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体悟苏轼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比较《答谢中书》《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在行文风格上有很大不同。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读此文,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知识梳理】
二、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参考答案】《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夤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知识梳理】
一、古今异义
1.月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 今义:窗户;人家
2.相与步于中庭
古义:院子里 今义:该意义已经消失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表转折的关联词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相当于“罢了”。 今义:耳朵。
【文言常识】
二、一词多义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 盖以诱敌(大概,原来是)
寻张怀民(寻找) 欣然起行(……的样子)
未果,寻病终(不久)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
【文言常识】
三、文言虚词
相与步于中庭(介词,在)
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自)
箕运于海之尾(介词,到)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介词,在…方面)
念无与为乐者(动词,游览)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对)
以君为长者(动词,看作,当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介词,表被动,被)
【文言常识】
一、默写填空。
1.(娄底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比喻描写月光空灵清澈和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的句子是:“ , 。”
2.(益阳市)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的句子是:“ , 。”
【中考链接】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二、(株洲市)阅读《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
按要求作答。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来共谈(共同) 高峰入云(耸入)
B.五色交辉(交相) 四时俱备(都)
C.猿鸟乱鸣(纷乱) 沉鳞竞跃(争相,争着)
D.盖竹柏影也(只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大概)
【中考链接】
D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中考链接】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自康乐以来,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自许,期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一、默写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的主旨是:“ 。”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按要求作答。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B.怀民/亦未寝
C.相与/步于中庭 D.盖竹/柏影也
【模拟仿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B.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C.相与步于中庭(介词,从)
D.实是欲界之仙都(助词,的)
【模拟仿真】
C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寻张怀民”等叙述,都表现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B.“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C.文中的一个“但”字,显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旷达与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和坚守。
D.文章篇幅短小,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与议论均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模拟仿真】
A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月色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5.在文中,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
【模拟仿真】
这时月光照进门内,(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
作者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被贬的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和散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