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
什么叫病句?
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叫病句。
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01
病句的类型
常见病句
表意不明
结构混乱
不合逻辑
成分残缺/赘余
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
01
语序不当
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
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不符合语言习惯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
例如: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
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
“完善 ”和“建立”顺序颠倒。
应是先“建立”后“完善”。
×
02
搭配不当
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
主谓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关联词搭配不当
……
例如:
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个美丽的季节。
主宾搭配不当,
主语“草原”和宾语“季节”不搭配。
×
03
成分残缺或赘余
例2:
听了小李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小张。
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
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
应去掉“通过”或“对”。
×
成分残缺
例1:
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
重复多余
语义重复,
“由衷”就是“发自内心”“在心里”的意思,
可删除“在心里”。
04
结构混乱
又叫句式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式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上的混乱。结构混乱有:两句混杂;反客为主。
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前半句的主语是“话”,
后半句的主语却暗中换成了“心”。
×
05
表意不明
句子不能明确表达句子的语意,出现费解和两种以上的理解。
例如:
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
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领导,不明确。
×
06
不合逻辑
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逻辑。
例如: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能”和“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
应删去“能否”。
×
怎么来解决呢?
病句辨析“9不放过”
一
看到介词开头不放过
例如:
通过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生命长河中的坎坷与艰辛。
“通过”“使“两个介词连用,导致句子缺主语,
可删去“通过”或“使”
×
(易造成缺主语)
二
看到动词不放过
例如:
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增强”后面缺少宾语,应在“保护”后面加“意识”。
×
(易造成缺宾语、搭配不当、逻辑语序不当)
三
看到和、并、且、与、
“顿号”等并列成分不放过
1. 首先判断并列成分之间是否存在前后逻辑关系,若存在,需判断它们的前后顺序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恰当。
2.若无逻辑关系。就要判断并列成分与其他成分
是否搭配。
(易造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三
看到和、并、且、与、
“顿号”等并列成分不放过
例1: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和防范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系列宣传活动,致力于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看到“和”连接的并列成分,就需考虑它们的前后
顺序是否符合逻辑,应该是先“防范”再“打击”。
×
例2: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国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
并列成分“速度”“规模”之间无逻辑关系,
“规模”是不能“加快”的,应将“和规模”删去
四
看到两面不放过
例如:
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应删去”能否”
×
(易造成两面对一面或一 面对两面)
五
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例如: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否定不当,应删去“切忌”或“不要”
×
(易造成否定不当)
温馨提示:看到否定词时,主要看其是否违背了句子
原本的意思,从而造成否定不当的语病。需要注意的
是有些字词本身就含有否定的意思。
六
看到关联词不放过
一要判断前后关联词是否可以搭配,
二要判断其与句子其他成分的语序是否正确。
( 两个分句主语相同时,第一个分句的关联同应
放在主语之后)
六
看到关联词不放过
例1:只要充分保护隐私权,才能全面保障和维护公民的切身利益。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只要"改为“只有"
×
例2:不仅它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
关联词与句子其他成分的语序不当,
将“它”移至“不仅”前面。
七
看到数量词和约数词不放过
例1: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约”和“左右”成分赘余,任删其一。
×
例2:由于疫情影响,某地一家企业这个季度的号损减少了2倍。
×
倍数词不能用“减少"修饰,
可将“2倍”改为“一半”
(易造成数量词误用或成分赘余)
八
看到固定句式不放过
例如:
这支队伍的主要成员有省里的专家、市里的教研员、优秀的一线教师等组合而成的。
“主要成员有.......”和“……组合而成的"句式杂糅,可
删去“组合而成的”或将“的主要成员有”改为“是由”。
×
(易造成句式杂糅)
九
看到“是"表判断的句子不放过
例如:
虽然这些年他一直在北京发展,但他的籍贯是湖南郴州人。
判断句,主语“籍贯”与宾语“人”搭配不当,
可改为“他的籍贯是湖南郴州”或“他是湖南郴州人”。
×
(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典例分析
例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最紧要的民生工作,也是
目前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实现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B.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
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
C.教育部在做出这项战略部署时,特别强调职业院校要
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引导,避免不再出现片面的“考证热”。
D.好的演讲材料不是抄来的,而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
等进行认真研究、整理、搜集的结果。
【解析】A项,词义重复,把“目前”去掉;B项,正确;C项,滥用否定词,把“不再”改为“再”;D项,语序不当,把“研究、整理、搜集”语序调整为“搜集、整理、研究”。
B
典例分析
例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
信任的重大问题。
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
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
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 经济转型。
【解析】 A一面对二面,在“保持”前加“能否”。B缺少主语,去掉“从……中”或“使”。C“的原因”和“造成的”句式杂糅,删除“造成的”。D正确。据此,答案为D。
D
真题实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影 《老师·好》 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
引发观影热潮。到目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
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
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
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轻便易
行、收费廉价、随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D
真题实战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创造出联通
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将“创造”改成“开辟”。)
B.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
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将“方式”改成“方法”。)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度假村的建设,要
力争做到合理开发,精心规划。
(调换“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的顺序。)
D.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贫困户能否顺利脱贫,
关键在于贫困户立脱贫之志,勇于脱贫。
(去掉“能否”或在“立脱贫之志”前加一个“能否”。)
B
真题实战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关键是要把好产品质量关。
B.美国之所以能轻易给中国新兴技术的发展使绊子, 是因为他手握大量核心技术的原因。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C
真题实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B.这支队伍的主要成员有省里的专家、市里的教研员、
优秀的一线教师等组合而成的。
C.一阵清风徐来,月光与树影一起摇曳起来,发出沙沙的声音。
D.他主动参与这次禁毒行动,扫黑除恶,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