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短文两篇》知识梳理与练习
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马南邨,原名叫邓拓,,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本文选自杂文集《燕山夜话》。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怡情(yí)藻饰(zǎo)狡黠(xiá)诘难(jiénàn)滞碍(zhìài)
味同嚼蜡(jiáo)吹毛求疵(cī)
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
怡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着色。文中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狡黠:聪明而狡猾。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不通畅。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学习《谈读书》,结合注释,理解文句。圈点批注课文论述的不同内容,并尝试划分段落层次,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接着,论述读书与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主要论述读书的方法,指出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主要论述读书的益处。
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试举例说明。
①比喻论证。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论证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对比论证。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论述了读书的三种偏向。正面与反面结合,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③归纳论证。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前六个分句具体论述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面的论述内容加以概括。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并得出结论,这是归纳论证法。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会更使人信服。
4.学习《不求甚解》
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掌握本文的论证思路、方法,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
(1)“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又是如何驳或者立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
(3)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道理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名词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②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一味地咬文嚼字,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③对比论证。将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构成正反对比。
小组合作探究:《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①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
②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③论证方法灵活多变,有理有据。
不同点:①两文论证的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从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不求甚解》是驳论,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②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③两文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的语言精练华美;《不求甚解》的语言严谨质朴。
通过对两篇短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新的认识,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认真思考,不可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局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读书方法。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练习题
一、字词书写
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括号内。
读书足以怡(______)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qiāo(______)细思。人之才智但有滞碍(______),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chàng(______),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摘自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二、选择题
2.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求甚解》和《谈读书》两篇短文都是驳论文。
B.《谈读书》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C.《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
D.“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首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
②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高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
③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
④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断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
⑥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A.②①④⑥⑤③ B.③①④⑥②⑤ C.②⑤③①④⑥ D.③②⑤①④⑥
三、基础知识综合
4.小语要制作关于“读书”的卡片,请根据语境帮助解决问题。
人生一辈子阅读,其实是一辈子在积xù(① )中,同时一辈子在长进中……阅读不是没事做闲消qiǎn(② ),无非要从他人的经验中取其正确无误的,于我有用的,借以扩充我的知识……
——叶圣陶《中学国文学习法》
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③A.zháo B.zhuó)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④A.衡量 B.测量)书的内容。
——朱光潜《谈读书》
(1)在①②两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2)在③④两处选出合适的选项。
四、综合性学习
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很多人习惯称之为“世界读书日”。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与“读书”相关的表达。
(1)(名言)阅读下面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请总结出这些名言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怎样的共性。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2)(名篇)初中阶段读过的文章中不乏涉及到古人读书的作品。请完善下面的知识卡片。
语句积累
课文篇目
作者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
陶渊明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陋室铭》
刘禹锡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
(3)(名法)下面语句都是谈读书方法的,选择其中你比较赞赏的一则,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个读书方法的理解。(不少于80字)
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
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五、现代文阅读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季羡林
①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②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③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④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为什么”,事出都有因,不应当马马虎虎,等闲视之。现在就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谈一谈读书为什么是一件好事。
⑤凡是事情古老的,我们常常总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我现在还要从盘古开天地以前谈起,从人类脱离了兽界进入人界开始谈。人成了人以后,就开始积累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也就是越积越多。禽兽似乎没有发现有这种本领,一只蠢猪一万年以前是这样蠢,到了今天仍然是这样蠢,没有增加什么智慧。人则不然,不但能随时增加智慧,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有如物体从高空下坠一般。到了今天,达到了知识爆炸的水平。
⑥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把脑海里记忆的东西搬出来,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⑦虽然,中国历代都有“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但是,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归根结蒂还是读书人。
⑧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7.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选择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
8.第⑥段中两个加点词“这样”分别指什么?
9.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一个能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叙述要简明扼要。
阅读《人生差异在读书》一文,完成下题。
人生差异在读书 张桂辉
(1)任何一个人,不论是官是民、是忙是闲,或多或少都有点业余时间。倘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支配业余时间,其结局或收获也大不相同。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相反,有的人虽然颇有才气,但因不懂得珍惜业余时间,得过且过,终其一生,别无建树。
(2)不过,依我看,人生的根本差异在于读书。因为,读书至少有三大“好处”。
(3)读书可以“明目”。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就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4)读书可以“清心”。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澎湃,街头巷尾灯红酒绿,堪称诱惑多多、考验多多。唯有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读书学习的人,才能做到清心静气、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被利所诱。
(5)读书可以“强体”。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不仅国与国之间充满竞争,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因而,大凡常人都希望自己素质强一些、形象好一点,以适应竞争、赢得竞争。而一个人外塑形象也好,内强素质也罢,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老老实实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丰富知识、增加营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6)
(7)首先,要乐于读书。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然而,尽管如此,也要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8)其次,要善于读书。古人云:开卷有益。然而,今天看来不尽然。因此,要善于择书而购、择书而读。这样才不至于读了坏书、中了邪气。
(9)再次,要巧于读书。要通过消化吸收、去粗存精,把前人、他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智慧,并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0.文章第一段从整体上讲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11.文章谈关于读书的好处时用了分论点的形式在分析论证,其中有哪些分论点?这些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本期你学了培根的《谈读书》,关于读书的好处,你一定还有不少体会吧,请你仿照(3)--(5)段,再谈。一点你体会到的读书的好处,并加以论证。(不得少于80字)
13.文章(3)至(5)段与(7)至(9)段的结构相同吗?为什么?(5)至(7)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请你补写(6)段。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谈读书
朱光潜
你也许要问,我们中学生究竟应该读些什么书呢?
你大约还记得《北京京报·副刊》曾征求“青年必读书十种”,结果有些人所举的十 种尽是几何代数,有些人所举的十种尽是史记汉书。这在旁人看来似近于滑稽,而应征的 人却各有一番大道理。
本来这种征求的本意,以一个人的标准做一切人的标准,好像我只喜欢吃面,你就不 能吃米,完全是一种错误见解。各人的天资、兴趣、环境、职业不同,你怎么能定出万应 灵丹似的十种书,供天下无数青年读之都能感觉同样趣味,发生同样效力?
我为了写这封信给你,特地去调查了几个英国公共图书馆。他们的青年读品部最流行 的书可以分为四类:冒险小说和游记;神话和寓言;生物故事;名人传记和爱国小说。
其中代表的书籍是凡尔纳的《八十日环游世界记》和《海底两万里》,笛福的《鲁滨 孙飘流记》,大仲马的《三剑侠》,霍爽的《奇书》和《丹谷闲话》,铿斯来的《希腊英 雄传》,菲伯尔的《鸟兽故事》,安徒生的《童话》,房龙的《人类故事》之类。
这些书在外国虽流行,给中国青年读,却不甚相宜。 中国学生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欢喜煞有介事地谈一点学理。不仅欢喜谈谈
文学,还要研究社会问题,甚至哲学问题。这既是一种自然倾向,也就不能漠视,我个人 的见解也不妨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 宜注重发达想象。所以初中的学生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 字。
我自己便没曾读过几本“青年必读书”,老早就读些壮年必读书。比方中国书里,我 最欢喜《国风》《庄子》《楚辞》《史记》《古诗源》《文选》中的书笺,《世说新语》
《陶渊明集》《李太白集》《花间集》,张惠言《词选》《红楼梦》等等。 在外国书里,我最欢喜溪兹、雪莱、考老芮基、白朗宁等人的诗集,菲克里司的七悲
剧,莎士比亚的《哈孟列德》、《李耳王》和《奥塞罗》,哥德的《浮士德》,易卜生的 戏剧集,屠格列夫的《父与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莫泊桑的小说集,小泉 八云关于日本的著作等等。
如果我应《北京京报·副刊》的征求,也许把这些古.董.洋.货.捧上,凑成“青年必读书 十种”,肯定荒谬绝伦。
你如果要知道该读什么书,应该去请教专门学者,请他们各就自己所学范围指定三两 种青年可读的书。因为,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 搜求。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或“世界名著百种”
读下去,便成了一个学者。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
(选自《谈读书》有删改,中华书局 2013 年版)
14.下列与作者看法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征求“青年必读书十种”的做法有点荒谬。
B.初中生应该多读那些注重发达想象的文字。
C.要想成为学者就不要读那些“青年必读书”。
D.读书需要别人的推荐,但抉择权还在自己。
15.第三段画线句有何含义?
16.作者列举自己所读的“古董洋货”,有何用意?
(题文)读书与人生
①书,读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可育德行,可导人生。
②谁能用读书来充实自己,谁就会十分聪明;就会站得高,看得开,走得远,行得顺;就更能经历伤痛,承受苦难,获得成功,取得成就;就能更加幸福快乐并活出一种独特的绚丽和精彩。
③如果无聊,请读书。历史会告诉你,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先人会指导你,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大师们会给你讲他们成功的经验;伟人会教你如何制造奇迹:时间会告诉你,它公平地属于每一个人,当有人在悲叹人生苦短时,有的人却成就了永恒。
④如果空虚,请读书。至少你可以得到一条人生的格言,懂得有的人之所以能登上人生的最高峰,是因为他们从未停止过攀援,即使滑下去后也会从头再来;而有的人一直在谷底徘徊,那是因为他们—跌倒就躺下不愿意起来,苟且度日,得过且过,或者呻吟连连,怨天尤人。
⑤如果寂寞,请读书。书会告诉你为什么会寂寞,并教你怎样就不再寂寞。收藏家从不寂寞,艺术家从不寂寞,求知者从不寂寞。寂寞的人大多是无所事事的人,是游手好闲的人,是虚度年华的人,是浪费生命的人。
⑥如果有闲,请读书。书会告诉你,有的人会用闲暇采集知识,有的人会用这空白来编织平庸。为什么有的人感觉时间非常匮乏,而有的人却感觉时间多得无法消磨。穹书会让你明白,奇迹虽然来自瞬间,但瞬间却是持之以恒这条线上的一个端点。
⑦如果苦闷,请读书。书会告诉你:伟人也曾苦闷过,只是他很快就拨开了黑暗,奔向了光明;豪杰也曾迷茫过,只不过他能尽快地冲出迷茫;英雄也曾卑下过.只不过他没有被卑下拖进泥淖。人世间往往有些事身不由己,但有些事却全在乎自己。每次苦难都是一次淬火,假如你拒绝,一次成钢的机会你又将错过。
⑧总之,读书能医愚,能治穷,能励志,能致远;读书能让人聪慧,让人学会怎样交友,怎样为人,怎样谈吐,怎样巧干,怎样活着才有味,怎样才能彰显人生光辉的价值……
(文章有删改)
17.(小题1)这篇文章属于什么文体?(2分)
18.(小题2)下面链接的材料中,与上文的主要观点相似的一项是( )(2分)
A.他(孙中山)平生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闲读几页书。——朱光潜《谈读书》
B.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培根《谈读书》
C.多读经典著作,少读甚至不读流行作品,更不用说那些粗制滥造的文字垃圾。——佚名《理性的阅读》
D.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马南邮《不求甚解》
19.(小题3)(小题3)段④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请从段⑥中抄写一个同类写法的句子。(4分
20.(小题4)请按照下面这个句式另外写一段话。(内容自选,不照抄上文,50字左右。)(5分)
“如果……,请读书。书会告诉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不求甚解
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
2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
22.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23.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4.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
孙绍振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得,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地达到目的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说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势,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话,叫做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25.通读全文,指出文章题目中“三种姿势”的含义。
26.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27.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说说你应该采用文中的哪种读书方法。
材料:习近平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参考答案
1.yí 敲 ài 畅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怡情”意思是怡悦心情,“怡”应该读二声;“推敲”意思是斟酌字句,注意“敲”右半部分的字形;“滞碍”意思是阻碍,不通畅,“碍”应该读ài;“顺畅”意思是顺利,无障碍,“畅”的偏旁不要写错。
2.D
【详解】
A.《不求甚解》是驳论文,《谈读书》不是驳论文,是立论文;
B.《谈读书》一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C.《谈读书》是按照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这一顺序写的;
故选D。
3.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选项可知,②句与③句可能为首句,而②句中的“此种”指代不明,故②句不能作为首句,③句为首句,排除A、C两项。③句“喜爱文学书”与②句“此种嗜好”关联,故②句紧承③句。排除B项,故选D。
4.(1)蓄 遣
(2)B A
【详解】
(1)积蓄:积攒聚存。
消遣:寻找感兴趣的事来打发空闲;消闲解闷。
(2)着(zháo)眼:考虑、观察。
衡量:比较,评定;考虑,斟酌。
测量:用各种仪器来测定地形、物体位置以及测定各种物理量。
从句中使用对象“书的内容”来看,动词用“衡量”合适,故选A。
5.(1)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或“运用了修辞”);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蕴含哲理。(写出其中一方面即可)
(2)五柳先生传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宋濂
(3)结合自己读书实际,谈理解即可。
【解析】(1)此题是对语言表达手法的考查。一般来说,语言的特点有:形象活泼、清新柔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炼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含蓄隽永、语言柔美、富有诗意等。本题中的几个句子的共同点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语言生动形象,语言精炼深刻,富有哲理等。(2)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本题依据识记的内容即可作答。(3)主观性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题目的相关要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两三句话谈谈理由,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只要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6.天下第一好事,是读书。
7.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运用比喻论证,把人的智慧积累,比作接力赛跑,有力地论证了读书对传承的重要意义。
8.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保存智慧。
9.提示:可列举谈读书作用的名言作道理论据,也可举一些历史名人有关读书的示例等。
【分析】
6.此题考查点是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总而言之”明确了论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7.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先指出论证方法,再分析其作用。常用回答格式是:运用了…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第五段“比如长城等等”运用了举例论证;“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是对比论证;“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是比喻论证。运用比喻论证,把人的智慧积累,比作接过棒,论证了读书传承智慧,使论证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8.本题是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中的“这样”指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中的“这样”指保存智慧。
9.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读书”“挫折”“磨难”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这样的事例或道理才具有说服力。此题一定要注意,所举论据必须能证明“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一中心论点。如:宋濂自小以读书作为人生一大乐事,刻苦学习,终于学有所成,成为著名的文学家。
10.对比论证。支配业余时间的态度和方式不同,结局和收获也不大相同。
11.读书可以“明目”,可以“清心”,可以“强体”。特点:分论点的提出都采用了打比方的形式。效果:形象生动地揭示出读书的好处。全文中心论点:人生差异在读书
12.要求有分论点,并用打比方的形式提出,再进行论证。
13.不同。。因为(3)(4)(5)三个段之间是并列关系,而(7)(8)(9)三个段之间是层层深入关系,乐读书才能善读书,善读书才能巧读书。。读书的“好处”还有很多,相信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都有切身感受。那么为了更好地发挥读书的作用,我们又该怎样去读书呢?
【解析】
试题分析:
10.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第一段拿鲁迅先生与有的人作比较,因此是对比论证,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支配业余时间的态度和方式不同,结局和收获也不大相同。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分论点是围绕中心论点的,起支撑中心论点的作用,一般要注意每段的中心句,多数是段首句。读书可以“明目”,可以“清心”,可以“强体”。“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全文中心论点。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3)--(5)是先提出分论点,再用比喻论证论证论点,因此仿写时按照此格式要拟写答案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3)--(5)都是先提出分论点,是并列关系,而“首先、其次、再次”是递进关系,因此是不同的。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C
15.我喜欢读这本书,你就不能读别的,必须也读这本书。(或:不能以自己对阅 读的喜好,来强求别人与自己保持一致。意对即可)
16.运用举例论证,列举“我”所喜欢的经典外国作品,有力地 论证了不能“以一个人的标准做一切人的标准”,而应该“他荐”与“自选”相结合。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解析】
14.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根据“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 搜求。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或‘世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了一个学者。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的意思可知C项说法不正确。
15.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联系文章内容可知此句意在告诉人们不能以自己对阅读的喜好,来强求别人与自己保持一致。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文章列举用举例论证,列举自己所读的“古董洋货”,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不能“以一个人的标准做一切人的标准”,而应该“他荐”与“自选”相结合的观点。
17.18.议论性散文(议论文)。
19.20.B
【小题3】【小题3】正反对比,有的人会用闲暇采集知识,有的人会用这空白来编织平庸。为什么有的人感觉时间非常匮乏,而有的人却感觉时间多得无法消磨? (任写一句即可)
【小题4】【小题4】略
【解析】
17.18.试题分析:本文提出了观点,进行了论证,说明了道理,这是议论文的特点。而在语言上又有散文化的特点。
考点:文体知识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的文体特点比较明显。现在虽然不太讲文体,但对文体知识也应该有所了解,不同的文体文章的特点不同,写作上方法也不同。
19.20.试题分析:A句是讲“勤读书”,B句说的是读书的作用,与文章观点相似,C句说的是要关于选择书,D句说的是读书要注意理解。
考点:论点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选项与文章的观点都有所关联,学生判断不清。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发表的主要观点,可从标题或开头段或结尾段的文字中寻找,如果作者没有明确的提出论点,那就根据文意自己概括。
【小题3】【小题3】试题分析:注意句中的分号,作者是从两个方面论证的,“有的人之所以能登上人生的最高峰……”是从正面论证,“而有的人一直在谷底徘徊……”是从反而论证。第六段中也有这样的句式“有的人……有的人……”。
考点:论证方法
点评:本题不难,作者所有的论证方法很明确。正反论证是论说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正面论证,是指从论点的正面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正确,反面论证,是指从论点的反面摆事实,指出事实结果的危害,从而反推论点的正确,学习时要多加体会。
【小题4】【小题4】试题分析:注意提示,选一个话题,不一定是“读书”,“如果”是假设,“请”是引导如何去做,“会告诉你”指结果。比如:如果你要生活的快乐,请敞开扉与朋友交流,朋友们帮助你解除你的烦恼。”
考点:仿写句子
点评:本题不难,但要细心理解句式的特点。仿句,是分析句子内容结构和写作的一种形式,将读与写结合在一起,仿句,要仔细判断例句内容(主题思想,材料类别,情感表达)、结构(句式、句型、短语类型)、写作手法(修辞)上的特点,严格按照这些特点仿写句子。
21.首先提出本段的论点: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然后通过正反对比来论述好读书的益处(正反对比内容也可以分开论述);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这一观点。
22.(1)读书的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虚心的读书态度);(2)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了解大意的读书方法)。
2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用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或有力地证明读书不求甚解照样能取得成功)。
24.示例:赞同。一下子想要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这是不可能的。读书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求甚解),并认真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
【解析】
21.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读第③段可知,本段是提出观点——进行论证的过程。首先提出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的观点,然后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据此分析作答。
2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分析作答。文章第④段内容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不求甚解”的意思在于告诫;第二部分指出“不求甚解”读书的方法。据此理解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即可。
23.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阅读第⑤段可知,文本列举了诸葛亮和徐庶等人读书的例子,并把他们的不同读书方法进行了对比,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突出地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照样能取得成功的观点。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4.这是开放性题目,赞成或不赞成取决于对词语的理解角度。因此,要大胆拟答,不管赞同还是不赞同,都要有充足的理由。如赞同,可从读书应该前后贯通的角度回答。如不赞同,可从不深入理解,便不能读懂读透的角度写理由。答案是多元的,言之有理即可。
25.第一种是躺着读,第二种是坐着读,第三种是站起来读;三者是渐进的逐渐深入的关系。
26.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坐着读”书的优点是认真钻研,一丝不苟,缺点是思路被动,全盘吸收。
27.站着读,能批判性地接受知识。
【解析】
25.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可以搜集到读书的三种姿态:“第一种是躺着读”,“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得站起来,也就是用俯视的姿态”,三种方法是逐渐深入的。据此理解作答。
26.此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坐着读”“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但“你的思路是被动的”。据此作答。
27.此题考查的是迁移性理解。材料中习近平主席对读书提出的要求“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可见读书应学思结合,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所以应该是第三种“站着读”。据此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