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9 22: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练习题
选择题
1.“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件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材料中的三件历史性事件不包括(  )
A.建立中国共产党
B.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2.当邓小平于1979年元旦再次登上《时代》封面并被评为1978年度人物时,在以《邓小平的梦想》为封面标题的文章序言中,记者写道:“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这赞美是针对(  )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一举粉碎“四人帮”
C.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新宪法的颁布
C.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四川农村开始试行的改革是(  )
A.农业合作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 
 D.土地改革
5.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6.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条“血路”开始于(  )
A.南海
B.深圳
C.海南
D.浦东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下表经济现象的变化表明(  )
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1985年
13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23种
36种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
9.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具体内容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进行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0.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中共(
)
A.
八大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十二大
D.
十三大
11.右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复习的专题是(  )
A.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C.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2.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
A.“一五”计划的执行
B.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大跃进”的发动
13.邓小平同志的一生经历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走向繁荣富强的过程,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  )
A.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为建党打下了基础
B.召开十ー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C.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序幕
D.指挥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14.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  )
A.和平发展道路
B.韬光养晦之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共产主义道路
15.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两个凡是”
C.
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代表”
16.中共十八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体现了我国主张与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  )
A.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B.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关系
C.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的经济关系
D.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的安全关系
二、非选择题
17.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宣传画五中的场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阅读材料一,填写①~④的内容。
(2)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和“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各是什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确保哪一政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为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50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材料二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材料三
为了扩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规模,提高它的公有化程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便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人民群众热情异常高涨。
材料四“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1)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的结果给我们带来哪些深刻的教训?
(4)材料四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有何重大意义?
(5)以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假如N多年后的你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新农民,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我们的新农村。
答案
1-5
DAABD
6-10DBADB
11-16CBCCAA
17、(1)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18、(1)①经济特区 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初级阶段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邓小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
19、(1)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建立农业合作社。
(3)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等。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5)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国家土地所有制。发展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现代化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