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2012年杭州地区历史年会交流资料
高三历史教学中 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一、我的选题缘由
◆高三历史教与学现状的需要
尽责的老师,讲了又讲,惟恐遗漏某个知识点
辛苦的学生,错了又错,茫然纠结于高投低效
◆终身学习的需要
◆中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我的研究过程
(一)理论方面:
(二)实践方面:
1、收集整理相关理论著作及文章。
2、认真界定重点概念 。
1、通过各种途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个别谈话、小组交流和问卷调查等
二、我的研究过程
(二)实践方面:
1、通过各种途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激发反思兴趣,指导反思方法
2、立足调查结果,加强反思培养的意图导向
(1)创设反思氛围,让学生乐于反思※
(2)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反思
3、激发反思兴趣,指导反思方法
(1)创设反思氛围,让学生乐于反思
(2)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反思
①学习计划--执行与改进※
②知识梳理--构建框架※
③解题过程--出声思维※
④合作学习--智力共享※
⑤错题档案--质疑矫正※
⑥阶段总结--自我评价※
三、研究过程中的几点感悟
(一)对自身:是自我学习与提高的过程
(二)对课题:仍有挖掘与深入的空间
1、如何增强学生的反思毅力
2、怎样提升学生在反思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
3、如何对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进行评价
……
对写论文的感受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
寻找相关的理论支撑及已有的解决方案
在实践中改进与完善并总结成文
做个“有心”之人——学会观察思考
做个“行动”之人——勇于实践改进
以“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 为例
和谐的课堂氛围,合理的问题情境※
①学习计划--执行与改进※
◆宏观的学期计划
◆中观的阶段计划
◆微观的课时计划
②知识梳理--构建框架※
◆抓“点”
◆串“线”
◆铺“面”
◆织“网”
——历史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的交叉点 (是历史发展的支撑点)
——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是历史发展的轨迹)
——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是历史发展的缩影)
——把零散的知识通过纵横联系前后串联起来,构建网状的知识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全貌)
以“罗斯福新政”为例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评价
2、总结梳理19世纪晚期以来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历的几次重大调整,并说明各自作用。
3、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美德日各是如何应对的?为何会不同?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同一时期的苏联发展如何?中国呢?
4、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我国亦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你认为“罗斯福新政”对我们今天应对经济危机有何启示?
③解题过程--出声思维※
格拉塞斯菲尔德指出:“迄今为止,最容易的一种方法是让学生说出他们正在思考什么,言语行为需要事先想一想说些什么。这种想一想的行为就是一种反思的形式,它使思绪中不一致的地方或漏洞显出来。需要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说话是很重要的,这可以使学生把他们的想法解释给教师或同学听。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养成了反思的习惯。”
④合作学习--智力共享※
◆如试卷讲评课:
——学生集体“会诊”,共同“配药治病”。
◆如提供若干资料:
——让学生自己从不同角度命题
⑤错题档案--质疑矫正※
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谱尔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知识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的方法。”
⑥阶段总结--自我评价※
如◆考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这次考试你最成功的是哪一点
◆通过这次考试你觉得自己在复习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你觉得下阶段复习自己还应从哪几方面改进?有何具体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