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容量
第一章 人口
7585204179
截至2020年底世界人口总数
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
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前提条件
衡量指标
“一个地区能养活多少人”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2.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人口数量一旦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最终丧失原有的承载能力。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状况
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所谓的“短板效应”。
自然资源状况是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状况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状况
2011年12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指出,我国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区域仍然集中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并且这些区域受资源环境承载力制约十分显著。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影响因素——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更多资源;同时地区开放程度可以促进区域间贸易往来,获取其他地区的资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
各种新能源的使用
中国页岩气储量居世界前列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影响因素——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
案例:
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非常缺乏,但小小的陆地国土却承载了1.27亿人口,这是为什么?
日本
面积37万km2
中国
面积960万km2
通过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承载了大量的人口。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影响因素——人均消费水平
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下,人均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消耗的资源越多,资源的环境承载力越低,两者呈负相关。
高消费
奢侈品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影响因素
资源丰富
科技发达
经济发达
教育水平高
区域开放
消费水平低
分配制度合理
资源贫乏
科技落后
经济落后
教育水平低
区域闭塞
消费水平高
分配制度不合理
大
小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人均合理容量
二、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前提条件
衡量指标
“一个地区最适宜养活多少人”
1.概念辨析
二、人口合理容量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项目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考虑角度
主要从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考虑,来确定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从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水平等角度确定最适宜人口数
生存和发展的差异
它强调生态系统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它表示的是一个“警戒值”。
较好的体现了人口在“发展”层面上的意义,体现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性。
人口数量
多
少
主要影响因素
最主要受自然资源的影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危机
二、人口合理容量
资源短缺问题:
粮食短缺,
水资源短缺等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土地荒漠化等
资源短缺问题:
就业压力,
住房紧张等
3.面对人口合理容量的态度
二、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有合理人口意识,敬畏人口合理容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4.保持世界人口合理容量的做法
二、人口合理容量
节约资源;
努力学习,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适度消费。
发展中国家尽力控制人口;
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
因地制宜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个人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