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宋学孟
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感受作者对柳叶儿特
殊的情感
2.能力目标: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感
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目标: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2作者围绕“柳叶儿”的那几个方面来讲
的 试在“柳叶儿”前面加一个表示动作
的词来概括。
听读课文—
恋柳叶儿
抢柳叶儿
吃柳叶儿
赞柳叶儿
在饥荒年代里,“我”与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
作者对童年的感受是什么?
听读课文—
童年的“乐”体现在哪些方面?
最乐
上树爬高
抢柳叶儿
吃柳叶儿
跳读—
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为什么
童年的”我”还会感到乐呢
“乐”是实写,因为那时的“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但今天看来,这种“乐”的滋味是何等苦涩啊。
作者当时想吃点柳叶容易吗?
跳读—
五处“抢 ”字上。“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树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作者的童年岂是一个“乐”字所能包容的?
吃柳叶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
跳读—
菜糊糊粥”的过程中品尝到了苦涩。“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可见,柳叶不经一番精心处理是难以下咽的。那些“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等侧面描写又使大家感到了饥荒之严重。
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能让你对此有更深刻的了解?
跳读—
从开头的悬念和结尾对比的手法里,体会到作者对柳叶的特殊感情,认识到一“嚼”一“品”中透出的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的不只是柳叶,更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内涵。到此,全文苦中带涩的感情基调就水到渠成般地被“攥”了出来。
对柳叶儿的
特殊情感
乐
抢
吃
苦
爬树
救命
苦中有乐
分组品读—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读出节奏、感情。
2、互读互评。
3、说出喜欢的原因
你可以试着这样说:
我最喜欢文中的……,
因为它…… 我觉得文中的……词用
得好,好在……
你可以从写作手法、修辞、情感等角度加以探究哦
合作探究—
“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多么好吃啊!
有人说:苦难是一笔财富。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
拓展延伸:
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对待生活?请你用一两句名言警句来对不知道珍惜幸福生活的人进行劝说。
忆往昔,岁月艰难,少年不知愁滋味;看今朝,生活幸福,稚童低语尚言苦!
拓展升华
读完下面这段话,联系我们今天的生活,谈谈你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即指1958年中国兴起“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经济政治运动后紧跟着出现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其间,全国各地旱灾、洪涝、风雹、台风、霜冻、蝗灾、粘虫灾、鼠灾等各种灾害交替出现,造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馑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人口急剧增加,计3000余万人,是八年抗战当中非正常死亡人数的1.5倍。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确实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确实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直接因素。
在那个严重饥荒的岁月……
1960年,全国大面积受灾,其中以河北、山 东、山西最为严重,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
感受幸福
欣赏完图片,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想一想,我们的生活幸福吗?把你所理解的幸福写到纸上。(要求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生动地描写)
时光已流逝,抹不去苦涩的记忆;柳叶又抽芽,牵动着如歌的情思。同学们让我们记住柳叶的那个时代吧!因为柳叶时代的情感熏陶了我们的灵魂,丰厚了我们的思想积淀。但愿它能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珍惜现在的生活,用真正的幸福装点自己的人生
教师寄语
以“童年”为话题说一说。
提示:
1、我的童年小故事。
2、我与作者比童年。
3、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
作业:
把刚才的语言训练整理到练习本上
(要求:字数不少于200字
文中要有生动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