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使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7种点号
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
句内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
10种标号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
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标点符号分类
(一)问号
1 .有疑问词但表达的是陈述语气,不用问号。
[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不得而知。
2.选择问句中,选择项之间一般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例]克隆人与其供体人是什么关系?是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
常见易误用标点符号
(一)问号
3.连续发问的几个问句,每个问句后都用问号。
[例]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例]上哪儿找啊,你?
常见易误用标点符号
(二)省略号
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同时使用。
[例]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沙漠……等六大元素。×( )
删去“等”
常见易误用标点符号
(二)省略号
2.要正确处理省略号前后的标点问题:省略号前是完整的句子,省略号前应使用句末点号,表示省略的是句子;省略号前不是完整的句子,省略号前一般不用点号,表示省略的是词语或短语;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
[例]夏末初秋,菜园里瓜果累累,有红的辣椒,绿的豆角,瘦长的丝瓜,矮胖的冬瓜,……×
( )
省略号前的逗号应删除
常见易误用标点符号
(三)顿号
1.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并列性的谓语、补语、分句之间不用顿号,用逗号。
[例]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2.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时,不用顿号,表示并列时用顿号。
[例]一、二年级的学生这次春游时,徒步五六里路,也不觉得累。
常见易误用标点符号
(三)顿号
3.带有语气词的并列短语之间不用顿号,用逗号。
[例]他们唱啊,跳啊,跑啊,可开心了!
4.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的连词,如“或”“和”“与”“并”“以及”“甚至”等前不用顿号。
[例]我们一直是在离别中,比如和爱的人,和伤害,甚至和时光……
常见易误用标点符号
(三)顿号
5.表示并列的书名号、引号之间一般不用顿号,如果书名号、引号前后有修饰性内容则用顿号。
[例](1)我们常说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巨著。
[例](2)我们常说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指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这四部巨著。
常见易误用标点符号
(四)冒号
1.用在称呼语和“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冒号提示下文的用法和破折号表示注释的用法经常混淆,破折号表示注释,删去注释后,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冒号表总说、分说,分说的部分一旦删去,句子就不完整了。
常见易误用标点符号
(四)冒号
1.用在称呼语和“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例](1)我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例](2)我们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复习阶段;第三阶段为……
常见易误用标点符号
(四)冒号
2.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例]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
3.冒号提示的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例]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
应把冒号删去或把“‘三春’”前的逗号改为句号,
放到后引号里面 。
常见易误用标点符号
(四)冒号
4.“××说”之类的作为插入语时,引文前不用冒号。
[例]“啊,可爱的小伙子!”医师迎着他说:“嗯,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吗?” ×
( )
5.冒号不能连用。
[例]他在文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 ×
( )
“迎着他说”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第二个冒号应删去
常见易误用标点符号
(五)书名号与引号
1.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一般用引号。
[例]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
2.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电视节目名、栏目名、歌曲名、影视剧名等用书名号。
[例]在2019年暑期档电影票房排行榜上,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46.77亿票房夺冠。
常见易误用标点符号
(五)书名号与引号
3.在“题为……”和“以……为题”中的“题”,如果是诗文、图书、报告或其他作品可作为篇名、书名看待时,应用书名号;如果是写作、科研、辩论、谈话的主题,非特定作品的标题,应用引号。
常见易误用标点符号
[例](1)有篇题为“柳宗元的诗”的文章,全文才2000字,引文不实却达11处之多。 ×
( )
[例](2)《我的老师》这类题目,同学们也许都写过。 × ( )
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常见易误用标点符号
1.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 此意见不一。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C
【解析】选择疑问句,有明显的标志词“还是”,中间不用问。标点考查非常常规,属于常见错误。
典例分析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为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潘建伟团队居 功至伟。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B.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C. 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安全的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
D. 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A
【解析】 A项使用正确。B:第二和第四个逗号都改为分号。C: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D:最后一个分号改为句号。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B.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至少要五、六天才能读完。
C.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这世界变化快?
D.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B
【解析】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B连续两个数字表示约数时,中间不能使用“、”号。故答案为B。
?
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零碎的时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里迅速流失。除了在手机上打游戏,刷微信、微博,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和这些时间相处。
B.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对于前者,似乎并无异议;对于后者,却是众说不一。大概是因为“客观实际”这个概念,不但包括客观事实,而且包括客观规律。
C.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美好了:给他人造成损失后留言留钱,是诚信;被诚信感动而不索赔,是仁义;不仅不索赔,还给万元资助,是良善。
D.读书讲究一个“博”字,而评书讲究一个“透”字。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之透,便有一孔之得、一己之见,足以为己、为人镜鉴,也不枉了这个“评”字。
B
真题实战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D.然后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D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B.老人、青年和孩子们,纷纷涌向那青青山坡——几十年前革命英雄奋勇抗战的地方。
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D.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位心情平静的教师和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学生,是我对教育的期待。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