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同步测试(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同步测试(word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9 23:1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同步测试
1、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
??A. ③①②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 D. ②④①③
2、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
A. 美苏核均势背景下的两极对抗
B. 美苏之间爆发了直接的战争冲突
C. “冷战”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D. “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共存与合作
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时,要给下列图片选一主题,最恰当的是(? ? )
A. 美苏的军备竞赛 B. 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 欧洲局势的紧张与缓和 D.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4、下图是根据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绘制的,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 )
???????
A. 罗斯福新政 B. “铁幕”演说 C. 马歇尔计划 D. 欧洲煤钢联营
5、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 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 成立华约组织 D. 支持民主德国的成立
6、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A. “冷战”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B. 美苏核均势背景下的两极对抗
C. “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共存与合作
D. 美苏之间爆发了直接的战争冲突
7、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也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是(? ? )
A. 该计划的长远目的是控制欧洲国家
B. 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C. 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
D. 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8、1963年,肯尼迪曾在柏林墙下演说:“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关于柏林墙,不符合史实的是(? ? )
???????
(1963年6月,美国总统Kennedy柏林墙下演讲)
A. 联邦德国修筑柏林墙是防止民主德国人逃入
B.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C. 柏林墙的修筑象征着德国的分裂
D. 这反映了美苏对峙的加剧
9、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1953年3月斯大林病死,美苏两国处于最紧张的全面对抗之中。期间,还爆发了一场其中一国直接参加、另一国间接参加的热战。?在这场“热战”?中(? ? )
A. 北约集团全面参与 B. 中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C. 拖垮了美国的经济 D. 使世界处于核战争边缘
10、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1953年3月斯大林病死,美苏两国处于最紧张的全面对抗之中。期间,还爆发了一场其中一国直接参加、另一国间接参加的热战。这场“热战”是( ? ? )
A. 朝鲜战争 B. 越南战争 C. 德国分裂 D. 古巴导弹危机
11、下图是一幅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漫画《拥抱》(英文“we must embrace one another to maintain peace”,意思是为了维持和平,我们必须相互拥抱),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
???????
A. 美苏争霸客观上推动了西欧联合 B. 美苏在意识形态上渐趋向一致
C. 美苏在相互博弈中寻求妥协共处 D. 美苏两国为了世界和平走向和解
12、造成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 )
①双方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的冲突②苏联不满美国事实上独占日本
③美苏关于如何处置德国有意见分歧④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拉丁美洲面临的问题是( )
A.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B.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
C.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D.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新兴独立国家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
①政治独立②经济独立③发达国家援助④彻底改变了单一经济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5、阿联酋迪拜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被称为中东北非地区的“贸易之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促进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立计划经济 B.发展石油经济 C.实行自由主义 D.国家干预经济
16、材料 表格:美国“以粮换油”大事记
主要事件及过程
备注
1973年,美国爆发石油危机
苏联成为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
1974年8月,福特继任美国总统。由于多种原因,福特政府只能利用粮食贸易换取苏联石油
同年苏联粮食歉收
1975年8月,福特与勃列日涅夫会晤,提及两国石油贸易问题,苏联同意向美国出售石油,白宫决定实施以粮食换取苏联石油的战略;
1975年9月5日,美国副国务卿鲁滨逊与苏联外贸部长帕托利切夫商谈美苏粮食与石油贸易事宜,双方基本达成进行粮食与石油贸易的共识;
1975年10月7日,美苏达成《粮食贸易协定》;
1975年10月20日,美苏签署《粮食贸易协定》和《石油贸易意向书》
《粮食贸易协定》规定苏联每年从美国进口六百万至八百万吨粮食
1976年1月25日,苏联代表团抵达华盛顿,商讨美苏石油贸易事宜;
1976年年底,苏联拒绝降低油价,美苏最终未能达成《石油贸易协定》,双方始终按照《石油贸易意向书》进行石油贸易
根据《石油贸易意向书》,苏联同意每天向美国出口20万桶石油
——摘编自安竣谱《以粮换油:福特政府对苏联的石油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特政府对苏联的石油战略决策的实施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福特政府对苏联的石油战略的影响。







答案:1-5DADCB 6-10BCABA 11-15CCBCB
16(1)过程:福特政府制定“以粮换油”石油外交战略;美苏谈判并达成《粮食贸易协定》;美苏签署《石油贸易意向书》,双方按照《石油贸易意向书》进行石油贸易。
(2)影响:粮食贸易使美国增加了收入,缓解了石油危机;保证了苏联的粮食供应,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苏联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了国际局势的缓和;但美苏之间始终存在意识形态分歧与国家利益的矛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