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四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授课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四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授课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9 08:0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形式,虽然以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但这种不高的格调,却大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中国文坛的巨匠苏东坡走来了,他以其豪迈之气,为中国词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并为词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他的诗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导入
品语言,赏意境,体会词人情感,认识豪放词风。
鉴赏本词,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教学目标
在词盛行的宋代,人们根据词作的风格将其划分为两派,是那两派?风格特征有何不同?其代表人物是谁?
豪放派
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词作流派
婉约派
李清照
柳永
苏轼
辛弃疾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又云“山令人古,水令人远”,诗人登山临水,探幽访胜之时,浩淼的时空,纷纭的历史,便在诗人心中撞击,凝成解不开的情丝,汇成悲壮苍凉之诗篇,这种怀古诗往往能“发思古之幽情”,也最具有动人的力量。
怀古诗最常用的手法是怀古伤今,当苏轼登上赤壁矶,面对着脚下滚滚而逝的长江之水,他想到了哪些古人,又由这些古人引发了自己的什么身世之感呢?
文体知识
怀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作者简介
苏轼20岁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颍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
黄州情缘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品读鉴赏

樯橹



táo
liǎo
guān
qiáng

lèi
豪放
之景
旷达
之情
上阕
写景
下阕
抒情
思考探究
这首词是豪放词,大家齐读词作,体会词的豪放体现在哪些方面?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思考探究——上阕
景是情感的触发点,那上阕都写了哪些景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由这些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特点:雄浑
开阔
波澜壮阔
充满力量
在这幅图片中,我们看到赤壁矶之山之水,还是充满了和缓之美,作者眼中之景实是心中之景,乌台诗案的惊心动魄,历史风云的错综复杂,无不在作者眼前一一展现,心中有丘壑,自然眼中之景波澜壮阔。
赤壁矶
金武元直赤壁图
水的意象
水与月,是古人在诗歌中经常吟咏的物象,水以其缠绵多情而被人寄托无限情思。回顾咏水名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山是眉峰聚,眼是水波横”
思考探究——上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亦指人事之水,历史长河
风流人物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
大江
浪淘尽
将眼前之景与历史的风流人物联系在一块儿,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思考探究——上阕
思考探究——上阕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夸张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夸张手法,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穿



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
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这些精妙的词汇,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三国古战场,看到了刀光剑影与鼓角争鸣,为下阕追怀英雄渲染气氛,做好铺垫。
思考探究——上阕
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承上:“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非多情之人,眼中岂有如此之江山。
启下:“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美景如画——英雄如烟
上阕写赤壁雄奇壮丽之景,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小结
思考探究——下阕
词中上片重写景,下片
“遥想”一词接应上文,阅读下阕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雄姿英发
英姿勃发
羽扇纶巾
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
从容淡定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惨烈的一次战役,其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世所罕见,然而如此惊心动魄的一段历史,却在东坡先生笔下写成了周瑜的“谈笑之间”,我们既要佩服周瑜的英雄盖世,又要赞叹东坡先生的惜墨如金了。
思考探究——下阕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在诸多英雄中,作者却选择了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为什么?
《三国志》中记载,赤壁之战主战方为东吴,主战将为周瑜,赤壁之战成就周瑜毕生功业。
“抑曹扬刘”之《三国演义》此时还未成书。
思考探究——下阕
我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是苏东坡在描写这场战争时却偏偏插入了“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
1、一个“初”字突出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年轻有为。
2、以美人衬英雄,更显英雄潇洒的风姿。
思考探究——下阕
作者穿越幽幽的岁月,对周瑜无限仰慕,周瑜身上到底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呢?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年轻有为
委以重任
建功立业
千古留名
周瑜
早生华发
被贬黄州
壮志难酬
英雄末路

思考探究——下阕
有人说,苏轼此词最后一句带有浓重的悲彩和消极色彩,你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词人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人生短暂,江月永恒。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只有江月是永恒的。
小结
周瑜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阕
下阕
美景
英雄
抒怀
怀古
伤今
大江

故垒
乱石
惊涛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年轻有为,委以重任
建功立业,千古留名

早生华发,被贬黄州
壮志难酬,英雄末路
水起
月结
小结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鉴赏为例,试总结怀古诗或词的特点:
多为登高怀远之作
多用借古说今之法
风格多为慷慨悲壮
多抒壮志难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