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在我们身边(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在我们身边(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2-27 18:0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科学在我们身边
舜王小学 林玉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科学在我们身边》。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科技进步,强化“我也能够研究科学”的意识,增强学生学科学的信心,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初步感悟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关注科学的态度,本课从做科学小游戏、科学小实验以及介绍科技新产品、科研新成果的角度编排的探究内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科技的进步;强化“我也能够研究科学”的意识,增强学科学的信心;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科学。
二、学情分析: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但在日常生活学生接触了也并不了解,所以本课提出了“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一起找一找”的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科学的存在,让学生明白“我也能够研究科学”的意识。学生通过体验游戏中的科学来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 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2.知识目标: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 欢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情感目标: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蜡烛、火柴、漏斗、 瓶子、木块、乒乓球
学生准备:矿泉水、杯子、吸管 (每人两根)
六、教学过程 :
(一)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1.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来完成,看看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小的?(同学们推选出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游戏。)
六、教学过程 :
2. 讲解规则:老师这儿有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现在请两位同学每人拿起一个漏斗,力气大的同学将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内,用力向上吹漏斗口;力气小的同学将漏斗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把上,用力向上吹,看看谁能把乒乓球球吹走,谁就获胜。大家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
3. 学生猜测:
4. 验证猜测:
5. 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6. 教师小结:这个小游戏包含着科学道理,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体验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探究身边的科学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实验探究,深入体验
活动一:“能否站起来”实验
1. 热身活动:听老师的口令: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2. 讲解实验要求:指一名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往前放。老师把手指放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3. 学生猜测并说出理由。
4.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
5. 交流、分析实验结果
6. 教师小结:这个游戏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课下,同学们也可以继续研究,看还能发现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起与坐本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平常中又含有科学道理,这就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探索,去研究,也激起了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二:“吹蜡烛”实验
1.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
2. 学生猜想: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哪些能吹灭蜡烛?哪些不能吹灭蜡烛?
3. 分组实验:这只是你们的猜想,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实验时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课件展示)
(1)瓶子 、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3)这个实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种方法能吹灭蜡烛。
(4)用火柴时,要注意安全。
并要填好实验记录(课件展示实验记录)
实验材料 瓶子 漏斗 木块 书本
能否吹灭蜡烛
理由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汇报交流:
4. 学生讨论:
(1)为什么隔着漏斗、瓶子能吹灭蜡烛?
(2)为什么隔着木块、 书本等不能吹灭蜡烛?(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上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课下找更多的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设计意图:此环节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科学,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探究的快乐。]
活动三:“吸饮料”实验
1. 教师导入:我们在生活中喝饮料、喝牛奶时,常常用到吸管,利用吸管可以很方便地喝到饮料、牛奶。今天,我们用两根吸管来试一试。
2. 提出实验要求:请同学把自备的杯子里倒上矿泉水,再用两根吸管来吸,一根插到水里,一根放在杯外,用嘴同时吸两根吸管,看能否吸到饮料。
3. 学生猜想:猜想的结果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
4.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交流汇报:在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实验中的发现,并猜猜其中的原因。
6.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游戏和实验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而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家为了弄清一个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断地做实验,直到弄清为止。比如:科学家根据隔瓶吹蜡烛的实验制造了流线型的汽车、飞机、轮船等,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喝饮料的经验,他们知道吸管喝水很方便,但没有用两根吸管试着喝过,所以此环节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在探索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联系生活,感悟科学
1. 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1)教师讲述:游戏中有科学,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还有科学呢?
(2)学生交流:举出身边的有科学的例子 。
(3)教师小结:看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我们身边的科学就不难发现。
2. 交流资料,感悟科学
(1)教师谈话: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科技方面的资料,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资料:
(3)教师总结:同学们带来的资料很好,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课件出示资料:播放登月图片、无土栽培、克隆羊多利、磁悬浮列车、海上石油开采、风力发电等)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为科学的探索和研究奠定基础。从而让学生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飞机大大缩
短了货运和
客运的时间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移动电话
有助于提高
信息传递效率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火箭
使人类发现
宇宙奥秘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风力发电
无土栽培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空间飞行器的进步,
使人类在太空
的活动
更加自如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成功登陆月球
火箭升空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空间站绕地球轨道飞行
磁悬浮列车
海上石油开采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克隆羊
(四)课外拓展,继续探索
一节课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但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响起而停止。课下,就让我们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活动,继续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吧!
学习科学, 会有很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