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第二节水的组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第二节水的组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2-27 15:29:23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思考
1.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
2.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即:形态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新设想
若在水中通直流电,水能变成其他物质吗?这时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
实验:
一、水的电解
探究:
水真的不能变成别的物质了吗?
介绍仪器
1.开始时两玻璃管液面高度如何?
2.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3.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4.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5.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6.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观察内容及步骤
电解过程
电解水装置
(通直流电)
两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验证的方法和出现的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点燃
——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氧气
氢气
有气体生成
下降
负:正=2∶1
变化的过程可表示为: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水电解生成成了氢气和氧气,
此变化是什么变化
(文字表达式)
化学变化!
结论:
水的化学式:
H2O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思考问题
氧气和氧、氢气和氢是否一样?
能不能说“因为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让我们看一看微观世界中水在通电情况下发生什么变化?
通电
水分子
H2O
氢分子 氧分子
H2 O2
氢原子和氧原子
+
电解水时,负极生成了10毫升气体,则正极生成气体体积为(  )
A.10毫升   B.5毫升
C.20毫升    D.无法计算

练习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1)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裂  B. 车胎漏气  C.煤气燃烧 D. 空气液化
(2)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的燃烧   B.冰融化成水
C.蜡烛的燃烧 D.食物变质
C
B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A.颜色变化  
B.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C.放热、发光  
D.新物质生成
D
水的颜色、气味、状态、沸点、凝固点
1000C
500C
100C
00C
40C
00C
200C
水的重要性质
状态
沸点
颜色
气味
水的异常现象
凝固点
无色
无味
常况下
液体
100℃
0℃
4℃以下
热缩冷胀
在常温下,水是___色___味透明的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降低到______以下水会结冰,而当水的温度达到______后继续吸热水就会沸腾;
所以在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凝固点是_____,
水的沸点是______。


00C
1000C
00C
1000C
填空:
这是怎么形成的?
藏尾露头的幽灵----冰山
(1)降下来的雪 (2)晴天也不会融化 (3)上面又再积雪
你知道冰山是如何形成的吗?
(4)由于积雪的重量,把下层的雪压成冰。
(5)如此形成的冰会往低处移
(6)到海岸时前端的冰破裂被推挤出海,形成冰山。
小知识
秋冬季节气温下降时,湖里靠近水面的湖水总是先结冰,因此,水中的鱼虾能够生存。你知道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吗
这个现象跟水的密度有关。在4℃1千克纯水所占的
体积最小,即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当气温下降时,湖里靠近水面的湖水温度首先降低,水的密度变大而下沉,湖底温度较高、密度较小的水上升形成对流,直到整个湖水温度降到4℃时,水的密度最大,对流不再进行。当气温继续下降到0℃以下后,靠近水面的水首先结冰,只要湖水不是很浅,在湖底部的水温仍保持在4℃左右而没有结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