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江淹在《别赋》中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我国古代以“离情别意”为题材的诗词很多,《游子吟》也曾被摆在“十大唐诗”之首,认为诗中抒发的情感虽寻常、朴素,却真挚、动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柳永《雨霖铃》里的别情吧!
导入
雨
霖
柳
永
铃
目
标
教
学
01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02
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03
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这首词应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的。
解题
词牌名
柳永,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他的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改名后,方于景佑元年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作者简介(其人)
《乐章集》传词将近两百首。《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
写都市生活和风光;
写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间的恋情;
写羁旅行役之苦。
作品以白描见长,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作者简介(其文)
苏轼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风格比较
风格比较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婉约派有四大旗帜:
豪放派
婉约派
号“闺语”李清照
号“情长”柳永
号“别恨”晏殊
号“愁宗”李煜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只是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想而知,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
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这首词就是抒写他和一位红颜知己(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
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写作背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诵读
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应如何划分?感情基调怎样?
整体探究
哀怨缠绵
勾勒环境
描写情态
刻画心理
手法:以哀景衬哀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离别前:
赏析词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季节
地点
时间
环境
点出了离别的季节、地点和时间。通过寒蝉、长亭、日暮、骤雨这些意象,营造了凄清萧瑟的送别氛围,为全词奠定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寒蝉
长亭
晚
骤雨
离别时:
赏析词句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
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矛盾何其尖锐。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心中千言万语要和对方说,却激动地哽咽,什么都说不出来了。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矛盾心理:欲饮无绪,欲留不能
矛盾心理:欲饮无绪,欲留不能
无绪
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手法:寓情于景和以虚景写实情
离别后:
赏析词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引起下文的想象(虚写)
其浩淼迷茫表现离人黯淡的离愁
词人借用想象之景,通过浩渺的烟波,沉重的暮霭,无边的楚天这些意象,营造了迷蒙辽阔的意境,含蓄而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分别后抑郁悲伤、孤寂落寞之情的浓重、绵长和深沉。
承上启下
念
烟波
暮霭
楚天
下阕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离别后:
赏析词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伤离别
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陈述别情,点明主旨
虚景实写,明写景,暗写情,名句绝妙
离愁之深,令人神伤,无穷意味。
赏析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明代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请赏析。
本句质朴白描,韵味无限,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用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个意象:酒、杨柳、晓风、月影,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用酒的愁苦、杨柳的萧疏、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烘托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离人心境,抒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
小结
离别环境
凄切悲凉
离别场面
难分难舍
此去行程
惆怅伤感
寒蝉、长亭、骤雨
无绪催发、泪眼、无语
烟波、暮霭、楚天
下阙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实写
虚写
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
诗词本是一家,那么大家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把这首词改写成诗呢?试试看吧!
能力拓展
别佳人
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
凝噎留意处,执手望泪眼。
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
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
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