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学习目标
Part 01 作家作品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Part 02 句子翻译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
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Part 02 句子翻译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Part 03 理解性默写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是: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Part 03 理解性默写
Part 04 文章精析
邹忌有三问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不自信
Part 04 文章精析
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暮寝而思之
不盲目轻信他人对自己的赞美,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有自知之明,实事求是,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广开言路
修明政治
Part 04 文章精析
亲身经历
治国之道
设喻 类比
以小见大
Part 04 文章精析
臣子劝谏君主是有一定的进谏艺术的,你认为邹忌讽谏齐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
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者旨意不明。
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人讽喻正题,自然亲切,人情人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语言要委婉,方法要得当。
Part 04 文章精析
解类比说理、委婉讽谏的劝说艺术。
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邹忌是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的。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不能不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接受群言,而使齐国大治了。
Part 04 文章精析
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赏
能上书谏寡人者 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下赏
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
初 门庭若市
数 月 间进
期 年 无可进
从善如流
心胸宽阔
善于革新
战胜于朝廷
(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Part 04 文章精析
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比如:这也与邹忌善于思考、分析的个性和他的担当、责任意识相关。
邹忌关心国家大事,一心想寻找恰当时机劝谏齐王。他在生活中经历了“比美”经历,能够深人思考、分析,体察各人的情状心理,并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想到齐王所受之蔽,于是果断地进行劝谏。
这也离不开齐王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
齐王听了邹忌的劝谏,马上“下令”,并且分上、中、下三种不同层面的赏赐,立刻实施,表现出一位封建贤明君王的特点。
Part 04 文章精析
从“三问”“三答”“三思”“三比”到“三赏”“三变”把握“三叠”式结构,体会其别致精美。
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三个段落。“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廷”的辉煌。
文章“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
本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已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Part 05 主旨归纳
通假字
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Part 06 知识整合
通假字
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Part 06 知识整合
Part 06 知识整合
词类活用
吾妻之美我者
美:以……为美,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形容词用作动词
Part 06 知识整合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使动用法
朝服衣冠
服:穿戴,名词用作动词
Part 04 知识整合
齐国之美丽者也
问之
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孰视之
暮寝而思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由此观之
臣之妻私臣
王之蔽甚矣
的
代词,代这件事
用于主谓之间,取独
代词,指徐公
用于主谓之间,取独
代词,代这件事
的
代词,代这件事
的
用于主谓之间,
取独
之
Part 06 知识整合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数月之后
燕,赵,韩,魏闻之
的
连词,无意义
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
Part 06 知识整合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服衣冠
朝:朝拜
朝廷
zhāo,早晨
朝
Part 06 知识整合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谁,代词
通“熟”,仔细
孰
Part 06知识整合
欲有求于我也
能谤讥于市朝
皆以美于徐公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向
在
向
在
比
到
于
Part 06 知识整合
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第一等的
向皇帝……呈上
上
Part 06 知识整合
乃重修岳阳楼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
雨村便急忙修书
兴建,建造
整治
撰写
长,高
修
Part 06 知识整合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帝感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确实,的确
诚心、诚意
表假设,如果、果真
果真
确实、的确
诚
Part 06 知识整合
今齐地方千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
方圆,指土地面积
地点
将要
方
Part 06 知识整合
徐公不若君之美者
门庭若市
及,比得上
如,像
若
Part 06 知识整合
讽: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规劝
窥:窥镜而自视
古:照,看
明日: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
古今异义
Part 06 知识整合
地方: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
刺: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批评
谤讥:谤讥于市朝
古:指责议论
古今异义
Part 06 知识整合
私: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
莫: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没有一个
左右: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身边大臣
修: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长,原文指身高 ??
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怎样的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Part 07 中考链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朝晖夕阴
B.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D.吾妻之美我者 ??????执策而临之
A
Part 07 中考链接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文章未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C
Part 07 中考链接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Part 07 中考链接
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Part 07 中考链接
从齐成王纳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不要偏听偏
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 及时发现和改正
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文中齐王下令群臣吏民进谏并给予奖励,其中,受下赏者的句子是:
受下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Part 08 模拟仿真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B.朝服衣冠服:衣服。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偶尔。
D.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B
Part 08 模拟仿真
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B.欲有求于我也
C.能谤议于市朝 ??????D.皆朝于齐
C
Part 08 模拟仿真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以自己的故事,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B邹忌“暮寝而思之”的结果表明他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D
Part 08 模拟仿真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Part 08 模拟仿真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来朝见齐国。
Part 08 模拟仿真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