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堂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堂练习)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9 18:0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堂练习
【基础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与瘟_??????????????????_停止,一些世界名画记录了“战疫史”。意大利画家皮耶特·布鲁格尔在1562年绘制的板面油画《死亡的凯旋》,记录了这场让人类历史陷入绝望的黑死病瘟疫。这场疫情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21·cn·jy·com
A.许多人开始信奉科学胜过信奉上帝 B.欧洲社会从中世纪走向了文艺复兴
C.改变了欧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方向 D.使人们更加信仰天主教的说教
【答案】D
【详解】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的蔓延,大量人口死亡,人们陷入绝望,对天主教的说教产生了怀疑,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21*cnjy*com
2、1873年,为_é?????é????±???é??_疫、天花等传入沿海口岸,上海与厦门的海关当局先后制定了检疫章程,并任命卫生官员,仿效西方国家实施检疫措施。这一时期的检疫,因由海关办理,通称“海关检疫”,海关医官绝大多数由教会医院的医生兼任。这表明( )
A.国外传染病现象十分严重 B.中国近代卫生事业得到发展
C.通商口岸有利于西学传播 D.中国近代海关殖民现象严重
【答案】B
【详解】材料讲述的是近代中国_é?????????????????_检疫章程,严格检疫,这促进了中国近代卫生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海关检疫主要是起到预防的作用,不能据此认为国外传染病严重,排除A;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中国古代关于疫病的流行_???é????????è?°è??_不绝于史。某学者在其著作中指出,在殷商时期中国就有了对疾疫的文字记载,如疟、疥、蛊等,并且还有“疾年”的记载,这有可能是对疫情的最早记载。下列不是中国古代对于疫病的防治措施的是( )
A.掩埋尸体,修建饮水道 B.疏通井渠河道
C.建立救治机构 D.发明人痘接种术
【答案】A
【详解】古罗马修建饮水道,对_?????????é??é??è?·_到了一定的作用,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在任期间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已经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如西汉时期的隔离房、隋唐时期的“病坊”等,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4、顾名思义,传_???????°±?????????_染的疫病。传染病与人类同时诞生和存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人们无法知道疫病是怎么来的,又怎么治愈的,以为有一种称之为“厉鬼”的魑魅魍魉作恶多端,人类奈何不了。由材料可推知( )
A.当时迷信思想盛行 B.传染病破坏性大,难以防治
C.人类与传染病共存亡 D.疫病是靠人传播的
【答案】B
【详解】因为传染病难以防治_,????????§?¤§,_人们认知有限,从而导致人们产生恐惧,B项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古代缺医少药,人们不知道如何治愈传染病,因疫病的防疫知识有限而产生恐惧,不能由此说明当时迷信思想盛行,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疫病的传播方式多样,排除D项。【出处:21教育名师】
5、1348年黑死病肆虐欧洲,使欧洲人死亡2500万,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改变了欧洲历史。与此相关联的是( )
A.宗教改革开始 B.《十日谈》面世
C.新航路开辟 D.《论法的精神》发表
【答案】B
【详解】1348年的欧洲黑_??????è??è?????è??_伽丘以次为背景,执笔写下了《十日谈》,故B符合题意。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A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是15、16世纪,C不符合题意。《论法的精神》发表于18世纪的法国,所以D不符合题意。
6、中国古代科技中,的特点是_é???????????é?????_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在研究任何具体事务时,总是居高临下,俯视鸟瞰,把它放到一个包容着它的更大的环境系统之中( )
A.农学 B.中医学 C.数学 D.地理学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医_??????????¤???????_头脚痛医脚,最能体现“重综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的特点,B正确;农学在于积累经验,数学重在总结,地理学侧重实地查看,都不具备题干所列特征,排除A、C、D。
7、如表为秦汉时期治疗疫病的相关记载。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
措施 出处
被处以刑罚的人,如果得了麻风病,该如何论处?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疫者,腾空房舍,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纪》
皇甫规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
A.发挥地方主导作用 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建立完备法律体系 D.重视采取隔离救治措施
【答案】D
【详解】根据“应送往麻风病_??????????????????_“腾空房舍,为置医药”“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可得出这些措施都是隔离救治措施,故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www.21-cn-jy.com
8、在古代中国,疾疫往_???è??è?¤??????é??_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 )www-2-1-cnjy-com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遗弃
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 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答案】C
【详解】根据“国人自办_???????????????è??_(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可得出,新的思想认识主要是受到西方科学的影响,因此体现了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人的态度,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医学界的态度,排除B;材料与政府的措施无关,排除D。
9、1102年,宋徽_??????è????¨è??è·?_建立“安济坊”,规定“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以防渐染”。又建立独立的厨舍,“以为汤药饮食人宿舍,及病人分轻重异室”。这说明( )
A.朝廷重视防疫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B.民间医家是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
C.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D.疫情蔓延和疾病传播得到有效遏制
【答案】A
【详解】宋代根据病人轻重进行_é????¨????????????_治方法,由此体现了当时朝廷重视防疫方法的创新与应用,故选A;这些防疫机构都是朝廷设立的,没有体现民间医家的作用,排除B;“全民建立”和“有效遏制”的说法过于夸张,无法体现,排除CD。
10、《黄帝内经》认为人的_è???????????è????±_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 D.奠定了传统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_??????è?????è?????_不合,无以‘扶正祛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黄帝内经》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故排除C项;D项是《伤寒杂病论》的影响,故排除。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提升卷】
单项选择题
1、有关清圣祖康熙的样貌,历史上有过不同记载。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材料①来自官方记载,最权威可信
B.材料②和③有部分信息相似,记录真实可信
C.三则材料立场各异,皆不可信
D.三则材料都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史料详加考察,小心推理,大胆求证
【答案】D
【详解】对于康熙的样貌,_??????????¨???????_朝鲜王朝的金昌业、法国传教士白晋有着不同的描述记载,哪一种更合理,并没有权威材料进行证明,因此不能准确进行判断,要结合相关的史料进行详细考察,推理求证,从而得到最合理的信息,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_?????????????????°_西医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
A.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
C.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
【答案】B
【详解】由“纷纷捐资_??????è????????é??_”,“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可知中国的西医人才和实践得以发展B项正确,因为“感于西医的功效”所以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中医的攻击C项与信息不符;中国人办医院学西医不是西方的侵略,而是主动学习,D项错误。
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
A.《肘后备急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B.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性
C.“东方药物巨典”对中医药学发展作出贡献
D.中医药学至今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据中心地位
【答案】B
【详解】屠呦_?????????è??????¤?_急方》启发提炼除了青蒿素,说明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具有启发性,故选B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说法没有依据,排除A项;“东方药物巨典”指的是《本草纲目》,排除C项;“至今…占据中心地位”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来源:21cnj*y.co*m】
4、《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记载,_??????????????????_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耳目聪明,齿牙完坚”。此材料不能说明五禽戏( )
A.根据动物形态演化而来 B.华佗所创,可强身健体
C.可治疗疾病,临床试用 D.可防治疾病,有益身体
【答案】C
【详解】 “治疗疾病,临床试_??¨??????è?????é??_误,五禽戏是强身健体之术,并非中医临床学,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并结合所学可知,华佗因观察动物形态而创立五禽戏,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五禽戏由华佗所创,据材料“亦以除疾,兼利蹄足……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可知,五禽戏可以强身健体,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亦以除疾,兼利蹄足……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可知,五禽戏可防治疾病,并对身体有益,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5、中国的针灸学博大_????·±?????????é??_歌》首见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本歌取120穴位,治疗80余种病证。下列关于针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 B.唐朝时出现针灸铜人
C.至今针灸临床经验不足 D.针灸治疗适应证有限,简便经济
【答案】A
【详解】据所学可知,针灸_?????¨??????è?????_发挥巨大作用,它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A项正确;北宋时期出现针灸铜人,排除B项;针灸学临床经验丰富,留下了大量的针灸典籍,排除C项;针灸治疗适应证广泛,效果显著,简便经济,排除D项。
6、王延庆在《瘟疫与西罗马_?????????è?°??????_一文中指出,罗马历史上有三次记录详细的瘟疫:公元65年的瘟疫、皇帝马可·奥勒留统治期间的“安东尼瘟疫”(又称“盖伦医生疫病”)和公元250年的西普里安瘟疫。当然,除了这三次瘟疫外,罗马还发生过多次瘟疫。瘟疫对罗马的影响有( )
①导致罗马帝国人口大量减少和人们体质下降
②导致了罗马经济的衰退
③严重削弱了罗马的军事实力
④造成罗马帝国政局的动荡和混乱
⑤改变了以后西方的医学史
⑥导致西罗马帝国走向灭亡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⑤是对西_?????????????????±_响,不符合题干设问“对罗马的影响”,排除;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排除⑥;①②③④都是瘟疫对罗马的影响,故D正确,排除ABC项。
7、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_??????????????????_”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 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 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李_????????????è?????_不敢用的药采取利用,显然是探究创新的尝试,B正确;现实态度不符合材料信息,A错误;观察不符合材料事实,C错误;理性批判不是李时珍材料中信息,D错误。
8、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针灸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医的精华
C.以经络学为基础 D.受到全世界的青睐
【答案】C
【详解】针灸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_????????????é????°_富,C项正确;针灸的发展与商品经济关系不大,A项错误;中医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针灸是中医的重要成就,但不能全面体现中医精华,B项错误;针灸不仅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也备受青睐,但不能说受到全世界的青睐,D项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9、《吕氏春秋》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黄帝内经》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由此可知( )
A.人们对于疫病的传染性有了一定认知 B.统治者对传染病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C.传染病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 D.人们对于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
【答案】A
【详解】材料中_?????°????????????_流行时间、症状、规模等,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对疫病的传染性有了一定认知,A项正确;题干未列举统治者的举措,排除B;题干主旨是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而非传染病的破坏性,排除C;D中的“共识”错误,排除D。
10、1915年,洛克菲勒基_é?????????????????_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北京协和医学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B.改善了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
C.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D.有助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答案】A
【解析】“该学院全部_é????¨è?±?????????_,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说明医院创办有利于西方文化对于中国的影响,A正确;B中改善不符合材料主旨;此行为不可能推动高等教育发展,C错误;社会习俗不符合题意,排除D。
11、某学者在其_è????????è°???°,_唐朝统治者通过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战争之后下诏埋葬骸骨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样,政府也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以下结论符合材料的是( )
A.唐朝已形成完备的城市排污体系
B.战争之后埋葬骸骨成为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
C.唐朝政府将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有效结合
D.唐朝通过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来防控疾病
【答案】C
【详解】材料体现了唐朝_????????????é????§_的手段以及对饮食饮水卫生的重视,这表明唐朝政府将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有效结合,C项正确;材料中只提及唐朝设置了城市排污系统,并未说明其城市排污系统完备,A排除;唐朝战争之后埋葬骸骨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但此举并不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排除B;材料并不能说明唐朝建立了公共卫生体系,排除D。
12、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等疫乱。两个帝国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事件( )
A.说明世界已经联成一个整体 B.表明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C.反映出疫病影响世界的发展 D.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
【答案】C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_?¤?è?±???é????????_强传染性疾病,罗马帝国和汉朝都曾经暴发过此类传染病,结合材料“两个帝国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可知,疫病影响世界的发展,故C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材料未体现,故均排除。
13、宋明时期,有些_?????????????°?è??_医作为谋生的手段,而强调将行医作为一种道义的事业。如金末元初医家李杲将传道作为选择弟子的首要标准,而明代龚信提出好医生要“心存仁义”,“不计其功、不谋其利,不论贫富,施药一例”。据此可知当时儒医( )
A.坚守传统的义利观 B.心怀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
C.信奉清静无为信条 D.注重个人良知和道德修养
【答案】A
【详解】根据“有些儒医_???????°?è????????_为谋生的手段,而强调将行医作为一种道义的事业”可以看出儒医具有重义轻利的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与“天下观”不符,排除B;行医救人并不是清静无为,排除C;材料并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而是儒医的义利观问题,排除D。21cnjy.com
1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
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扁鹊其实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
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结论 D.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答案】B
【解析】三则史料关于扁鹊的生活时_??????????????????_元前七世纪”“公元前五世纪”“公元前四世纪”,生活的年代跨却三个世纪,故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未必真实可信,排除A项。扁鹊其实是中国古代名医的代表,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史实的记录而不是史论,故排除C项。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符合史学的要求,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2·1·c·n·j·y
15、英国医学博士梅藤更2_6??????????·????_创办了广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881至1926年任院长。图为梅医师查房,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礼向梅医师鞠躬,深谙中国礼数的梅医师也深深鞠躬回礼。对相关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此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20世纪20年代
B.反映出中国资本输出的时代潮流
C.这一经典医患关系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和谐
D.上述材料反映出在近代中外文明的交融中西方文化被中国完全同化
【答案】C
【详解】辛亥_é?????????????????_府进行了社会习俗的改革废除了鞠躬等礼仪,所以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所以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应为外国向中国的资本输出,所以B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所以不正确。所以选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解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级政府在防_??????é???????????_重大作用。两汉疫病多发时期,政府都采取了如发放药物、强制隔离病人、减免田租和赋税等积极的抗疫救灾举措。唐代政府通过多种手段防控疾病,如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等。宋代更是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疫病”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应对。明清时期,国家政策转向消极,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而民间社会力量则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剑光《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等
材料二 随着西方防疫观_???????????????è·?_的不断传入,20世纪以后,清洁、检疫、隔离、消毒等应对疫病的举措已渐成为中国社会“先进”而主流的防疫观念。1911年,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各级防疫组织。1915年3月,北洋政府颁布了《传染病预防条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历经多次大瘟疫的近代中国终于建立起了相对健全的瘟疫防治机制,它囊括了卫生观念、疾病预防、治疗和善后等环节,涉及疾病预防、治疗的相关领域。
——摘编自杨银权《中国近代防疫体制建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政府防疫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瘟疫防治机制形成的历史背景。
【答案】
(1)特点:以中_?¤?é??????????????_保障;手段多样,多管齐下;防疫政策具有差异性;防疫和救灾相结合。(一,答出其中三条即可)影响:减少了瘟疫对民众的危害;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不利于对瘟疫的长期控制。
(2)历史背景:西方医学的传入;政府的近代化改革;各级防疫组织的建立;防疫法规相继出台;民众卫生观念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_????????¤????????§_政府在防疫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可知,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保障;根据“政府都采取了如发放药物、强制隔离病人、减免田租和赋税等积极的抗疫救灾举措”可知,防疫和救灾相结合;根据“唐代政府通过多种手段防控疾病,如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等”,“宋代更是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知,手段多样,多管齐下;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措施不同可知,防疫政策具有差异性。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中国古代各级政府在防疫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减少了瘟疫对民众的危害,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根据“明清时期,国家政策转向消极,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可知,不利于对瘟疫的长期控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历史背景:_??????????????????_“西方防疫观念和相关实践的不断传入”可知,西方医学的传入;根据“1911年,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各级防疫组织。1915年3月,北洋政府颁布了《传染病预防条例》”可知,政府的近代化改革,各级防疫组织的建立,防疫法规相继出台;根据“20世纪三四十年代,历经多次大瘟疫的近代中国终于建立起了相对健全的瘟疫防治机制,它囊括了卫生观念、疾病预防、治疗和善后等环节,涉及疾病预防、治疗的相关领域”可知,民众卫生观念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17、2020年初_?????°????????????_发,并迅速席卷全球。各国为了应对疫情,采取了多种措施,有的国家减税、有的国家派发消费优惠券、有的国家直接发现金。自古以来,人类为了应对瘟疫,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形成了值得借鉴的防疫制度。阅读材料:
材料一 _??????????????????_频繁,往往伤亡惨重。为了做好灾前预防,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灾的预备仓制度,疫灾发生后,可以起到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减轻灾民负担的作用。对各地出现的疫情,官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病死者众多,明朝还创建义冢组织助葬,并且疏散大量聚集的工匠、夫役、军队等,降低其密度,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以减少疫情。除此之外,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灾害时,也常表现得较为活跃。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在疫灾救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政策,抚恤灾民,包括量情减轻或减免地方赋税、徭役、军役负担、赎还被卖男女、制止疫区犯罪、移民到疫区、招抚流民复业等等。2-1-c-n-j-y
——据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等整理
材料二 1439—1_640???é?????_英国伦敦是当时欧洲鼠疫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15世纪末期英国的防疫组织很不完备。措施也显得零乱分散,大多数是效仿其它国家的做法,防疫成效不大。16世纪以来,都铎政府的防疫立场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采取各种措施,建立相关机构来组织防疫。1578年以前,防疫措施主要由各郡自行制定。为了便于集中管理、统一指挥防疫工作,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被瘟疫感染人群的管理法案》。根据法令,郡治安法官全盘负责所在地区的防疫工作;各教区牧师、济贫理事会同看守人、检查人、监督人等定期(每周)向治安法官递交疫情报告;郡治安法官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疫情和应对措施,并及时将疫情材料 整理后汇报枢密院,以便中央及时掌握国家的疫情动向。在严酷的防疫斗争中,英国的防疫预警机制逐渐形成。英国政府还比较重视解决和瘟疫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乞丐流民问题。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将“普通税”作为济贫基金,对乞丐和流民进行教济,这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此外,英国政府还颁布了《济贫法》、《习艺所法》等一系列法案,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在英国政府和民众紧密配合之下,17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各地所发生的瘟疫明显减少。
——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材料三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有些国家急于甩锅,试图把责任推卸给别国,并以此来追责并索赔。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应对疫灾措施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防疫对策的演变趋势。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面对新冠疫情,国际社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答案】
(1)特点: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分类实施;具有一定科学性;防治与重建结合;民间力量广泛参与。
意义:有利于控制疫情;稳定社会_?§????????·?????°?_建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民众生命财产提供了一定保障;推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后世防治疫灾提供了借鉴。
(2)趋势:由消极应对到积极应对;由效仿他国到自主决策;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统一治理;逐步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21教育网
认识:完善政府职能,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借鉴先进经验等。
(3)做法: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详解】
(1)特点:根据材_??????????????????_朝设有专用救灾的预备仓制度”,“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等可知,明代应对疫灾时由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从“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可知,其有分类实施的特点;由“创建义冢组织助葬,并且疏散大量聚集……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以减少疫情”等可知,明代应对疫情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根据“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政策……”等信息,可知其防治与重建相结合;根据“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在疫灾救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可知,明代应对疫灾动员了民间力量广泛参与。意义:根据材料一中的重要救灾战疫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控制疫情、稳定秩序、巩固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保障民众生命财产、推动思想观念转变和为后世防治疫灾提供借鉴等方面中,简析其意义。21*cnjy*com
(2)趋势:根据材料二中“15_????????????è?±???_的防疫组织很不完备。措施也显得零乱分散,大多数是效仿其它国家的做法,防疫成效不大”,“16世纪以来,都铎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建立相关机构来组织防疫”可知,英国政府防疫由消极应对到积极应对,由效仿他国到自主决策;根据“1578年以前,防疫措施主要由各郡自行制定”,“为了便于集中管理、统一指挥防疫工作,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被瘟疫感染人群的管理法案》”可知,其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统一治理;从“英国的防疫预警机制逐渐形成”,“英国政府还颁布了《济贫法》、《习艺所法》等一系列法案,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等信息可知,英国政府防疫对策逐步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认识:综合材料一、材料二中英两国防疫救灾的经验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成功救灾防疫,需要不断完善政府职能,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借鉴先进经验等。
(3)做法:根据材料_???????????°??????_情中,有些国家急于甩锅,试图把责任推卸给别国,并以此来追责并索赔”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经验教训,可知国际社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