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第3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课时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第3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课时训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4-19 16:1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第3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将1
mol
X和3
mol
Y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s)+3Y(g)2Z(g),10
min时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
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
B.第10
min时,Y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1·min-1
C.10
min时,
X的转化率为20%
D.反应时,向容器中通入He,容器内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2.反应2A(g)+
3B(g)C(g)+
4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v(A)=0.25mol/(L?s)
B.v(B)=0.45mol/(L?s)
C.v(C)=0.20mol/(L?s)
D.v(D)=0.60mol/(L?s)
3.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现将不同物质的量的CO(g)和(g)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
CO
1
650
2
4
1.6
2.4
5
2
900
1
2
0.4
1.6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1达到化学平衡,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B.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小于逆反应活化能
C.900℃时,实验2若CO(g)、(g)的起始加入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则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40%
D.650℃时,实验1若CO(g)、(g),(g)、(g)的起始加入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5mol、2mol、2.5mol、3mol,则此时
4.将
4
mol
A

2
mol
B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s)+B(g)?2C(g)若经2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s)-1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s)-1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30%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均增大
B.均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6.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HNO3,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Ⅲ反应速率比Ⅰ快的原因是NO2溶于水,使c(HNO3)增大
B.由实验可知,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C.过程Ⅱ生成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的反应为2NO+O2═2NO2
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铜可以继续溶解
7.相同温度下,将下列四组试剂混合后生成氢气速率最大的是
A.2g锌片、10mL
2mol?L-1盐酸
B.2g锌粉(另含0.01g铜片)、10mL
2mol?L-1盐酸
C.2g锌粉、10mL
2mol?L-1盐酸
D.2g镁粉、20mL
3mol?L-1硝酸
8.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X和0.2molY充分反应生成Z的物质的量一定等于0.3mol
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该反应就停止
D.升高反应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9.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cmolNO的同时,消耗c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当n(NH3):n(O2):n(NO):n(H2O)=4:5:4:6时,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0.苯乙烯()可由乙苯催化脱氢制得:(g)(g)+H2(g)
ΔH>0,500
℃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乙苯,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B.为增大单位时间的产量,该反应适于在低温条件下进行
C.若再次充入b
mol乙苯,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气体压强为2p,则aD.生产中,常保持总压不变,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O2,乙苯的转化率减小
11.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其它条件相同时,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NO2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7
35
NO2的物质的量分数%
20
25
A.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B.在盛有一定量NO2的注射器中,向外拉活塞,其中气体的颜色会变深
C.27℃平衡时,NO2
和N2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35℃时,NO2的平衡转化率为
12.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SO2氧化为SO3,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2SO2(g)+O2(g)2SO3(g)
B.500℃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ΔH<0
C.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加深H2(g)+I2(g)2HI(g)
D.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Cl2+H2OH++Cl-+HClO
13.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CH3CH2OH)已成为现实:2CO2(g)+6H2(g)
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升高温度,则CH3CH2OH的产率一定增大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14.已知298K时,2SO2(g)+O2(g)?2SO3(g)
△H=-197
kJ/mol,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向密闭容器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Q1;向另一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SO2和0.5
mol
O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Q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Q2=Q1/2
B.2Q2<Q1<197
kJ
C.Q2=Q1<197
kJ
D.以上均不正确
15.某研究小组在三个容积为
5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
0.4mol
NO

0.4
mol
CO,发生反应2NO(g)+2CO(g)
N2(g)+2CO2(g)
ΔH=-746.5
kJ/mol。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体系各自保持温度不变),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T1>T2
B.反应速率:a
点的
v逆=b
点的
v正
C.CO
的平衡转化率:Ⅰ<Ⅱ=Ⅲ
D.反应过程中NO与CO浓度之比恒为1:1
二、实验题
16.蛭石是一种铝硅酸盐(不溶于稀酸、碱),加热后体积会增大为原体积的60倍,具有理想的保温及涵水功能,是种植业的优良基质材料。一种“暖宝宝”内充Fe粉、蛭石粉、活性炭、NaCl固体和吸水性树脂,使用时去掉不透气的外包装使透气内袋暴露在空气中,即可发热至53℃左右。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探究已使用过的“暖宝宝”成分、回收蛭石,并制备“引火铁”(一种抛撒到空气中即可自燃的超细铁粉)。
(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制引火铁)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暖宝宝”的使用过程中,蛭石粉的作用是_______。影响“暖宝宝”发热的持续时间和温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2)“实验方案”中“操作A”的具体内容为_______。
(3)有关使用后的“暖宝宝”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一定含有Fe、Fe2+、Fe3+
 B.一定含Fe3+
 C.一定含有Fe2+、Fe3+
 D.可能含Fe
(4)制引火铁的“实验装置”中有两处明显的缺陷,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5)制取CO时,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_______(填“X”或“Y”)处酒精灯。
(6)“引火铁”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原因是_______。
17.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流程图提取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填“过滤”或“蒸发”)
(2)溶液A中通入足量Cl2的目的是将I-氧化为I2,也能达到该目的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双氧水”或“稀盐酸”)
(3)在萃取时,可选用的萃取剂为___________(填“酒精”或“四氯化碳”)
(4)已知I2与H2发生反应:I2(g)+H2(g)
2HI(g)。一定条件下,将1molI2和1molH2充入1L的密闭容器中,5min
后测得I2的物质的量0.6mol用I2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mol/L-1min-1
(5)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该反应速率将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8.某温度时,A、B、C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物是___(填A、B、C)。
(2)在2min内用A、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分别为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4)该反应___。(填序号)①是可逆反应②不是可逆反应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X是固体,其浓度不变,因此不能用X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
B.反应开始时n(Y)=3
mol,10
min时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
mol,则△n(Y)=3
mol-2.4
mol=0.6
mol,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可知0~10min内v(Y)==0.03
mol/(L·min),不能计算10min时的瞬时反应速率,B错误;
C.10min内Y改变的物质的量是0.6
mol,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n(X)=0.2
mol,则10
min时,
X的转化率为,C正确;
D.反应时,向容器中通入He,导致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但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则反应物的浓度不变,所以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C
【分析】
因为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平均反应速率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速率时,应使用同一种物质。
【详解】
A.v(A)=0.25mol/(L?s),v(B)=0.375mol/(L?s);
B.v(B)=0.45mol/(L?s);
C.v(C)=0.20mol/(L?s),v(B)=0.60mol/(L?s);
D.v(D)=0.60mol/(L?s),v(B)=0.45mol/(L?s);
由以上分析可知,用B表示反应速率时,C选项中速率最大,故选C。
3.D
【详解】
A.实验1达到化学平衡, ,A正确;
B.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恒温恒容,根据等效平衡原理,对比实验1、2可知,升高温度,生成的量减少(0.8变成0.4),说明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放热,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小于逆反应活化能,B正确;
C.900℃时,实验2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40%,恒温恒容下,CO(g)、的起始加入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与实验2等效,所以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还是40%,C正确;
D.650℃时,实验1的,若CO(g)、、、的起始加入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5mol、2mol、2.5mol、3mol,此时,反应正向进行,(正)(逆),D错误;
故选D。
4.D
【详解】

A是固体,不能用A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①错误;
②2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
mol·L-1
,则B的浓度变化为0.3
mol·L-1,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mol·(L·s)-1,故②错误;
③2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
mol·L-1
,则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1.2mol,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30%,故③正确;
④2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
mol·L-1
,则B的浓度变化为0.3
mol·L-1,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0.7
mol·L-1,故④正确;
选D。
5.A
【详解】
不管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均增大,A正确;
故选A。
6.A
【分析】
过程Ⅰ中Cu和稀HNO3的反应生成NO,过程Ⅱ中NO被氧化生成NO2,结合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判断。
【详解】
A.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里生成硝酸铜,根据氮元素守恒,溶液中c(HNO3)应比原硝酸浓度减小,不会增大,因此步骤Ⅲ反应速率比Ⅰ快的原因不可能是c(HNO3)增大的缘故,故A错误;
B.抽入空气,NO被氧化生成NO2,反应速率加快,根据氮元素守恒,溶液中c(HNO3)一定减小,其他条件没有变化,只可能是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故B正确;
C.过程Ⅱ中NO被氧化生成NO2,发生的反应为2NO+O2═2NO2,故C正确;
D.再抽入空气,NO2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可以继续溶解,故D正确;
故选A。
7.B
【详解】
金属与硝酸反应时不产生氢气;盐酸的浓度相同时,锌粉比锌片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更大,反应速率快,则A中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小于B、C;B中锌、铜与在盐酸中形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则B中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大于C,综上所述生成氢气速率最快的是B,故选B。
8.B
【详解】
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0.1molX和0.2molY充分反应生成Z的物质的量小于0.3mol,A错误;
B.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B正确;
C.可逆反应的平衡为动态平衡,平衡时反应依然在进行,只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C错误;
D.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9.A
【详解】
A.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O2)=v逆(O2),同一方向不同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4v逆(O2)=5v逆(NO),则4v正(O2)=5v逆(NO),A正确;
B.生成NO和消耗NH3均为正反应,所以只要反应进行,单位时间内生成cmolNO的同时就会消耗cmolNH3,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平衡,B错误;
C.增加容器体积,各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所以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C错误;
D.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值不再改变,但具体比值为多少与初始投料和转化率有关,所以当比值为某个值时,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平衡,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C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在恒容密闭体系中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单位时间的产量增大,则该反应适于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故B错误;
C.根据等效平衡原理,再充入a
mol乙苯,相当于原平衡体系加压,体积缩小一半,此时平衡逆向移动,压强小于2p;若平衡时压强为2p,则再次充入的乙苯大于a
mol,故C正确;
D.在恒压条件下加入不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容器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乙苯的转化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
A.通过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动,A正确;
B.在盛有一定量NO2的注射器中,向外拉活塞,其中气体的颜色会先变浅再变深,但还是比原来的颜色浅,B错误;
C.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没有直接的关系,C错误;
D.根据表中信息,假设起始时N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35℃达平衡时生成的N2O4为x
mol,则:
2NO2
(g)
N2O4(g)
起始时的物质的量 1   
0
转化的物质的量 
2x    
x
平衡时的物质的量 1?2x  
 
x
=25%,计算出:x=,则NO2的转化率为,D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
A.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SO2催化氧化反应的速率,但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采用低温可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但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反应速率减小,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变长,在工业生产中很不经济,工业上采用500℃左右的温度主要是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催化剂的活性两方面考虑的,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
C.加压平衡H2(g)+I2(g)
?
2HI(g)不移动,但由于I2(g)的浓度增大,所以平衡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饱和食盐水中含大量Cl-,Cl-的浓度增大,使平衡Cl2+H2O
?
H++Cl-+HClO逆向移动,降低Cl2的溶解度,故实验室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D。
13.B
【详解】
A.因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则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了生产效率,故A正确;
B.升高温度是为了获得较快的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是向哪个方向移动,故CH3CH2OH的产率不一定增大,故B错误;
C.充入大量CO2气体,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2的转化率,故C正确;
D.从平衡混合物中及时分离出产物,使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O2和H2的转化率,故D正确;
答案选B。
14.B
【详解】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向密闭容器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达平衡时,参加反应的SO2物质的量小于2mol,放出热量Q1<197
kJ;向另一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SO2和0.5
mol
O2,达平衡时,若与前面反应中SO2的转化率相同,则2Q2=Q1,但此容器为恒容容器,相当于上面的恒压容器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放出的热量减少,从而得出2Q2<Q1;综合以上分析,2Q2<Q1<197
kJ,故选B。
15.B
【详解】
A.由图象可知T1温度下先达到平衡状态,则反应速率较大,温度应较高,则温度:?T1>T2,故A不符合题意;
B.II、III达到相同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III反应速率较大,应加入催化剂,则a点的V逆>?b点的V正,故B符合题意;
C.?I、I为相同平衡状态,则CO的转化率相同,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CO的平衡转化率:?1?D.NO与CO起始物质的量相同,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且按1:?1反应,则反应过程中NO与CO浓度之比恒为1:?1,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B。
16.保温
透气膜透过空气的速度和铁粉的含量
在空气中灼烧
BD
缺少除CO中甲酸气体的装置
尾气未处理
催化剂和脱水剂
X
铁粉的表面积大,能与空气充分接触,反应速率大
【分析】
由电化学可知“暖宝宝”内充Fe粉、蛭石粉、活性炭、NaCl固体和吸水性树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铁、石墨和空气中的氧气形成微小的原电池来发热的,由实验方案可知,暖宝宝内容物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或硫酸亚铁,然后过滤得到固体A中含蛭石和石墨,通过实验可知酸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和亚铁离子、氯化钠,硫酸和硫酸根等,加入双氧水和氢氧化钠后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灼烧后得到红棕色粉末B为氧化铁,再与CO反应得到“引火铁”,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
(1)
由题干信息可知,蛭石是一种铝硅酸盐(不溶于稀酸、碱),具有理想的保温及涵水功能故在“暖宝宝”的使用过程中,蛭石粉的作用是保温;影响“暖宝宝”发热的持续时间和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反应速率即热量放出的速率,反应速率又与空气中氧气的进入速率有关,故影响的主要因素是透气膜透过空气的速度和铁粉的含量,故答案为:保温;透气膜透过空气的速度和铁粉的含量;
(2)由题干流程图可知,“实验方案”中“酸溶”后过滤出固体A中含有蛭石和活性炭,要得到蛭石就是要出去其中的活性炭,故“操作A”的具体内容为在空气中灼烧,故答案为:在空气中灼烧;
(3)由题干流程图可知,“酸溶液”中加入K3Fe(CN)6生成蓝色沉淀,说明“酸溶液”中含有Fe2+,可能是使用后的“暖宝宝”中存在Fe2+,也可能是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Fe2+,加入KSCN溶液,生成血红色溶液,说明酸溶液中含有Fe3+,而稀硫酸无强氧化性,故使用后的“暖宝宝”中一定存在Fe3+,综上分析可知,使用后的“暖宝宝”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一定含Fe3+可能含Fe、Fe2+,故答案为:BD;
(4)由于HCOOH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且与氧化铁反应,CO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必须进行尾气处理,故制引火铁的“实验装置”中两处明显的缺陷分别是缺少除CO中甲酸气体的装置和尾气未处理,故答案为:缺少除CO中甲酸气体的装置;尾气未处理;
(5)制取CO的反应方程式为:HCOOHCO+H2O,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脱水剂,由于CO具有可燃性,故需先通入CO将装置中的空气排空再加入红棕色粉末B,故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X处酒精灯,故答案为:催化剂和脱水剂;X;
(6)由于“引火铁”是一种超细铁粉,表面积很大,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故反应速率很快,且反应放热而短时间内达到铁的着火点而自燃,故“引火铁”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原因是铁粉的表面积大,能与空气充分接触,反应速率大,故答案为:铁粉的表面积大,能与空气充分接触,反应速率大。
17.过滤
双氧水
四氯化碳
0.08
增大
【分析】
由实验流程可知,海藻灼烧得到海藻灰,浸泡得到悬浊液,操作a为过滤,分离出含I-离子的溶液,溶液A中通入氯气发生Cl2+2KI═2KCl+I2,溶液B中含碘单质,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得到含碘单质的有机溶液,从有机溶液中提取碘,需要蒸馏操作,以此来解答。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操作a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2)双氧水中的H2O2具有氧化性,也能将I-氧化为碘单质,且还原产物是水,不带入杂质,故答案为:双氧水;
(3)酒精易溶于水,不能为萃取剂,CCl4的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可以萃取碘单质,故答案为:四氯化碳;
(4)
用I2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0.08
mol/L-1min-1,故答案为:0.08;
(5)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18.C
3mol·L-1·min-1
2mol·L-1·min-1
3A+2B3C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前,A、B的浓度达到最大值,而C的浓度为0;反应进行到2min时,A、B、C的浓度都保持不变,且都大于0。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开始前,C的浓度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C的浓度不断增大,所以生成物是C。答案为:C;
(2)在2min内用A、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分别为=3mol·L-1·min-1,=2mol·L-1·min-1。答案为:3mol·L-1·min-1;2mol·L-1·min-1;
(3)该反应中,反应物为A、B,生成物为C,且浓度变化量为6mol/L、4mol/L、6mol/L,比值为3:2:3,化学方程式是3A+2B3C。答案为:3A+2B3C;
(4)该反应中,反应结束时,各物质的浓度都大于0,所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选①。答案为:①。
【点睛】
解题时,我们易错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符号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