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5
我看
第二课时
导入
自古以来,伤春悲秋就是文人创作的传统,本首诗的作者也不例外。作者在美丽如画的春天里,回首往事,想到生命中的欢乐与忧戚,感慨万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诗文,一起感受作者的万千思绪。
导入
课文细读品味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我看”领起的四句描写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晴空中的飞鸟、被夕阳染红的流云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课文细读品味
2.第①②节中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
诗人看到春风拂过青草,联想到“绿潮”;看到“飞鸟平展着翅翼”,联想到鸟被“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看到“流云”
“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的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了铺垫。
课文细读品味
3.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生出怎样的愿望?
作者在结尾写“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
1.[难点]
诗歌的后三节都是作者的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
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很微小,以此突出了大自然的博大。
第④节主要写虽然远古的哲人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第⑤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自然地写出“我”希望展现生命的活力,融入自然,与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该节点明了主旨,升华了主题。
课文全篇探究
2.[重点]
诗歌第③④节中运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作用?
诗歌第③④节中运用第二人称“你”增加了亲切感,就好像是诗人在和大自然面对面倾心相谈,便于情感交流,使人倍感亲切。
课文全篇探究
1.悠远而深邃的意境。
穆旦的诗可谓富有意境,不仅能形象生动地描写景物,而且饱含着浓郁的思想感情。他的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有着令人叫绝的诗情画意。大致说来,这首诗的意境宏大、悠远、寥廓,颇似有着浓浓诗情的油画。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层层深入,感情流露自然真切。
诗人先是选取了“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大地”等典型的意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由衷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又在此基础上写“我”的渺小,“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接下来写远古哲人虽逝去,但他们对自然的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最后水到渠成地表达自己希望与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整首诗层层深入,表情达意自然真切。
归纳总结
诏①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②,不堪持赠君。
字通明,有“山中宰相”之称,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我们学过
他写的《答谢中书书》。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注释】①诏:帝王所颁发的文书命令。
②怡悦:取悦;喜悦。
【赏析】这首诗首句即照应题目。皇帝之问,有劝其出山之意,而诗人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可惜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赠。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为后世传诵。
课文拓展积累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作者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事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寄托情感。
①冰。以冰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情。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③柳树。古人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
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青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感情。
课文主旨
我
看
所看
所思
与自然合流
生命的飞奔
生命的勃发
飞鸟
流云
春风拂过青草
板书设计
静流的飘逸
融入自然
热爱自然
赞美自然(共20张PPT)
今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诗人穆旦的一首诗——《我看》。
导入
5
我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了解诗人的生平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
阅读目标
重难点,涉及活动·探究:任务一
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学习目标
1
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巧妙地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情
达意。
写作目标
品格素养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把握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穆旦(1918—1977),
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九叶诗派”诗人。代表作有《赞美》《诗八首》等。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这是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等九人,自1981年《九叶集》出版后,才开始被人称为“九叶诗派”。
这首诗作于1938
年,是穆旦随学校(清华大学)一起来到云南之后创作的第一首诗,写于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所在地蒙自。诗歌写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抒情诗
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刻画具体的人物形象。
1.
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2.
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3.
忧戚(
):忧伤。戚,悲伤。
4.
勃发:焕发;蓬勃生发。
5.
飘逸(
):飘浮,飘散。
6.
漫游:随意游览。
7.
流盼:转动目光看。
8.
摇曳(
):摇荡,晃动。
qī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yì
yè
读一声,要记牢!
·
音、形均易错,中考高频字。
注释中的生难字词
必考字词梳理
枉(
)然:费力而不起作用。
wǎng
(
)晕头转向
(
)红晕
yùn
yūn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晕
晕:记少余多法。“晕”字在
表示“昏迷”,或用于“头晕”
“晕头转向”
“晕头晕脑”等词时读“
yūn”;其余均读
“yùn”。
(
)奔头儿
(
)飞奔
bēn
bèn
奔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
)哀求
āi
哀
(
)衷情
zhōng
衷
(
)哀戚
qī
戚
(
)威风
wēi
威
(
)沉醉
zuì
醉
(
)微醺
xūn
醺
(
)勃发
bó
勃
(
)渤海
bó
渤
(
)饽饽
bō
饽
语境记忆法:这个生气勃勃的少年边吃饽饽,边欣赏渤海的美丽风景。
·
·
·
词
沉醉
沉迷
同
都有“深深地沉浸”的意思。
异
侧重指陶醉,
深深地沉浸其中。
侧重指对某种事物深深的
迷恋。
例
①音乐课上,我完全沉醉在老师优美的歌声
中了。
②青少年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
近义词辨析
必考字词梳理
词
摇曳
摇动
同
都有“摇摆”的意思。
异
摇摆的幅度较小。
摇摆的幅度较大。
例
①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着,摇出一缕幽香,摇出一片恬静与温馨。
②一棵棵小树苗在风中摇动着,仿佛在跳舞。
必考字词梳理
题目为《我看》,诗人“看”到了什么?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来抒发感情?
内容概括
写作手法
诗歌意象
预习思考问题
诗人主要借助了哪些意象来抒发感情?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导思
1
导思
3
关键词:热爱自然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第①②节朗读时语气应舒缓轻柔,第③④节朗读时要感情充沛,读出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第⑤节中“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一句声调应上扬,其中的“合流”要重读。
课文初读感知
层次结构
层解:
(①②)描绘诗人看到的向晚的春风中青草起伏、鸟飞向晴空、流云慢慢变红的美景。
层解:
(③—⑤)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慨,表达了诗人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
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写了“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大地”等典型的意象,是蒙自的春天留给作者的印象。
课文整体感知
2.本首诗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本首诗围绕“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主题来写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感情。
我
看
所看
所思
与自然合流
生命的飞奔
生命的勃发
飞鸟
流云
春风拂过青草
板书设计
静流的飘逸
融入自然
热爱自然
赞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