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9 22:5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认识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的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历程。
2.时空观念:理解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史料实证:了解古代非洲主要文明中心的区域范围及其文明成果。
学习重难点
重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成果;非洲三大文明的概况和成果。
难点:美洲印第安文明和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发展的原因和后果。
CONTENTS
古代非洲文明
01
古代美洲文明
02
导入新课
一、古代非洲文明
1.班图人的贡献: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一、古代非洲文明
2.古代非洲文明
(1)东北非: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一、古代非洲文明
(2)东非: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的一系列国家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阿拉伯商人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
一、古代非洲文明
(3)西非
①加纳:被马里征服。
②马里: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材料
这一年,马里历史最著名的国王曼萨·穆萨开始了前往麦加的朝圣之行。“从廷巴克图来的马里国王”让马里世界闻名,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其中包括一位建筑师,这位建筑师在廷巴克图设计建造城墙、王宫和清真寺。穆萨还在廷巴克图建造了人类历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桑科尔大学。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一、古代非洲文明
③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16世纪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一、古代非洲文明
(4)南非: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
材料
美洲印第安人是富于创造性的勤劳的人民,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驯化了多种野生动物,培育出大量的农作物,当今世界广泛生产的玉米、马铃薯、番茄、可可、咖啡、向日葵、辣椒、花生、烟草、橡胶等几十种农作物都来自美洲印第安人创造性的劳动。……美洲印第安人很早就懂得了养蜂和驯化野生动物。他们培育出了火、鸽和鹅等家禽。此外还培育出了像愈疮木那样可以健身治病的药草和植物1200多种,丰富了人类医药宝库。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二、古代美洲文明
二、古代美洲文明
1.概况
(1)培育作物: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
(2)文明代表: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二、古代美洲文明
玛雅文明
①经济: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制造出精美的陶器。
②政治: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
③建筑: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④文化:发明了独特的文字;采用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⑤衰落: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
二、古代美洲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兴起
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
表现
政治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
经济
农业是经济基础;发明“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都城
(1)位置: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
(2)布局特点:有三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
二、古代美洲文明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兴起
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
表现
政治
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由贵族充任。政区之下,按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
其他
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印加文明
二、古代美洲文明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
二、古代美洲文明
史料一:哥伦布命令海地的印第安人凡年龄在14岁以上者,不论男女,每人每3个月就得交纳装满一个鹰脚铃那么多的金砂作为贡品,否则一概处死。海地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西班牙人的虐待,纷纷自尽,并杀死子女,以免长大后受虐待。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第4年,海地印第安人饿死、累死、病死、自杀和遭到屠杀的占全岛人口的1/3。
——《世界古代史辅助读本》
二、古代美洲文明
史料二:关于秘鲁和中美洲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全球通史》
二、古代美洲文明
史料三: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镇区(索科特兰)中位于庙宇附近的那块地方。这里十分整齐地堆放着许多人的头颅——可以肯定有10万多个。同样,在这个广场的另一角落,你还能看到整齐地堆放着许多残存的人的尸骨,这些尸骨是数不清的。……在这个国家内地的任何镇区,我们都能看到同样可怕的情景。
——《全球通史》
印第安文明衰落的原因
1.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人占领美洲,进行了残酷的殖民侵略,极大破坏了印第安文明。
2.疾病瘟疫等灾害。欧洲大陆的疾病和瘟疫伴随着殖民者入侵传入美洲,这导致印第安人几近灭绝。
3.缺乏与外界沟通和交往。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印第安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的状态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
4.内部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美洲三大文明中心多处于热带雨林、热带高原气候的高原、峡谷、盆地地带,三大文明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因此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
课堂小结
1.人迹罕至的墨西哥丛林里,隐匿着庞大的玛雅文明遗迹。金字塔的石造建筑雕刻着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验证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除了金字塔与文字以外,玛雅人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
①培植了诸如玉米、西红柿、南瓜等许多农作物
②复杂的历法成就超过了当时希腊罗马通行的历法
③采用20进位制,可能也知道0的概念
④兴建了大量巨石建筑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解析:巨石建筑群的修建属于南部非洲文明,④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项。
知识巩固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班图文明推动非洲文明进程,“撒哈拉沙漠以南”即中部和南部非洲,故选择D项,排除B项;材料中未出现能与A项“起源”一说相印证的信息,故排除A项;C项夸大了班图文明的影响,故排除。
2.以班图文明为核心扩散,在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到公元前的最后几个世纪,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除了原始森林、干旱草原和沙漠地带,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发展出了农业社会,非洲的古代文明也进化得更加多样和完整。材料揭示出班图文明( )
A.是非洲文明的起源
B.深刻影响了尼罗河下游地区的发展
C.使非洲进入农耕时代
D.推动了中部和南部非洲文明的进程
D
3.曼萨·穆萨是马里最为知名的国王,1324年,他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其中100头骆驼驮着黄金。到开罗后,他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了1/4。这说明马里( )
A.是黄金主要输出国 B.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C.扩大了加纳的贸易 D.隶属于阿拉伯帝国
B
解析:A项材料不能体现;材料“国王”“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了1/4”说明马里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贸易的情况,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
4.据元朝人汪大渊《岛夷志略》载:(非洲)“山少田瘠,气候半热,天常阴晦。俗与羌同……女资纺织为生,男采鸦鹊石为活。”“气候稍热,风俗淳厚。煮井为盐,酿椰浆为酒。……贸易之货,用青白花碗、细绢、铁条、苏木、水银之属。”这能够体现出( )
A.非洲的社会生活状况
B.非洲小农经济发达
C.非洲手工业技艺先进
D.中非之间往来频繁
A
解析:根据材料“山少田瘠”“女资纺织为生,男采鸦鹊石为活”“煮井为盐”“贸易之货”等可知,这记述了古代非洲的社会生活状况,故选择A项。B、C、D项材料均不能体现,排除。
5.下图说明( )
A.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B.玛雅人发明了“0”
C.玛雅人采用20进位
D.非洲文明的先进性
解析:仅玛雅数字不能说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排除A项;玛雅人只是使用了“0”的概念,排除B项;从发现的数字看,只到19,说明是20进位,故C项正确;玛雅文明属于美洲文明,故D项错误。
C
6.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十岁到十五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
A.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
B.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
C.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
D.形成了全民参加的体系
C
解析:学前教育和种类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现出阿兹特克人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故C项正确;学校种类多样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目的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行,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形成了“体系”,故D项错误。
7.印加人在陡峭的山坡上,将土地整平,并用石墙将它们一块一块隔成梯田;在拉马斯,人们将从宽阔的山谷中拉来的沃土连同收集的海鸥粪便一起倒入梯田里,以保持土地肥沃。据此可知印加人( )
A.开始精耕细作
B.农业技术先进
C.建筑艺术高超
D.懂得利用自然
解析:据“陡峭的山坡……隔成梯田”“山谷中拉来的沃土”“收集的海鸥粪便”可知,印加人懂得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故选择D项;“开始”不能得出,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参照物,印加人的农业技术先进与否不能得知,排除B项;材料中仅涉及石墙,没有体现建筑艺术,故排除C项。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