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延安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的比兴方法和夸张等修辞的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朗读能力。
3.通过学习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4.领会诗人对延安及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2.深入理解诗歌内容,理清是个的叙事线索和感情线索,学习必行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这些人后来又离开延安奔赴全国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这些人离开延安,并没有忘记延安,而是对延安魂牵梦绕,若干年后,他们又回到了延安,当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热情的乡亲时,他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
【作者简介】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系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造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1946年离开延安,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相关背景】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1940年到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从1946年到1956年,其晨离开整整10年。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个部分。
【知识链接】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协,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体会诗的意境,注意朗读节奏及正音。
2.把题目“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用“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家中,回到母亲的怀抱里,显得无比的亲切,“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去”“到”没有这种效果。
3.说一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①写诗人离别延安十年后,再踏上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的喜悦之情。②回忆十年前在延安的生活,抒发诗人和延安的血肉关系、母子深情。③描写亲人欢聚一堂,亲切叙旧的热烈场面。④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表现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⑤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表达作者的惜别之意。
(二)问题探究
1.全诗第一节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你试着找一找,并说说这些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时的激动情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怀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炼,表达情意更加强烈、准确,寄托了思乡之情。最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对祖国的思念。
2.在写与延安亲人见面的场景时,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出这个热闹的场面的?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表现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感情都有很好效果。
3.“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运用比兴手法。意思是当年在延安我们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一面生产,一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比较下面的各组句子,说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①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②手捧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明确:“抓”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的意思。“捧”不能体现这种强烈的感情。
(2)①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拥在亲人怀。
②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明确:“扑”指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内心,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极度的兴奋和喜悦。而“拥”字表现出的只是一种柔情而已。
5.在回延安部分中作者写道“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定宝塔山”,又写“干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请你谈谈这一部分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定宝塔山”,写往日,“几回回梦里”“双手搂定”,抒发了往日深切思念延安的感情;“干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写现在,“千声万声”的夸张,“母亲”的比喻,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无限欢喜激动的感情。两节之间构成衬托的关系,以往日衬托现在,往日的思念成梦,衬托、突出了现在梦境成为现实的欢喜和激动。
6.如何理解课文的结尾“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这句话?
明确:“再”与课文题目和开头部分的内容形成呼应关系。同时,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浪漫主义七夕,表达了诗人与延安的深厚情谊。
7.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形式上基本是每两句一节,押一个韵,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一般一节表达一个意思,也有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这种形式叫作“信天游”,广泛流行于陕北一带,有强烈的民歌色彩。
【课堂小结】
贺敬之在阔别延安10年之后惊喜地感受到了“母亲延安”的巨大变化,他希望“光荣的延河”永远在前头。现在,60年过去了,不仅是贺敬之,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希望看到延安的发展,西部的发展。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我们希望延安这个革命根据地再次辉煌!
【课后作业】
贺敬之用“信天游”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为我们带来了一首经典的好诗,请同学们课后模仿《回延安》的形式,试着创作一首信天游,要注意体现信天游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