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科目:?高中语文
教学对象:?高二
课时:?1
执教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戏剧名作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的内容。莎士比亚的悲剧在艺术上独具匠心,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莎士比亚的独白特别具有丰富性和深刻性。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赏析戏剧语言,结合人物情感的变化,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莎士比亚独白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2)了解戏剧情境和冲突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赏析戏剧语言,结合人物情感变化,体会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莎士比亚戏剧在艺术上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理解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情感变化,鉴赏莎士比亚独白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体会戏剧矛盾冲突。
【教学难点】
理解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法、点拨教学法。
由三个主要问题贯穿课堂,由浅入深,从分析人物情感的变化到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到探究戏剧主题。本课根据戏剧的文体特点,立足文本,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环节,让学生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并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师通过灵活运用希沃白板5等互动课件,寓教于乐,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2、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求能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鉴赏能力。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任务,发展个性,训练思维,以此来凸显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含视频节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视频节点)
(0:0:0--0:04:15)
播放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阳台会)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月下幽会时的抒情独白中,我们感受到一种纯粹而美好的情感。独白是一种戏剧中经常使用的非常独特的艺术手段,它能充分地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和思考。莎士比亚的独白特别具有丰富性和深邃性,时常被作为独立的节目演出。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并直观感受戏剧独白的抒情性
通过音乐剧营造浪漫诗意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戏剧独白的抒情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探究(一)
(视频节点)
(0:04:16--0:28:08)
PPT展示:
通过阅读剧本中第三幕第二场,分析朱丽叶的情感变化。
点拨:从苦苦等待消息到误解消息内容再到真相大白,抓住独白、对话中的关键词句,理清朱丽叶的感情变化。
明确:
感情变化:渴望与爱慕——担忧与痛苦——爱恨交织、悲喜交加
小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独白和对话,理清朱丽叶的感情变化。
针对其中的难点“为什么朱丽叶运用一系列矛盾的语言形容罗密欧,例如“美丽的暴君,天使般的恶魔……”
运用希沃白板5的功能之一----课堂活动中的超级分类的课堂游戏,请一学生上台归纳。由此帮助学生理解为何朱丽叶会运用一系列矛盾的语言来表达又爱又恨,有悲有喜的矛盾心理。小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赏析戏剧语言,一方面让学生感知戏剧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体现语言训练的理念。
小组合作探究(二)
(视频节点)
(0:28:09—0:41:10)
PPT展示
探究造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根源 。
点拨:知人论世: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倾向,并了解矛盾冲突的方式(注:运用希沃白板5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矛盾冲突的三种方式: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个人的内心冲突)
明确:
(1)偶然因素:当朱丽叶按计划吞服毒药后,送信人没有及时告知罗密欧。
(2)人物性格的局限性:罗密欧的冲动,朱丽叶的自私(爱情至上)。
(3)封建世仇:两个家族世代相互仇视,相互杀戮
(4)封建家长制:朱丽叶的父母逼迫她嫁给帕里斯等。
(5)在传统伦理道德和新道德,旧思想与新思想交替中,新力量较弱。
小组讨论3分钟,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学生回归文本,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创造倾向。探究归纳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根源。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是个人内心的矛盾。朱丽叶感情的变化时选文矛盾的焦点,是展开戏剧冲突的主线。
通过思维导图展示矛盾冲突的三种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根源是三种矛盾冲突相互作用而成的。悲剧并非偶然,其中包含着种种的必然性。
小组合作探究(三)
(视频节点)
(0:41:11—0:47:15)
PPT展示
作者为什么安排两家和好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是更富于感染力吗?
明确:
在青年一代所代表的新兴人文主义思想与封建家长代表的保守迂腐的封建思想之间的冲突中,两位青年用积极的方法追求个人理想,爱其所爱,用死亡捍卫爱情,虽然他们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让世代仇恨的两家族幡然醒悟,并握手言和,使文明进步了一小步。这个结局象征着青年一代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理想的胜利,即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注:运用希沃白板5的拍照功能,及时反馈个别学生的答案。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并总结)
小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学生回归文本,并结合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理解结局设置的合理性
通过对戏剧结局设置的探究,进一步深入探究戏剧的主题。纵观全文,这个爱情悲剧的根源是新旧思想的冲突,最终人文主义理想获胜。
课堂小结
(视频节点)
(0:47:16—0:48:30)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朱丽叶情感变化的分析,深入探究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根源,以及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进一步感受莎士比亚充满诗意和哲思的语言魅力。
学生自行归纳总结
感受莎士比亚戏剧在艺术上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理解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
布置作业
(0:48:31—0:49:00)
PPT展示
戏剧中的独白,一般用于表达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请模仿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补写下文,要求紧扣人物心理特点,适当运用修辞,字数不少于50字。
罗密欧:放逐!这是酷刑,不是恩典。朱丽叶所在的地方就是天堂。……
学生在作业本上认真记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模仿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把空白部分补齐,理解戏剧独白的作用,做到“读、析、赏、写”的统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教师通过课前预设学生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上的交流、讲解、探究,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莎士比亚独白的深邃性和丰富性,并通过仿写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补写人物独白,强化语言训练。 本节课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达成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难点。导入环节利用“音乐剧”创设直感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感受独白的抒情性。课文研读环节利用希沃白板趣味分类的游戏活动,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罗密欧外表和内心的矛盾性,以此理解朱丽叶情感的矛盾性。
附:板书设计
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冲突
(人文主义思想)新 旧(封建思想)
悲剧
胜 败
追求幸福
自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