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腔
贾平凹
高考所考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总想为你唱支歌》《岳桦》《长城》
写人记事散文:《我们的裁缝店》《父亲》《记忆里的光》
地域文化散文:《建水记》《四堡雕版》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
议论随笔散文:《窗子以外》
专家讲座
必备知识
了解作家及作品相关内容。
基本能力
1.熟读文本,梳理文章写作思路。
2.概括秦地、秦川人、秦腔的特点,理解三者之间的深层关系。
3.鉴赏文章独特的表现角度、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恢宏的语言格。
学科素养
1.了解秦腔的特点,关注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题。
2.培养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价值取向。
第一课时
任务一:课前预习
一、了解作家作品
贾平凹,生于1952年,陕西省丹凤县人,当代文学家。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作品被翻译为英语、法语瑞典语、意大利语等30多个语种出版,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话剧、戏剧等。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在叙述态度和审美理想上主要体现为对自然的追求,可称作意象小说或意象主义小说。他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社会、文化、民俗意象;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神秘现象,具有一种神秘主义倾向,给作品带来了比较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贾平凹为文讲“真”,用真挚的情感去拥抱生活,以独立的思考去建立与时代的联系。其散文创造了风格独异的境界,使读者能感受到文中浓浓的诗情画意,让人向往的明净幽远的意境、通达心底的深邃哲理,得到心灵净化般的美感。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废都》《秦腔》《古炉》《浮躁》《白夜》等,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天狗》等,散文《丑石》《月迹》《天气》等。长篇小说《秦腔》人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二、题目解说
此文是贾平凹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另有同名长篇小说。标题“秦腔”直接点明所写的对象,简洁凝练。“秦腔”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围绕秦腔组织材料,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秦腔为窗口,展现出秦地富有特色的风土人情和秦地人民热情蓬勃的生命力。
三、写作背景
此文创作于1983年。秦腔广泛流行于西北地区,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一秦腔。
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因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又因早期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秦腔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任务二:理清散文写作思路
作者是如何以“秦腔”为线索组织材料安排文章结构的?
解答此题,梳理文章各个部分与“秦腔”的关系,并结合文章内容对这种关系加以解释。
“秦腔”是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文章以“秦腔”为核心,按照先介绍秦腔基本信息,再详细描写秦腔所形成的特殊文化风俗,最后感悟思考秦腔厚重的文化精神和情感内涵。
①介绍秦腔基本信息。“秦腔”是一种流行在某一特定区城的地方戏曲,秦地以外的读者并不十分熟悉,所以作者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秦腔的生成地域、唱腔特点和情感冲击力,让读者对秦腔有一个基本了解。
②描绘围绕秦腔所形成的特殊文化风俗。文章主体部分,作者首先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了秦腔戏排演、演出过程中的种种场面和细节,充分表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然后,笔触向秦腔演出后延伸,饶有兴味地介绍了秦腔所引发的生活中的悲喜剧。
③结尾部分,作者在介绍了秦腔在秦川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后,写自己对秦腔的感悟和思考,将秦腔与秦川人的喜怒哀乐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升华了主旨,拓展了文章的内涵。
任务三:主题归纳
作者以一种带有野性的朴素笔触,绘形绘色的写出了秦腔的生成特点,通过对秦川人喜爱、痴迷秦腔的程度,以秦腔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营造出了一个特别的具有浓郁风情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对秦川文化的领悟,并在对文化的把握中透视民众的生存状态与生存哲学。
第二课时
任务四:文本品读鉴赏
活动一:鉴赏形象概括特点
从文中来看,秦地、秦人、秦腔的特点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概括特点,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事物属性的形容词,或从作者的描绘、介绍中提炼。分析三者的关系,从土地养育人人创造秦腔、秦腔表现人的情感等角度展开。
秦地:八百里秦川,辽阔厚重,广漠旷远。
秦人:民性敦厚、直率;勤劳质朴,能吃大苦;敢爱敢恨能享大乐。
秦腔:大喊大叫,高亢激越,雄浑奔放,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辽阔厚重、广漠旷远的秦川大地,养育了秦人,给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也给了他们敦厚、直率的性情和勤劳质朴、敢爱敢恨的品格。
活动二:鉴赏散文语言
作者描写秦腔,为何还要写“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田埂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这样的文字?
“
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田埂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既是苍凉的实景,又是深厚的历史背景,这就使得秦腔也有了苍凉而厚重的历史感,从而丰厚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2.请分析“感觉到那村口的土尘里,一头叫驴的打滚是那么有力,感觉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喷薄而出”这句话的含意。
村口的土尘里”“叫驴”“打滚”是陕北高原农村的典型场景,是陕北乡土文化的象征;“强硬的气魄”是指坚强有力的意志精神。这两句话生动地表明了“雄壮的秦腔”带给“我”强大的精神力量,也表达了“我”对以秦腔为代表的乡土文化的无比热爱、无比自豪的情感。
3."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唱秦腔“快板’所流露出来的高兴狂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添了语言的情趣,极为形象地表现了秦腔“慢板”对秦人心灵的抚慰作用。
4.课文第4段中“寺庙里有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更有殷勤的,跑回来偷拿了红薯、土豆,在火堆里煨熟给演员作夜餐:赚得进屋里有一个安全位置。”从整体层次上来说,这个场面描写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主要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
①这里作者先写“面"一一夏天蚊子多,冬天寒冷,
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演员排练、群众看排练的热情不减。
②再写“点”刻画叫骂、准备夜餐等细节,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痴迷。
总结文章的艺术特色
其二,语言丰富形象,情绪饱满。《秦腔》的语言是地域性的,散发着质朴的泥土气息同时具有音乐美,短句长句错落,对话式语言穿插,和谐搭配的众多虚词,重叠反复的手法等,让文章语言在生动准确之余,读起来利落而有节奏感。
其一,场面描写有声有势。通过细节描写和结构安排,作者将几处不同风格的秦腔场面展现得各具特色,依一定的次序展现在读者面前。第3段黎明黄昏时分一人?独立,苍穹田埂间的二胡声与秦腔叫板。第4段戏班排演时台上台下浑然一体。第5段起,秦腔正式上演,台上先不着笔墨,单单观众便是一一出好戏。第6段台上演出的正面描写与各式观众的侧面描写相结合。第8段的场面像是一个热闹的聚会。
其三,从主题上来说,作者写散文,鄙弃那些“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充满女人气....小,巧,甜腻”的文风,讲求“张扬、大度、力度”。这种审美情趣,在文章中处处可见。
他一再将秦腔与三秦大地草野乡间紧紧联系到一-起,与文豪诗人、“有闲阶级”划清界限,强调真正欣赏这种艺术形式的,只能是大苦中求大乐的草根百姓。秦腔作为秦川劳苦农民五大生命要素之一,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比较起来,它是唯一精神性的需求,是恶劣物质条件下的精神享受。农民把所有农闲时的注意给它,也从中得到足够的乐趣。从搭台、排练到演出,他们全程参与,充满仪式感。全民动员的秦腔也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上演了各式各样的生活悲喜剧。“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结尾处气势迭起,不容置疑,一锤定音,将这一有血有肉、有魂有魄的艺术形式与八百里秦川农民的生活紧紧合为一体。
四.探究争鸣
在当下,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频频告急,兴起于西周的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文化之美显得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如今为难找“接班人”而面临失传...不少凝结先人聪明才智的老手艺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这十分可惜。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观点一: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方能显活力。
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一种艺术都不应该千百年来人内容到形式一成不变,因为再有耐心的观众,也不愿意一辈子只看一部与时代脱节的旧戏。因此,传统文化艺术只有“活”起来,紧跟时代步伐,吸收时代与生活的“源头活水”,创新形式,善用最新的手段,才能够吸引大众的目光,真正地“火”起来。这是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观点二:传统艺术要在形式多元和传播活跃度方面进行突破。
传统艺术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实现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例和京剧,可以借助现代舞台光彩技术丰富表演内容和形式。在传播方式上,有部分传统艺人选择了网络直播,这正是时下流行的宣传方式。从两三分钟的短视频,到一个多小时的长直播,内容无不经过精心设计,尤其是直播内容,突破了以往宣传视频的套唱,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内容。
观点三:青年要担负起传承传统艺术的责任。
青年一代要接过前辈手中的火炬,让传统文化之火生生不息,不只是行走在仁义礼智信的规范中,不只是浸染在琴棋书画的儒雅里,不只是沐浴在唐诗宋词元曲的书香里,也不只是委身于汉服唐装的余韵....
传统文化和艺术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是万众瞩目的民俗,是地域文化当中独一无二的奇葩。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层面的还是非物质层面的。要去学习与它们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想方设法去传播它们,让它们在青年一代的手中熠熠生辉!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4题。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