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6、《黄河颂》第1课时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自学指导:
自主学习、分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重视运用感悟、联想的学法
自测——互查——互教
一.给加点字注音
气魄___ 山巅___ 澎湃___ 狂澜___
浊流___ 构筑___ 流泻___ 哺育___
二.形似字注音组词
魄( )____巅( )____宛( )____障( )____
魂( )____颠( )____婉( )____嶂( )____
三.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 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 、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 、 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 的思想感情。
四、背景知识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展示——反馈——导学
1、首先听录音范读,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再听老师作朗诵方法指导。
2、自己轻声试读,再大声朗读。
3、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4、分组表演朗诵。
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5、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2.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3.为什么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4.今天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自测——反馈——点拨
一.词语填空
不屈不___ 惊涛___浪 一___千里 浊流___转
九曲连___ 万丈___澜 文明___国 奔腾不___
二.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 ) 澎湃( ) 滋长( ) 屏障( ) 宛转( )
哺育( ) 狂lán( ) 山diān( ) 气pò( ) 摇lán( )
三.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 。
2.白日依山尽, 。欲穷千里目, 。
3.大漠孤烟直, 。
四.下列语序调整后基本意思不变的一组是( )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冷若冰霜,艳若桃李
C、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D、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查无实据,事出有因
回顾——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