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20 10:5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 8 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21*cnjy*com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先秦时期成文法,儒家和法家的德治与法治思想,认识其对中国社会治理的积极意义
2、了解汉朝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逐步融入法典,唐朝中华法系臻于完善,认识中华法系的特点
3、了解理学的广泛传播,认识乡约在基层教化中的作用
二、知识梳理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德治思想的渊源
(1)夏商:君主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
(2)西周: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性。【出处:21教育名师】
2、法治思想的渊源
(1)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2)春秋郑国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此事引发了一场辩论(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3、德治与法治之争
(1)法家思想
①内容
商鞅:在秦国颁布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
韩非: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保证法令畅通。
②优势: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秦统一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儒家思想
①内容:人性善,主张德治;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
②代表: 孔子:统治者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③局限:儒家思想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无助于国君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难以落到实处。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时期
(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
(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
①云梦睡虎地秦简;②江陵张家山汉墓《二年律令》。
(3)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
(1)背景
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②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
(2)措施: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3)量刑原则之一: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
(4)目的: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3、唐朝
(1)删繁就简
①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
②唐高宗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
a.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
b.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
c.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2)礼法结合的典范:唐律。
(3)礼治:732年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
①内容:分吉、宾、军、嘉、凶五礼。
②评价: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
③地位: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法律
(1)宋朝
特征:沿袭唐律,法律制定多以唐律为蓝本;
表现:
①963年《宋刑统》其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只是有些内容略有改变);
②天一阁《天圣令》以《开元二十五年令》为蓝本。
(2)元朝
①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②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
(3)明朝
①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
②数次重修《问刑条例》,最后一次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4)清朝
①法典沿袭《大明律》;②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2、教化
(1)宋朝
①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
②理学
开始:周敦颐
集大成者:南宋朱熹
程朱理学:程颐、程颢和朱熹
统治地位确定:南宋后期
传播途径:控制教育和科举;授徒、书院讲学
代表作品:朱熹的《家礼》、《小学》
(2)宋朝以后
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①乡约的开创:北宋吕大钧兄弟,《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②乡约的发展
A.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主劝谕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B.清朝基本延续明朝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常常引用《大清律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变化: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孔子曾对统治者提出要求:“_???è??????????????_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上好礼”,才能“下好义”;对民众则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据此可知,孔子意在( )
A.推崇以德治国理念  B.发挥君主示范作用
C.稳定社会等级秩序  D.提高儒学社会地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上好礼’,_???è??????????????_’”“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知,推崇以德治国,故A项正确。B项不能体现对民的要求,故排除;材料未涉及等级秩序,也未涉及儒学地位,排除C、D两项。21教育网
2、《韩非子》_è?°è??????????????_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
A.人情关系   B.法制建设
C.礼乐秩序   D.伦理道德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人情”_??????????????????_,而是人的情感。材料的大意是:治理天下,应依据人的情感;人的情感中因有好恶,所以可用奖惩来激励或抑制;奖惩可用,就必须制定规矩让人们遵循,实行严格的法令国家就能治理好。因此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法律,故选B项。21·cn·jy·com
3、董仲舒“作《春_?§??????±?????????_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此后西汉形成了据《春秋》经文断狱的风气。《春秋》所体现的“原心(主观动机)定罪”“论心定罪”的原则被视为圣人之道,为断狱的最高准则。这说明( )2·1·c·n·j·y
A.儒家的论述取代了法律条文 B.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
C.古代法律制度开始建立起来 D.心学理论成为司法基本原则
【答案】B
【解析】汉代_??????????????????_决狱”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影响到司法决断,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故B项正确。“引经决狱”是用儒家思想解释法律条文,不是取代,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心学理论出现于南宋,故D项错误。【来源:21cnj*y.co*m】
4、下表是汉代统治者的一些举措或主张。这表明当时( )
时间 人物 举措
汉二年(公元前205) 汉高祖 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又置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 汉文帝 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并“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导)民焉”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汉武帝 下诏曰:“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
A.察举已是较成熟的选官制度
B.统治者将重农抑商作为基本的经济政策
C.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D.统治者注重教化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_è?????è?¨???é?????_通过倡导、劝勉的手段统一人们的思想,促成忠于封建王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的社会风气,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察举选官制度,也未涉及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排除A、B两项;由材料不能看出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排除C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老、最完整的法典,如表展示了其主要编撰历程。由此可知,此律法的编撰( )21·世纪*教育网
编撰历程 时间 调整内容
武德修律 618-624年 对隋《开皇律》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补充,更撰新律
垂拱、载初改律 685-689年 主要删改其中对武则天登基不利的文字,并不涉及律文的内容
神龙改律 705年 删改武周旧制,重定律令格式
开元改律 718-737年 两次改律,删除不合时宜的条款与称谓
A.保障唐朝盛世繁荣局面 B.内容删繁就简体现创新
C.体现出法律和现实融合 D.服务于皇权专制的加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_????????¨????±?è??_程中,修改调整的内容都是应时而变,体现了律法与现实的融合,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唐律不断发展完善,排除B项;唐律的主要职责在于明正典刑,规范社会秩序,D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6、唐代对参加科举考试的_???è??è?????è??é??_制非常宽松,但对道德品行却有严格要求;在官员晋升的考核指标中,道德水平是最重要的一项;监察部门也经常考察官员之“善恶”和“德行孝悌”。这反映出当时( )2-1-c-n-j-y
A.官员道德日趋败坏   B.道德教化备受重视
C.监察机构职权广泛   D.科举选拔轻视成绩
【答案】B
【解析】唐代_?§????è??è????????_考者道德品行要求严格并不能说明官员道德日趋败坏,故排除A项;选官考试将报考者的道德品行作为重要参考指标,说明道德教化备受重视,故选B项;监察部门考察官员的“善恶”和“德行孝悌”属于对官员的监察,并没有体现职权的广泛,故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其轻视选拔成绩,故排除D项。【版权所有:21教育】
7、唐太宗说:“朕所好者,唯尧_???è???????¨??????_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所以唐以儒学为资政之术,同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据此可知科举制(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打破垄断,缓和激烈社会矛盾 B.选拔精英,优化传统社会结构
C.鼓励向学,营造向上社会风气 D.教化民众,引导社会文化方向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推崇儒家对社会的教化功能,故将儒家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www-2-1-cnjy-com
8、咸淳六年(1270年)徽_?·????????????????_请求通过立社组织乡约,对乡民行为进行“臧否”,移风易俗,襄助朝廷圣治。为此,乡绅们来到首都杭州,赴朝奏请。皇帝对此十分重视,亲自批准。这反映出( )21*cnjy*com
①乡约组织推动基层教化  ②乡约的推行需国家支持
③乡绅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④明代乡约组织非常兴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对乡民行为_è??è?????è?§??????_,移风易俗,襄助朝廷圣治”,可知①正确;根据材料“乡绅……赴朝奏请。皇帝……批准”,可知②正确;乡绅自发组织乡民,移风易俗,襄助朝廷,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故③正确;“1270年”是南宋时期,材料不能体现明代的情况,④错误。故A项正确。
9、在中国古代刑_??????????????????_”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属于各罪之首,而侵害皇权专制统治的犯罪又是十恶之首。材料意在说明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 )
A.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 B.以维护专制皇权为核心
C.条目繁杂、量刑严酷 D.体系完备、有利于维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_??????????????????_制统治的犯罪又是十恶之首”可得出,古代刑法对侵害皇权统治地位的犯罪处以重罚,这显示出以维护皇权为核心,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如何量刑,排除;材料只叙述了“十恶”罪,不能体现体系完备,排除D项。www.21-cn-jy.com
10、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对这一进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一准乎礼  ②引礼入律 
③明刑弼教  ④天理人情国法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答案】C
【解析】汉代——法律儒家化_????§??????¨???é??_晋南北朝——引礼入律;唐代中华法系形成——一准乎礼;宋代理学产生——天理人情国法;中华法系成熟后,将法律晓谕民众,明清时体现得较为突出——明刑弼教,故C项正确。21cnjy.com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