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雪莱《西风颂》高二年选修教材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二单元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的诗歌。。本单元的几首诗歌,充分体现了编者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的同时,结合作品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反复吟诵,体会作品情思和韵味的指导思想。而本诗的选用可让学生了解雪莱本诗是用五个十四行诗组成的,以 五音步抑扬格为主,跨行跨节安排较多,韵律优美,格律完整,结构层次非常清晰,适合了奔放自如的浪漫诗风和慷慨悲凉的革命精神。
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反复朗读;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真情;陶冶性情。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作者有一些了解,知道雪莱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学生了解并掌握了象征手法的散文诗《海燕》,初步了解象征手法
3. 学生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比如抓意象、分析情景交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把握诗歌展开的内在线索。.
(2)具体掌握本诗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把握诗人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雪莱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和战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大量新奇的比喻和鲜明的意象。
难点:名句赏析。
解决办法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大量新奇的比喻和鲜明的意象
【学生学习活动及评价设计】
1.学生学习活动:课外提前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课堂个性化诵读;多媒体辅助学习;分组讨论。
2.学生学习活动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
【诵读提示】
1.结合欣赏雪莱的写作背景及诗风进行诵读
2.抓住惜别情绪,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西风,是勇猛的,值得歌颂的。诗人雪莱所作的《西风颂》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虽然全诗没有一句话是在写革命,但整首诗就是围绕革命来想象的。本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雪莱的《西风颂》,来体会诗歌魅力,感悟作者情感。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作者作品
雪莱(1792—1822),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及政治诗,《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诗都一直为人们传唱不衰。
2时代背景
《西风颂》是雪莱“三大颂”诗中的一首,写于1819年。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英国 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正同 资产阶级展开英勇的斗争, 捣毁机器和罢工事件接连不断。1819年8月,曼彻斯特八万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反动当局竞出动军队野蛮镇压,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彼得卢大屠杀事件。雪莱满怀悲愤,写下了长诗《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法国自 拿破仑帝制崩溃、 波旁王朝复辟以后,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广大人民正酝酿着反对封建复辟势力的革命斗争。拿破仑帝国的解体也大大促进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1819年1月终于响起了武装起义的枪声。就在武装起义的前夕, 海涅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为西班牙革命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在 意大利和 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雪莱的《西风颂》发表不久,这两个国家也先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面对着欧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雪莱为之鼓舞,为之振奋。这时,在一场暴风骤雨的自然景象的触发下,这种难以抑制的激情立刻冲出胸膛,一泻千里,化作激昂慷慨的歌唱。这时诗人正旅居意大利,处于创作的高峰期。 [29]2、字词通关:
3、咆哮( ) 僵死( ) 雄浑( ) 婉转( )
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诗歌诵读:
把我⌒当作 / 你的琴,当作//那树丛~,
纵使 // 我的叶子凋落⌒/又有何妨↗(语调略升,显示语意未完)?
你 / 怒吼咆哮的 // 雄浑 / 交响乐中⌒,
将有⌒树林和我的//深⌒沉的/歌⌒唱⌒(深情舒缓)。
我们⌒ // 将唱出秋声,婉转 // 而忧愁~(弱扬,语意未完)。
精灵啊↗,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强收)!
把我 // 僵死的思想 // 驱散 / 在宇宙(语速稍快),
像 / 一片片 / 枯叶,以鼓舞 // 新生~(平静中见激情)。
请 // 听从 / 我这诗篇⌒中的 / 符咒,
把 / 我的话 / 传播给⌒全世界的人↗,
犹如⌒//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平稳中见激情)!
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
像号角般 // 吹出⌒一声声//预言~吧(激昂)!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 / 远吗(末字轻读,透出深切的向往)?
注:/表示时间停顿较短;//表示时间停顿略长;⌒表示语气延长;~表示颤音;·表示是重音;↗↘分别表示声调微升和声调略降,突出抑扬顿挫感。
诵读指导:
这首诗写于1819年秋天,当时欧洲大地上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雪莱在一场暴风骤雨的自然景象触发下,歌唱西风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全诗共五节,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歌唱象征着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西风”。本小节是全诗第五节,也是全诗最强音。
这一节的基调是激情奔放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全篇都要声嘶力竭地叫喊。要把握这一节的语脉,想象自己就是雪莱,化身西风,吹过树丛,心中有欣慰,有鼓舞,有向往,有激情。刚开始语速居中,声调平缓深情,随着感情的越来越强烈,到“精灵啊”之后,渐渐激情奔放起来。结尾“春天还会远吗”要读出憧憬的语气,在“冬天来了”的强音陪伴下,渐收渐弱,引人遐想春天到来时的明媚春光。
诵读时每一个字都要到位,不能含糊,也不能过于简断分明,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准;要适当运用气音、鼻音和胸腔的共鸣,以增强朗诵的感染力。第一行末字“丛”,用比较轻缓的鼻音;第三行末字“中”用平调鼻音;第四行末字“唱”,用气音;第八行末字“生”,从胸腔发音,平调弱收;全诗末尾的反问语气不能凌厉,“吗”用表反问的颤音,通过轻读来表示深切的向往。要反复揣摩,争取每一个字都读出最佳效果。
总之,抓住作品的感情线索,确定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三情”统一,诵读就能够成功。
1、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情感。
2、朗读比赛。(比一比,谁最棒?)
(二)整体感知
五节诗可分为两部分,概括每部分所写内容。
全诗共5节,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至3节):写西风扫落叶,播种子,驱散乱云,放释雷雨,把地中海从夏天的沉睡中吹醒,让大西洋涂上庄严秋色。这一部分是对西风的赞歌。
第1节:称颂西风 “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它既能横扫枯死的落叶(象征腐朽的反动势力),又能护送“有翼的种子”暗藏地下,只等春风吹起,万卉齐放(象征革命思想终将萌发、壮大)。
第2节:再次颂扬西风扫荡腐朽事物的强大威力(象征革命的力量)。它能势卷流云,随之带来黑雨、冰雹和火焰,“将濒临的一年埋葬”。这一节把境界由地上扩展到了高空。
第3节:写西风吹醒了南国的地中海,震惊了大西洋,使汹涌的波涛为它让路,深渊的草木也为之战栗。这一节将西风的强大威力由空中扫到海洋,暗示着革命风暴终将在各处掀起。
第二部分(4至5节):诗人将自己写入诗歌,同西风合为一体,把主观感情同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
第4节:诗人尽管在人生路上受尽挫折,他仍然渴望西风能象举起水波、树叶、流云一样,使自己振奋起来,获得新的生命,表现了诗人投入革命风暴的强烈愿望。
第5节:诗人愿西风给予他“狂暴的精神”,吹落“枯死的思想”,“促成新的生命”,从而“把昏睡的大地唤醒”。最后两句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充满着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
四、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1、“东风”、“西风”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东风”就是指“春风”,那么这里的“西风”又象征什么?
2、本诗中西风具有怎样的性格?请你用诗中的语句来说明。
3、画线的两行诗句有什么含义?
4、诗的结束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已成耳熟能详的名句,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名句的?
五、艺术特色
1.气势豪放,想像奇丽,境界开阔,充满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展开想像的翅膀,时而陆地,时而天空,时而海底,常常把读者带进雄奇壮丽的境界。流云被撕成疯女飘扬的散发,大洋深渊的花草在颤栗萎缩,摧枯拉朽,使人惊心动魄。
2.情景交融的特点。诗的前三节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后两节融入了诗人自我形象和主观感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西风的热爱与向往,由景入情,两方面联结得自然、巧妙。当然,前三节的景物描写本身也蕴含着作者对西风的赞美之情。总之,景中有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3.通篇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意义深远含蓄。例如第三节,写西风唤醒了地中海、震惊了大西洋,就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现实的深思。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不少处于被奴役、受压制的境况,而大西洋上的英伦三岛及其沿岸的法国正是推行殖民主义的霸权国家。诗中所写的“昏睡的地中海”、“汹涌的大西洋”,未必不反映了诗人对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关切,对奴役者的痛恨。又如以落叶象征腐朽、残败的旧势力,又把落叶形容成“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是重染疫疠的一群”,形象丑恶,不堪一击,有如“鬼魅碰上巫师,纷纷逃避”。既形象生动,又蕴含象征意义和强烈的感彩。
六、总结要点,盘点收获:(师生共同进行)
揣摩本首诗的语言特点。
七、课堂练习
本文与高尔基《海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请比较二者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之处。
八、课堂总结
《西风颂》由始至终围绕着秋天的西风,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没有脱离这个特定的描写对象,没有使用过一句政治术语和革命口号。雪莱在歌唱西风,又不完全是歌唱西风,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尤其是结尾处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
九、课后作业
搜集并赏析雪莱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西 风 颂
雪 莱(浪漫主义诗人)
五节诗 残叶、
种籽、流云
西风 暴雨雷电 象征 歌唱革命 政治抒情诗
大海波涛
海底花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