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逐客书》课件(6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逐客书》课件(6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9 12:4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谏逐客书?
李斯
1
学习目标
1.通过梳理文言字词含义;分析段意、层意翻译全文、疏通文意。
2.分析文本结构及说理方法,学习作者说理的艺术。
注:讲解方式——以句为单位;先读,正音、正句读;后解释字词,进行翻译;最后进行分析。
2
第三段
3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宾前,因此。太山:即泰山。
让:辞让,拒绝。
择:同“释”,舍弃。
却:推辞,拒绝,使动。
众庶:百姓。
我听说,土地广的粮食就充足,国家大的人口就众多,武器强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丢弃任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民众,所以才能显示他的恩德。
4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判断句)。
充:丰裕,繁盛。
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唐尧、虞舜。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所以:古今异义词。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
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本国别国,四季就会富足美满,鬼神都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5
三皇五帝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根据不同的典籍记载众说纷纭,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或者称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Dìkù)、唐尧、虞舜。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判断句)。
乃:竟然,却。
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盖头,故称“黔首”,以:目的连词 来。却:拒绝,使退却。
西向:西,名作状。向:前往,奔走,如:所向披靡。
裹足不前: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资:资助,供给。业:使成就霸业。
藉寇兵而赍(jī)盗粮: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藉:同“借”。赍:送给、付与。
如今却抛弃老百姓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成就其他国家的霸业,使天下才士都退缩着而不敢向西来,止步不入秦国,这正是所谓“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
6
总结第三段
1.是以、让、就、却、众庶、明、所以、乃、黔首、资、却、业、藉、兵、赍。
2.理论论证:纳客之利与逐客之弊。强调逐客实为损害自己帮助敌人。
7
第四段
8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宝:珍视,名作动,当做宝贝。而:转折,但是。忠:效忠。
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值得珍视的有很多;人才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
这两句话总结全文,“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照应第二段,点明“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的错误态度;“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照应第一段,指出“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的不当做法。
9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以:目的连词,来。资:资助,帮助。内,外:名作状。
自虚:削弱自己,宾前。树怨于诸侯:状语后置。
益:增益,增加。
现在驱逐客卿以帮助敌国,减损本国民众而增加敌国人口,在内则削弱了自己的国家,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这样下去)要使秦国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
10
总结第四段
1.资、益、内、外。
2.
“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
——《史记》
总结全文,进一步强调论点:反对“逐客”,“逐客”危及国家安全。
11
一、开门见山表明观点,指出逐客是错误的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开门见山,语气谦和,平心静气,切合日理万机的秦王的性格
二、史实论证:客卿于秦有功
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论证得当,洋洋洒洒,气满声足,说服力强。
结构分析
12
三、类比论证:重物轻人
用异国物(客观事实与反面假设)
取物原则:快意当前,适观而已
用人原则: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重物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
四、理论概括: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
正面:天道与圣王的做法
反正:秦国目前的做法
逻辑严密,富于文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
结构分析
13
五、总结分析: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正面:士愿忠于秦国
反面:逐客国危
结尾呼应开头,首尾相连,前后贯通。再次强化。
处处立足秦国现实,时时不忘霸业根本,言辞精警有力,节奏张弛有度,语气不卑不亢,道理不容置疑。
结构分析
14
一、全文结构
1、表明观点————开门见山 (逐客是错误的)
2、史实论证
秦国四公重用客的史实
(客有功于秦)
3、类比论证
爱异国物
逐外国人
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
(逐客不利统一大业)
4、归纳论证———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逐客将危害秦国)
5、得出结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逐客将危害秦国)
15
艺术特色
论证:文章既以例证、喻证来支撑观点,是为“立”,又用类比之法来指出逐客之谬,是为“破”,论辩有力,说理透辟;结构:整体严谨有序,局部又不乏起伏跌宕,曲折多变;
语言:辞藻华美,笔法灵活,大量排比句和对偶句的使用使文章气势雄浑,潇洒奔放,带有明显的策士之风。
16
内容小结
17
李斯既亦在逐中,若开口便直斥逐客之非,宁不适以触人主之怒,而滋之令转甚耶!妙在绝不为客谋,而通体专为秦谋。语意由浅入深,一步紧一步,此便是游说秘诀。……意最真挚,笔最曲折,语最委婉。而段落承接,词调字句,更无不各具其妙。
(清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五)
??? (《谏逐客书》)此先秦古书也。中间两三段,一反一复,一起一伏,略加转换数个字,而精神愈出,意思愈明,无限曲折变态,谁谓文章之妙不在虚字助辞乎!
(清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四)
相关评论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节录):
  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辞,如上书《谏逐客》云……
  三十六年,东郡民刻陨石以诅始皇,案问不服,尽诛石旁居人。始皇终不乐,乃使博士作《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其诗盖后世游仙诗之祖,然不传。《汉书》《艺文志》著秦时杂赋九篇;《礼乐志》云周有《房中乐》,至秦名曰《寿人》,今亦俱佚。故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
相关评论
相关评论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
秦代文学谈不上什么发展,比较值得提一提的只有李斯……它的所作主要就是《谏逐客书》,这是一篇他向秦始皇申述他政治主张的奏议。……这篇文章的特色是排句多,善于用比喻,使语言富有形象性,音节也很铿锵,这显然是受了《战国策》中一些文章的影响,和汉初贾谊、邹阳等人的文风是很相近的。
=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返回
《史记·李斯列传》(节录):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秦王拜斯为客卿……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 (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
作者介绍
返回
赵高诬陷并腰斩李斯的故事
? 自从陈胜、吴广起事后,各地义军此伏彼起。这时,秦二世听从郎中令赵高的建议,深居宫中,一切政事都由赵高决断。赵高与李斯有夙怨,赵高就趁机诬陷李斯想割地称王,又诬陷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与义军私通。李斯想上书申辩,却被赵高扣下。赵高派人四处搜捕李斯的宗族,又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不堪酷刑,被迫认罪,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八月被腰斩于咸阳,并夷灭三族。李斯死后,秦二世任命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决断。
作者逸事
返回
一、伴君如伴虎:劝谏的难度(比干、屈原等);
二、此文的成功之处:
李斯既亦在逐中,若开口便直斥逐客之非,宁不适以触人主之怒,而滋之令转甚耶!妙在绝不为客谋,而通体专为秦谋。语意由浅入深,一步紧一步,此便是游说秘诀。……意最真挚,笔最曲折,语最委婉。而段落承接,词调字句,更无不各具其妙。(清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五
学有所思:  劝谏艺术
生活中劝说艺术:
1、先赞誉后劝导
2、站在对方的立场讲话
3、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4、言简意赅,切中问题实质
 劝谏实战练习
吸烟有害健康,针对以下情况,你该如何劝说?
1、面对长辈:
2、面对同学:
3、面对公共场所陌生人:
参考:
1、您看,上了年纪,健康最重要,吸烟防害健康,
您就别抽了。
2、吸烟刺激大脑,会降低记忆力,况且大学生不
允许抽烟,我们要能严格要求自己呀。
3、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为了你我的健康请将香
烟熄灭。

李斯:名利人生
26
厕鼠还是仓鼠:这是个问题
——李斯人生沉浮的奥秘
27
从厕鼠和仓鼠的对比中获得人生启示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28
1、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2、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赵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3、秦统一天下后,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4、他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现存 《谏逐客书》、《泰山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等,以前者最为著名。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
一只才华横溢功勋卓著的仓鼠
29
 
1、引同窗好友韩非到秦国,又嫉妒其才能,将其设计害死。
 
2、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3、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一只利欲熏心的硕鼠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被腰斩前对儿子说的话
牵犬东门(牵黄犬):比喻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
30
从李斯的故事中可以得到
怎样的启迪?
31
司马迁对李斯的评价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3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认为孝公采用商鞅之法,在国内起到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良好效果。
(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了“真秦之声”。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五帝三王天下无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
   
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
击瓮叩缶
弹筝搏髀
地无四方
民无异国
四时充美
鬼神降福
65
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识记本节课所讲知识点,能背诵、默写和翻译全文。
2.预习《答司马谏议书》
66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