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0 09:2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识记并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理解每篇演讲词的主要内容,体会演讲词的特点和写法;品味和学习演讲词的语言和风格。
3.感受演讲词洋溢的激情,从中获得对科学、社会、人生等的有益启示。
【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演讲词的特点。
2.了解作者和演讲的背景。
3.学习撰写演讲词。
【教学指导】
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了解演讲。
2.让学生广泛搜集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了解演讲的一般技巧。
【课时安排】
《最后一次演讲》 1课时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课时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1课时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1课时
13 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的一般要求。
2.理解演讲时心灵的表白。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1.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彩强烈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3.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4.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彩强烈的语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想要夺取胜利的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大肆暗杀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7月15号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演讲,结果在当天晚上回家的途中惨遭杀害。于是这篇演讲就成为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珍贵的最后一次讲演。
【相关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中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及,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学者。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文学常识】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讲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体会。(提示:注意体味讲演的气势于感情,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
2.感知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1)闻一多讲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与敌人卑劣无耻形成对比的“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二)问题探究
1.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2.从闻一多的演讲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李公朴、昆明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分别是怎样的感情?
明确:高度赞扬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的斗争精神,对李先生的被杀表现得十分悲痛。痛斥了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质。爱憎情感强烈。
3.由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表达的强烈情感,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憎分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正义浩然。
4.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
明确: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5.这种特色是如何表现的呢?
明确:①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词的感彩截然不同。
②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使之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讲演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这篇讲演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量。
③在讲演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检验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用“你们”,对正义力量用“我们”,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地交锋。
④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
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演讲多用口语。
⑤饱含激情的语句。
讲演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否吸引听众和能否达到讲演目的的关键。该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超的讲演技巧。同学们对此应认真体会琢磨,并逐步学会善于选取恰当的语句作为讲演的精妙结尾!
【拓展延伸】
本文口语具有强烈的感彩的表现
(1)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彩强烈。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第二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第五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
(2)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3)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彩强烈。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彩。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本课小结】
闻一多先生虽已经不在,但他的精神却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这里我们送给闻一多先生一段话,以此表达对闻一多先生的深深敬意。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黑暗;引领着国人,危难里挺直胸膛。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课后作业】
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武力征服中国失败后,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二代、第四代人身上的妄想,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为题,写一篇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