.诗人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的?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围绕“积极乐观”的主题来写,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遭遇坎坷
心酸愤懑
板书设计
感慨世事
怀念惆怅
感叹身世
豁达进取
感谢赠言
积极昂扬
乐观豁达
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
课文细读品味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作者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叹。
课文细读品味
2.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
作者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懑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后人用这两句诗比喻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
1.运用递进的手法。
首联,先写自己长期被贬的遭遇,表现了愤激之情。颔联,通过对故友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的描述,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此联景象壮丽,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为慷慨昂扬的气概。尾联,表明并不消极气馁,而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全诗展现出了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的独特风格。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巧用典故,自然贴切。
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遇害的王叔文等友人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