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东北亚某海滨城市区域,若该图等值线表示该地某一白天30°C等温面分布的高程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题。(注:该城市历史悠久,各功能区齐全并布局基本合理;等温面的高程主要考虑人类活动和下垫面性质的影响。)
1.读图,q地最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为( )
A.大型商贸中心 B.皇宫用地 C.公共绿地 D.文教用地
2. 该城市的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的隔离带最可能为( )
A.公共绿地 B.海域 C.河流 D.交通线
3. 图中此季节P地风向最可能为( )
①.西北风 ②.东南风 ③.西南风 ④.东北风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4.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城市规划区界线中断是因为遇到高大山峰。
B.在城市西部可能有多个湖泊分布,因为此处有多个等高程的闭合圈分布。
C.该日在q地高楼上的人,观日出的方位在东南方向。
D.该城市此季节面临着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
【分析】
1.根据题意,q地位于城市最中心应该为CBD,占地广,地价很高,不应该是公共绿地和文教用地;白天人流量大,近地面气温高,但图中的等温面反而降低,说明q地近地面气温比周边要低一点,故排除了A;同时提示该城市历史悠久,而我们知道早期城市容易在皇宫寺庙周边得到形成与发展。所以,q地作为皇宫用地,人流量少了,近地面气温比周边要低一点,符合题意,故选B.
2.城市的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的隔离带不会用交通线,根据图示,该城市的工业区位于东北部(根据东北亚的风向,铁路货运站的位置并布局合理等),图中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有一狭长的隔离带,并且铁路经过需要转弯,所以肯定不是公共绿地,而是到河窄的地方建桥节省成本,故选C.
3.根据题意,东北亚城市近地面气温达30°C,可知该季节为夏季,此地盛行东南季风;另外,在盛行风较弱的时候,根据等温面及城市热岛效应,P地吹西南风。故选C.
4.城市规划区界线不可能在陆地上中断,题干中已讲明是海滨城市,故城市规划区界线中断的原因最可能是中断区是海洋;城市西部的闭合等高程线若是湖泊,则根据湖区小气候,夏季气温应该是较周边地区低,等温面也低;夏季北半球的日出方位应该是在东北方向;夏秋季节是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多发季节,对东北亚影响较大。故线D。
二、综合题
材料一: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率先在新疆进行资源税费改革。提出加快喀什地区的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5年后全区人均GDP将达全国平均水平。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这给新疆及喀什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材料二 我国甲、乙两地区示意图。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二甲图中,有一图例出错,请加以修改并说明理由。
答:图例中应“湖泊”改为“绿洲”;根据甲图,此图例所示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湖泊,因为四周高山冰雪融水汇聚,在山麓形成冲积扇,由于水源条件较好形成绿洲。
2.根据材料,分析深圳与喀什设立特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注:主要比较异同点,至少三个方面。)
答:(1)地理位置——相同点:地理位置优越,都位于对外开放的前沿。不同点:喀什号称“中国最西的城市”,是扼守中国西大门的桥头堡,有利于开展对中亚,西亚和南亚地区的联系,有利于加强与伊斯兰经济圈的联系。深圳位于东南沿海,紧邻港澳,面向东南亚,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2)交通条件——相同点:都是各地交通条件相对优越的核心。不同点:喀什管辖区与5国接壤,与周边国家主要城市不远,并都已开通陆路口岸及通过南疆铁路与内地相连,是联系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作为有大量人流物流的集散地。深圳是陆路入港的必经之地,并且海运交通便利。
(3)市场条件——相同点:都面向国际市场。不同点:喀什主要面向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喀什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条件,这也是喀什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深圳主要面向港澳及东南亚市场,积极开拓欧美市场。
(4)资源条件——相同点:资源丰富。不同点:临近喀什的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喀什的崛起提供了资源上的便利,可以优先发展以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开采为主的能源工业,然后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全方位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深圳周边的珠三角地区主要有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农副产品优势。
(5)政策条件——相同点:都有强大的优惠政策。不同点:喀什不仅有强大的优惠政策,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还明确提出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要求经济上东部经济大省对口支持新疆的建设。深圳的特区当时中央只给了优惠政策。
3.喀什被设为经济特区后,舆论对新疆地区的发展前景都普遍看好,但是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请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
答:新疆地区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是阻碍其发展的第一道障碍。新疆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终年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形多以沙漠和隔壁为主,不宜耕种。沙尘暴是当地十分常见的灾害天气。同时,该地区的地质活动活跃,属于地震多发区域。
4.分析甲乙两地区河流特征。
答:甲:主要为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是季节性河流,夏季水量大,秋冬水量小,冬季甚至断流;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短小为主,支流少。
乙:为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水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较多;终年不结冰,无凌汛现象;含沙量较小;中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河流流程长,流域范围广,支流众多,下游和网密布。
5.如何理解“加快喀什地区的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答:新疆喀什地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是周边接壤国家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新疆人口大区、经济穷区、工业弱区。只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解决好喀什地区各族群众尽快脱贫致富问题,只有坚持实施好稳疆兴边战略,让喀什各族群众生活水平超过周边国家居民,才能更好地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喀什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因此,加快喀什地区的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