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

文档属性

名称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7-21 13:5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鱼类
外形
分头、躯干、尾三部 。
思考: 鱼类有哪些特点适于在水中生活?
最重要的两点:游泳
呼吸
讨论:鱼类身体有哪些结构适应游泳
(一)、游泳
1、体形和皮肤
鱼类身体一般呈流线型,以减少游泳运动时的阻力。
(一)、游泳
有鳞片,上面有大量黏液,能润滑体表,减少运动时与水的摩擦。
鳞片:
根据外形、结构和发生的特点分为三种
1、楯磷;2、硬磷;3、 骨磷:
2、鳍:
【小实验】
甲缸 把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剪掉
乙缸 把尾鳍剪掉
丙缸 鳍全部保留
        观察三个缸中的鲫鱼,比较它们的游泳姿态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鱼的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在鱼的游泳中各起什么作用?
这个小实验中设置丙缸有什么意义?
保持鱼身体平衡的作用
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鲫鱼的游泳,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鱼鳍起着协调作用。
胸鳍
腹鳍
臀鳍
尾鳍
2、鳍:奇鳍: 1、尾鳍 2、背鳍 3、臀鳍
偶鳍:4、胸鳍 5、腹鳍
3、身体两侧有侧线
侧线是鱼类的一种特殊感觉器官。可以感知水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体位置和其他各种变化。
4、鳔
鳔的主要作用是使鱼悬浮在限定的水层中,以减少鳍的运动而降低能量消耗
(二)、呼吸
思考:鱼是怎么呼吸的?
(二)、呼吸
终生用鳃呼吸
口和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的。
水(氧气含量较多)

鳃(气体交换)
鳃盖后缘流出(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入鳃血为静脉血,出鳃血为动脉血
鱼鳃
思考:鱼鳃有哪些结构适于呼吸
鳃盖
鳃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鳃丝多、细 ,气体交换的面积大
(2)毛细血管丰富,有利于气体交换
(1)大多体表有鳞片
(2)用鳃呼吸
(3)用鳍游泳
鱼类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的现象)。
心脏构成:一心房、一心室
体温不恒定
单循环:即血液循环途径为一个大圈,而且每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
感觉器官
1、视觉器官——眼
1)近视、角膜扁、晶体圆、无弹性
2)特有银膜,反光照明。
3)多数无眼睑、泪腺
2、嗅觉器官:嗅觉发达,1对外鼻孔与1对嗅囊相连;
3、侧线器官:
侧线对于鱼类的取食、避敌和求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
4、听觉器官:仅有内耳,主要是平衡作用。
海马
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约有30种,中国有8种,体色随环境而改变。行动缓慢,有时作直立游泳,依靠背鳍运动若游累了,就用具有弯曲功能的尾部缠卷在海藻的茎枝上休息。到春天,雌海马在雄海马的育儿囊中产卵,经过50~60天,幼鱼会从育儿囊里出来
海马
两栖类
两栖动物中的“两栖”是什么意思?
代表动物—— 青 蛙
外部形态
1、体色:保护色
2、皮肤:裸露;能够 分泌粘液
3、头部:
(1)鼻孔:呼吸通道
(2)眼:有眼睑;只对活动的物体有反应
(3)鼓膜:传导声波,产生听觉
4、四肢
(1)前肢:短小
(2)后肢:发达;趾间有蹼
蛙舌的结构很特殊,舌根生长在口腔底部的前缘,舌尖前端分叉,伸向口腔内,能突然翻出口外。舌的表面有许多粘液腺,分泌大量粘液,能够粘住昆虫。舌软多肉,富有弹性,伸缩力强,能有力地将昆虫拉入口中。

气管
肺:不发达,结构简单
皮肤:湿润,密布毛细血管,能够辅助呼吸
呼吸系统
心脏
血管
循环系统
二心房和一心室
生殖发育:
体外受精
变态发育
卵生
其它两栖动物:
大鲵
蟾蜍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
皮肤裸露,能够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
体温不恒定。
总结
终生生活在水中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有时也回到水中
主要是鳍
具有强壮的四肢
用鳃呼吸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一心房一心室
二心房一心室
单循环
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
鲫 鱼
青 蛙
生活环境
运动器官
呼吸系统
心 脏
血循环路线
发育特点
不发达
变态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