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突破】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下 第四 单元突破卷(一)(含详细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突破】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下 第四 单元突破卷(一)(含详细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9 21: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下第四单元突破卷(一)(含详细答案)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
读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4分)
假期我nǐ
dìnɡ(
)了一份duàn
liàn(
)身体的计划,并qiān
shànɡ(
)了自己的名字,表示任何tè
shū(
)情况也阻挡不了我的决心。
2.下列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企盼(qí)
筹集(cóu)
黯然(àn)
B.踌躇(chú)
矜持(jīnɡ)
手镯(zhuó)
C.俘虏(fú)
彼此(bǐ)
深山坞(wù)
D.绷带(bēnɡ)
恐吓(xià)
堪称(kān)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供应
供养
供品
口供
B.恐吓
吓唬
吓人
惊吓
C.晕车
日晕
血晕
发晕
D.淡泊
停泊
泊船
漂泊
4.下列各组词语的归类与其他组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施行——实施
一针见血——一语道破
B.眷恋——留恋
一声不吭——喋喋不休
C.繁忙——忙碌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D.审视——注视
肃然起敬——毕恭毕敬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
B.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
C.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6.下列句子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B.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C.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没有不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的。
D.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7.下列诗句描绘的意境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C.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以及真挚的爱国情怀。
B.《青山处处埋忠骨》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C.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是刘伯承带兵打仗攻无不克,屡战屡胜。
D.方志敏认为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是革命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9.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2分)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1)看到试卷,妈妈很生气
(2)奶奶去世,他很伤心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本单元课文,我们认识了具有_______
__
的刘伯承,具有常人的情怀和伟人胸怀的________,认识了__
_______、____
______的方志敏。
(2)爱国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不一样的。在王昌龄心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誓言,在陆游心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迫切。
(3)友情是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情感,是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不舍,是李白“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情。
二、阅
读(40分)
(一)
非连续文本阅读
(6分)
阅读海报内容,回答问题。
1.按要求填空。
中文名:2014年巴西世界杯
外文名:2014
FIFA
World
Cup
Brazil
届数:第20届
举办时间: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
举办场馆:位于12座城市的12座场馆
参赛队数:32支球队
比赛场数:64场
上一届:2010年南非世界杯
下一届: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
1.根据海报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
2014年世界杯在巴西举行,这是第20届世界杯。


(2)
世界杯每4年举行一次,下一届在南非举行


(3)
2014年世界杯不是集中在一个城市举行。


(4)
李华同学在2014年7月14日去观看世界杯。


(5)
2014年世界杯共有64支球队参赛,进行32场比赛


2.王亮打算去看下一届世界杯,到时候他应该去哪儿?
(1分)
(二)哨
卡(18分)
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里。屋外(
),发出阵阵怵
(chù)
人的尖啸。雪花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
”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
:“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
”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乎请求地说:“太危险了——”
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
”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肆虐,刮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疑惑起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
?”“五年。”“一直在这儿
?”“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
:“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
?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
(ni
è)
嚅(rú)
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
:“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
,你会怎么样
?”
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
:
“他是团长的——
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
,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
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
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
(
),支撑在天地之间。
1.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哨卡(qiǎ
kǎ)
坠(zhuì
duò)落
将军一行(xíng
háng)
2.给文中的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
填序号
)(2
分)
A.
狂风怒号
B.
波涛汹涌
C.
各有所长
D.
融为一体
3.
短文中描写将军往哨卡攀登时的艰难很细致,这样写的作用是
(
)
。(2分)
A.
说明将军好久没有攀登,所以失去了耐力与技巧。
B.
说明将军具有艰苦卓绝的品质,还具有不听人劝的叛逆精神。
C.
说明哨卡的环境很恶劣,突出边防战士的艰苦。
D.
突出主要任务,为下文埋下伏笔。
4.
将军在海拔五千米的哨卡上的神情变化:(3
分)
(
)
——
(
)
——
(
)
——尊敬
5.
当将军听说哨兵已经超期服役,对上校提出严厉批评时,“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
哨兵张了张嘴,想说的是
,又合上嘴是因为
。(2分)
6.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将军和上校的性格特点:(2分)
将军:
上校:
7.
课文最后一段用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
的崇敬和赞美之情。(3分)
(三)

(16分)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回来,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
-带锁!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他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④可有时候,父亲回家也会两手空空,就像打了败仗的士
兵,手无寸铁。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灰头灰脸,嘴唇也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缺了不少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
4.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
⑤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
回家。母亲看到他,神色平静,目光柔和,寒寒窣窣地小步快
5.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好的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
6.着菜,有时竟是节日里才有的萝卜炖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满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这样招待他,怎么像犒劳凯旋的将军?
⑥饭后,父亲并没有上床歇息,而是无牵无挂地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它们就可以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我们沐浴在父亲的目光中,有了满足,有了激励。
⑦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⑧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也包括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但是我又懂得,在那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都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第③~⑥自然段,作者分别回忆了关于父亲的四个场景:
(4分)


2.第③自然段“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这句话改成“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带锁的小抽屉。”好吗?为什么?(2分)
3.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镀亮”的意思是
(
)
(2分)
A.这是把新锁,这把锁发出很亮的光。
B.周围的人被吸引了,眼里泛着亮光。
C.父亲这时非常开心,眼里泛着亮光。
4.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抓住了父亲的

进行描写,写出了
(4分)
5.第⑤自然段将父亲做生意亏本回家时的“空”与母亲招待父亲的“满”进行
,突出了
(3分)
6.第⑦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⑧段中“我”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矛盾吗?为什么?(3分)
三、作文(30分)
生活中,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呢?请你写一写,题目自拟。注意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1拟定
锻炼
签上
特殊
2、C
3、D
4、B
5、A
6、D
7、C
8、C
9、略
10(1)钢铁般意志
毛主席
矜持不苟
舍己为公
(2)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3)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1

×√
×
×
2
俄罗斯
(二)1
qiǎ
zhuì
xíng
2
A
D
3
C
4
疑惑
严厉
惊愕
5
他是上校的亲人,是上校的弟弟
上校瞄了他一眼,不想让他说出真相
6
将军:严厉
关心战士
上校:忠于职守
严以律己
对祖国忠诚
7
比喻
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利益甘愿奉献自己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
(三)1
父亲拉着满满一车东西回家、父亲两手空空回家、母亲用丰盛的饭菜
招待父亲、父亲看母亲晾衣看我们玩耍
2
原句好。原句更能表达我看到高凳子时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无比自豪的心情。
3
B
4
外貌
神态
父亲因为两手空空回家而无比自责、难过
5
对比
母亲对父亲深厚的感情
家里有满满的爱
6
不矛盾。父母认为家中需要填满的是物品,而“我”认为不缺不空的是父母对
我们的满满的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