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帝王的深情(2017-5-16)
——刘彻(教学设计)
铜陵市第五中学
高
彪
教学目标
了解意象派诗歌的特点;
理解庞德诗歌中处理意象的手法,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象背后深藏的情感;
学会欣赏意象之美,感受诗中寂静、凄清的氛围;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难度的诗歌,挑战固有的语言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审美经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庞德诗歌中处理意象的手法,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象背后深藏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点拨法
对比阅读
教具准备
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李延年歌
汉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位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的形象,她因为这首诗歌而为汉武帝知晓,并深受他的宠爱。然而好景不长,李夫人不幸染病去世。据传武帝哀痛不已,后作《落叶哀蝉曲》以悼念之。千年之后,美国的诗人庞德根据这首汉诗,重新创作了一首现代诗《刘彻》,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刘彻》,去感受一下这位帝王的别样情怀。
作者及相关知识介绍
1、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神州集》、《诗章》。
2、意象派诗歌,强调直接表现事物本身,摆脱繁琐、造作的修辞。而是通过意象的运用将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背后。
初读感知
齐读《落叶哀蝉曲》,将这首诗歌翻译成白话文,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这首诗歌在用词上有何特点?有没有直接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或诗句?(点生翻译)
再也听不见她走动时罗裙和衣袖摩擦的窸窣声,只见汉白玉的台阶落满了灰尘。门闩上落着几片凋零的树叶,人去楼空,令我深感寒意和寂寞。多想再看她一眼,我的绝代佳人,却又怎能如愿,可怜我的心再也得不到安宁!
“兮”字抒彩浓厚;
“冷”、“寂寞”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情;
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先写景后抒情,这里的情感是显性的)
千年之后,庞德根据这首诗创译了《刘彻》,下面我们来朗读庞德的诗。
文本细读
1、齐读《刘彻》,正音辨字。
思考:这首诗中有没有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如果没有这说明什么?诗歌借助什么来表达情感?
明确:没有,借助意象来表现,只见意象,“不见”情感,这首诗的情感是隐性的。
诗中有几个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个意象,请分析一下。
绸裙、宫院、叶、树叶
(1)“绸裙”这一意象如何解析?作者这里用了什么词来修饰?说明了什么?
明确:绸裙精良的质地暗示李夫人生前繁华绮丽的生活,作者用“窸窣”一词来形容“绸裙”。“窸窣”一词原指丝织品摩擦而发出的轻微的声音,这里显然是一个细节描写。当年武帝竟然连她走动时绸裙摩擦发出的细微声响都辨析得出来,可见武帝对她的深爱。而如今这种熟悉的声音再也不可闻,以动写静,写出武帝的失落与凄凉之情。
(2)“宫院”作者用了什么词来形容的?以前的宫院是这样吗?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灰尘飘落的宫院”,意指今日的宫院已经灰尘蒙面,曾经这个宫苑是纤尘不染,衣袂飘飘,夜夜欢歌,如今这个熟悉的宫殿却变得如此陌生,杳无人音。意在暗示武帝已经很久没有来这个地方了,又到深秋,落叶纷飞之际来这,可能是为了追忆往事,缅怀故人;
(3)对于“叶子”这个意象,诗中是如何修饰的?这样修饰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明确:“乱”、“飞旋”、“静静”等。“乱”字写出来落叶纷飞的样子,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心情。
秋风乍起,落叶纷飞,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如同李夫人临风飘举的衣袂,不停地旋转游走,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然后又慢慢地停止,静静地铺满大地,曲终人散,花落人亡。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沉思往事立斜阳”“当是只道是寻常”。眼前的一切如同梦境,红颜薄命,刘彻怀念的“她”,被埋在了落叶下面:被埋的不只是“她”,还有我心中的记忆,那逝去的欢乐!
这几个意象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体现了意象主义什么的写作手法?
并列的关系,也就是传统的意象拼合,它体现了典型的意象主义典型的意象并置的手法,情感隐藏在意象的背后。
诗歌中的意象都朝着一个总效果生发,它们融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境界,可以看成一幅画或一幕戏。
——朱光潜《诗的意象与情趣》
通过以上诸多意象的分析,诗人模仿刘彻的口吻通过意象并置的方式,借助绸裙、宫院、乱叶等逝去的意象,含蓄地写出了佳人故去,刘彻的那种怅惘、冷寂、哀痛的深情。
诗歌写到这,应该是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却又来了一句神来之笔。
诗中的哪一句诗显得比较突兀,令人费解,你是如何理解的?
“一片潮湿的树叶粘在门槛上”
写景角度的变化:从全景到近景的刻画。
意象派诗歌手法的典型体现:意象叠加
乱叶
树叶
都是叶子的意象,乱叶飞旋、堆积是一种动态的描绘,同时也暗示出了叶子微黄、干枯、轻柔的质地,也隐喻着繁华生命的逝去、凋零。
潮湿的树叶粘在门槛上,显然是一种静态的描写,以“潮湿”来描写树叶显然与前面落叶的描写不同,粘在门槛上的潮湿的树叶与飞旋着静静地堆积的树叶构成了一种悖论,而这种语言的悖论赋予了文本一种张力。同时形成了一种近距离的特写:一片孤零零的潮湿的树叶,粘在落满尘土的门槛上,摇摇欲坠,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它在门槛上弯曲的痛苦和孤独的处境。
小结:
意象派诗歌的特点:
a、诗歌注重通过意象的呈现来使诗境更含蓄,情感隐藏在意象的背后。
b、意象呈现的方式主要有意象并置与意象叠加。
c、诗借助意象进行想象、联想,生发,最终指向情感。
拓展延伸
赏析《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1、两个复叠对比的意象:人群中隐现的面孔与黑树干上的花瓣。从语言结构上看,两行诗间没有明确的语法关系,我们只有通过阅读的想象,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
2、“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就象或犹如‘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明确了这两行诗的比喻关系,我们才能进一步地展开阅读。
3、从阅读的感受层次上看,诗中意象的质感性很强。第一行描述诗人的具体经验:黑压压的人群中,时时闪现出几个“美丽的面孔,令人感受一新。第二行进而隐喻,瞥见人群中清新美丽的面孔,犹如看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黑压压黯然无神的人群与其中闪现的几张神采焕发、充满生气的面孔,都是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非常鲜明.第二行更加突出意象在色彩上的对比,‘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与鲜艳的‘花瓣。从意象的情感暗示来看,人群与湿黑的枝条,都令人感到冷漠、压抑,而闪现的美丽脸孔与花瓣。
4、关于这首小诗,批评家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诗中表现的是庞德体验到的现代生活的腐败,但世界还没有彻底堕落,美有时还会出现。还有人的理解更为具体,从地铁车站涌出人们,刚刚下班或才去上班的,他们面带疲惫,黯然无光。物质的劳役已吞噬了他们的生机,虽生犹死,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造成的异化.仅有的几张‘美丽的面孔’,象征着生命中美好的东西,但已幸存不多了。作者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
作业布置
赏析《在一个地铁车站》,写一段四百字的文字。
板书设计
古代:落叶哀蝉曲:先写景后抒情······情感是显性的
意象并置
只见意象
意象叠加
一位帝王的深情
语言的陌生化
孤独、悲哀、痛苦
现代:刘彻:
“不见”情感
······情感是隐性的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情,问题的设置应该应该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意象的分析要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充分调动想象,通过意象生成的意境,把握背后的蕴藏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