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师:严少欢
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事件
日军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和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进入视频
动脑筋:
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东北,
为什么要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九一八事变时,驻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蒋介石下令不抵抗。T
东三省沦陷,日本侵略者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T
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T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想一想:什么是局部抗战?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种局面?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 张学良的密电
日本侵占东北后,进一步侵略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结合历史背景,思考:
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敢
扣押蒋介石,发动“兵谏”?
进入视频
目的:逼蒋抗日
直接原因: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T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堂讨论
如果杀了蒋介石,中国将会陷入内乱,国共合作无法实现,日本帝国主义会乘机扩大侵华战争;
如果放了蒋介石,有助于停止内战、国共两党开展第二次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赵薇身着日本军旗装
怎样看待这些现象?
结束教 案 设 计
学校: 福州屏东中学 学科: 历史 教师: 严少欢
教学年级 初二年级
教学课题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 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 四 单元,第 14 课,第 一 课时
自用参考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教学用具 幻灯片和板书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学会利用网络互动,并善于正确运用网络工具。利用政史互融的特点,拉近历史,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会运用正确眼光审视历史;使学生学会用史实说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引导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行径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客观评价,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在于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谈话法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还采取提问法、阅读法和讨论法等。
板书设计 板书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不抵抗 中共和人民奋起抵抗 ↘ ↙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及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上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大家把书翻到彩图部分,看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包括了哪些内容?生:(回答略)师:对,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本是什么时候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又是经历了怎样艰难曲折的历程才取得的胜利?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入这一单元的学习。今天上第14课。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课件演示:歌曲《松花江上》)大家注意看幻灯片上的歌词。刚才在听歌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听到歌中反复唱到的:“九一八”、 “九一八”?生:(回答略)师: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到底历史上的9月18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生:(回答略)师:预习过的同学已经说到了:九一八事变。那么九一八事变是谁发动的?它发生于何时何地?结果怎样?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然后提炼出基本信息,看谁讲得更全面。(课件演示:九一八事变视频资料)(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大家先后讲到了事变的时间、地点、大概过程。看书上70页第一段,把时间划起来:1931年9月18日,地点在沈阳南满铁路柳条湖段。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炸毁铁路却反而诬赖是中国军队破坏,并且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所在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大家看看书上的“动脑筋”,日军要侵略东北,为什么要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生:(回答略)师:占领东北、侵略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不过日本发动侵略战争需要制造借口,以此来欺骗世界舆论和本国无辜民众,为此日本侵略者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另外大家看这张地图,观察柳条湖的位置有什么特点?生:(回答略)师:柳条湖距离东北军所在的北大营和沈阳城都很近,方便日军时候对这两个战略要地发动攻击。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日军的行为是精心预谋的,并不是现在日本右翼分子叫嚣的那样,说九一八事变是无中生有,或者说是“被迫自卫”。大家要注意“柳条湖事件”和“九一八事变”是不一样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柳条湖事件”是指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这件事;“九一八事变”指的则是在柳条湖事件后日军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和沈阳城的事。九一八事变发生时,驻扎在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军,但是作为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最高统帅的蒋介石是什么态度呢?生:(回答略)师:大家看书71页右上部分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里是怎么说的:“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这实际上是什么意思?生:(回答略)师:是对日本的妥协退让。大家要注意九一八事变结果的双重性。一方面日本通过这次事变对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侵略,另一方面,敌人都打到我们家门口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正常反应应该如何?而事实呢?生:(回答略)师:蒋介石作为当时中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在面对日本侵略时,本应该想办法组织抵抗,但是他却采取不抵抗政策,下令东北军陆续撤回关内。这样一来,九一八事变的第一个结果就可以预料到了,是什么?生:(回答略)师:对,东北三省沦陷。东三省落入日本手中后,日本侵略者又会如何对待这里的人民呢?生:(回答略)师:我们通过一些历史图片真实地感受一下当时东北人民的悲惨生活。(课件演示) 大家看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实行惨无人道的统治,他们任意践踏中国人的生命,甚至在活人身上做细菌试验,制造“万人坑”,就是这样铁证如山的罪行,现在日本的右翼分子还在狡辩说这些是中国自己臆造出来的,是谎话。到底是谁在说谎?谁在欺骗别人甚至自欺欺人?生:(回答略)师:历史的真相不容我们忘却。面对日本方面的狡辩,保留好历史真相是我们神圣的责任和义务。面对日本侵略者残暴的侵略,蒋介石做出“不抵抗”的决定,那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反应又是如何呢?生:(回答略)师: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则组织沦陷区人民进行抵抗,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呢?生:(回答略)师:课本上提到的杨靖宇带领东北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只是当时无数英雄中的一个代表。杨靖宇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战争,在没有粮食的恶劣情况下吞下草根棉絮充饥作战。后来不幸牺牲了。残暴的日军想看看是什么支撑他的,就剖开了他的肚子检查,结果让他们非常震惊,连日军的统帅都说:“杨靖宇,中国的英雄!”日本占领东北后会不会就此罢休呢?我们讲过它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生:(回答略)师:对,它想灭亡中国。因此在占领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日本又步步进逼,那么接下来它会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哪里?生:(回答略)师:华北。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企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也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此时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中国,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在全国人民反日运动推动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直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呢?大家浏览课本71页到72页西安事变的全过程,然后提炼出西安事变的主要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目的、原因、性质、结果、意义等。生:(回答略)师:大家都概括得非常好。这些基本信息找到后大家适当标注一下,时间是在1936年的12月12日,所以又叫“双十二事变”。地点在西安。人物就不用说了吧?大家都知道了。目的是逼蒋抗日。为什么要逼蒋抗日呢?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在中国局势日益紧张、中日矛盾越来越尖锐的情况下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与红军的战斗,并且主张联共抗日。但是蒋介石听不进他们的意见,一定要置中国共产党于死地,他在1936年12月初亲自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进攻刚结束长征的红军,面对这样的局面,张学良和杨虎城只好选择武力扣押的方法,逼迫蒋介石接受他们联共抗日的主张。通过刚才的分析大家也都归纳出原因了。原因可以分为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所以张学良和杨虎城只好用这个不得已的办法;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内部的党派恩怨相比国家存亡,哪一个更加重要些?生:(回答略)师:所以说小矛盾要服从大矛盾,做事情要讲究轻重缓急,就是这个道理。至于西安事变的性质,它是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张学良、杨虎城发起这次事变的主观目的是什么?生:(回答略)师:他们是从联共抗日的角度出发,主观上是为了国家利益。事变发生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各方的努力,结果是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意义是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些书上有的划起来,没有的要补充。在梳理了西安事变的大概脉络后,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张学良、杨虎城作为蒋介石的部将,为什么敢以下犯上,发动“兵谏”?生:(回答略)师:联系我们刚才分析西安事变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我们知道当时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逼迫他们攻打红军。为了抗战的胜利,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才不惜扣押蒋介石;另外也可以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爱国之情来理解。刚才说到了西安事变的结果是放了蒋介石,和平解决了这次事变。联系上一单元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不杀了和自己有深仇大恨的蒋介石,而是放了他?要知道这个机会是千载难逢的。大家讨论一下,一会请赞同杀蒋介石和赞同放蒋介石的同学们说说看自己的观点。(学生讨论并回答)师:赞同杀蒋介石的同学主要是认为蒋介石在过去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杀了他可以为无辜死去的同胞们报仇。我们说这些血海深仇共产党并没有忘记,但是现在并不是计较这些党派恩仇的时候。这时中国面对的是一个凶恶的外敌。我们前面讲过,党派恩怨和民族危亡相比,孰轻孰重是需要好好掂量的。不少赞同放蒋介石的同学从西安事变发生时的复杂形势进行分析,这个角度选得很好。我们来详细看看。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党内部分成两派:亲日派何应钦等极力主张“讨伐”张、杨,炸平西安,欲置蒋于死地,自己取而代之;亲英美派宋子文、宋美龄等,反对“讨伐”,力主用和平方式营救蒋介石。透过国民党的党派差异我们可以看到,站在这两派背后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和英美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乘西安事变之机,扩大中国内战,以便实现它灭亡中国的野心,因而它极力挑拨南京和西安的关系。假如蒋介石被杀,中国将面临着新的危机。所以说这时候能不能杀蒋介石?生:(回答略)师:不能。英美帝国主义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看到蒋介石被扣,南京政府有被亲日派夺去的危险,对自己不利,因而支持和平解决,营救蒋介石,同情西安方面联共抗日的主张。英美的支持对于和平解决事变有利。现在我们来总结杀蒋和放蒋分别会引起什么后果。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争取一个好的前途。这样对当时的中国是更有利的。如果宣布他的罪状,交付人民审判,最后把他杀掉,这样不仅不能停止内战,还会引起更大规模的内战;不仅不能抗日,而且还会给日本帝国主义造成进一步灭亡中国的便利条件,这就使中国的前途变得更坏。所以说不能杀蒋,而要和他合作抗日。总结起来,我们看到在处理西安事变这一政治事件里,共产党人和各阶层人士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襟;张学良、杨虎城能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功臣,伟大的爱国者。西安事变的意义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在和平解决了这次事变后,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初步形成。这个结论,我们前面刚看这个子目的时候已经先提出思考并逐步验证了,大家现在明白了吧?生:(回答略)师:我们在北伐战争一课讲到,国共两党携手合作,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力量。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坚持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些我们会在下节课讲到。日本侵略者在近代留给我们的是难以磨灭的伤痛的记忆。虽然这段伤痛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是历史不容忘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大家知道在每年的9月18日这一天,中国都会就这段历史举行什么样的怀念活动吗?生:(回答略)师:我们拉响警报、进行缅怀先烈的活动,为的是牢牢记住这段耻辱,不再重蹈覆辙;但是也有一些人考虑在这天开张、营业、结婚,仅仅是因为“九一八”正好谐音“就要发”,可见有些中国人多么愚昧!那些装扮日本鬼子的人更是可恨之极,谁忘记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课件演示:赵薇日本军旗装、韩星李成延谢罪)大家就这两件事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并回答)师:大家对这两种行为都持一个基本观点:这种忘记历史的态度不可取。这是正确的。不过在理解爱国主义是同时,我希望大家能够在保持理智的前提下,对事不对人,不要让自己的爱国情感片面演变为偏激的民族狂热。我们要做的是铭记,而不是高呼“勿忘国耻”的口号,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好了,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大家回去及时复习并完成课后作业。我们下节课见!教学反思:今天这节课是我正式教学生涯开设的第一节公开课,略感紧张,总体尚好。就上课的效果而言,我认为这堂课既有成功之处,但也有几处硬伤。不少老师认为课件制作较好,这一点颇感惭愧,之前未定稿的课件经过师傅和其他几位年长资深教师的评点,不足之处很多,在这些老师的热情帮助下,我才能将课件修改到今天受到称赞的程度。另外受到大家好评的是这节课条理分明,重难点突出,这些都是师傅和教研组里其余好几位老师的帮助下不断改进的结果。通过这些更让我明白了自己在教学能力方面的初出茅庐和稚嫩,以后在日常教学中我要更努力地向前辈们多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另外几处硬伤则是需要下苦功才能有所改善的,如上课时相应的语调、表情,语言组织等方面,这些都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实践才能有明显进步,我会朝着这方面努力。今天的公开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堂公开课,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教学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希望能通过日后的常规教学和公开课展示等各种活动,让自己在反思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