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知识梳理与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知识梳理与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0 09:33:3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知识梳理与练习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故事背景
叶圣陶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负责。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含自己的研究,带有自己的心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又如编制“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得”。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年累月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神的又一表现。
理解词义
歌谣: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等。契合:合得来,意气相投。旷远:空旷辽远。海啸:海水的一种剧烈波动,起因是海底地震或海上风暴等。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7):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第二部分(8-13):欣赏文艺的方法。第三部分(14):总结鉴赏文艺的方法——不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
问题归纳
“这样,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这样”指代什么内容?
指代人们用文字把歌谣记录并保留下来。
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艺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了。3. 第①—④段说理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
阐述先有文艺,再说明创造出文字,最后说用文字记录文艺,自然就有了作者和读者。层层递进论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析其作用。
此题运用 比喻论证作用分析法 。第⑤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文字比喻为一道桥梁,读者和作者分别站在桥堍的两边,是文字将二者的心情相契合。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5.“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谈谈你对这句话中“见”“感”的理解以及句中所讲道理对写作的借鉴意义。
“见”字可理解为见识、见解,没有思考与见解,纵然下笔也只能写平庸文章,难见深度;“感”是体悟与情感,倘若下笔无情感给予其中,写出来的文字必是冷冰冰的。这就提示我们在写作之前要学会多观察,多积累;同时要多思考,多感悟,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6.读⑧⑨两段,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是如何引导我们驱遣想象去欣赏作品的。
首先,理解诗句字面意思。其次,明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传达出怎样的印象。然后抓修饰词,领会其意境。最后想象意境之美,收获阅读之愉悦。
7.文中列举了两句诗的例子,为什么还要列举散文诗的例子呢? 列举了两句诗的例子重在阐明透过修饰词,展开合理的想象,眼前呈现一幅图画,从而走进作者的心灵。列举散文诗的例子,意在阐明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而且展开这对翅膀,与文中所描绘的事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才可以接触到作者的意境。作者列举两个例子,阐明要多角度驱遣我们的想象,才可以走进作者的意境。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的?
文章开篇阐述各种文艺都是文字的集合体。然后总说读者和作者的关系,接着举诗句和散文诗的例子,具体分析读者如何驱遣想象,才可以走进作者的意境。最后水到渠成,归纳出论点: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9.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六、课文主题
作者以诗句和散文诗为例,告诉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大师为我们描绘了很多奇妙的世界。那里有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月夜,有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有能及时纠正错误,继续保持jiān默的主红雀,有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龟裂的泥土。阅读大师的作品,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吸引我们探索斑澜的世界;阅读大师的作品,为我们点亮一盏明灯,吸引我们迈向辉潢的未来。阅读大师的作品, , 。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蕴藻______ 龟裂______ jiān默______
(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后构成一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空题
2.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_____)
(2)读者也许本来就是海燕似的人物,现在接触到作者的意境,仿佛听见同伴的高兴的歌唱,因而把自己的态度把握得更坚定﹐这也是一种受用。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_____)
(3)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_____)
(4)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佳句。(_____)
三、选择题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画的意境》一文阐述了山水画意境理论产生的过程,画家对意境的追求以及达成这种意境的重要途径。
B.《无言之美》一文中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C.《驱遣我们的想象》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的重要作用。
D.《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四、字词书写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体验更广大的世界。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都富有想象力引人xiá( )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比如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dàn( )离奇的《皇帝的新装》着实耐人寻味。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滑稽(______) 着实(_______)
⑵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á(____)思 荒dàn(______)离奇
五、语言表达
5.请根据诗歌开头四句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在横线补出两句。
跌倒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所以
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六、综合性学习
6.班级举行“驱遣我们的想象”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1)抓住特点,驱遣想象,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 。
冬天的雪, , 。
(2)请你展开想象,围绕“细雨”“碧绿”“明媚”三个词写一段话,要求表意完整,富有诗意美,不少于100字。
(3)王宁要向大家介绍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下面是他的发言稿,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甲]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开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乙]艺术创作能否达到至高的境界,很大程度上需要运用想象的智慧,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不合逻辑,应将“ ”改为“ ”。
七、现代文阅读
课文重读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②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他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③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是佳句。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么意思呢?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假使起了风,烟不就曲折了吗?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就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⑤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⑥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选自课文,有删改)
7.最适合做本文论点的一项是( )
A.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B.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C.按照字面解释,就难以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D.理性分析并驱遭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意境。
8.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关系,再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B.“长河落日圆”的“圆”用得不恰当,这样落日和朝阳并没什么不同,意境缺少独特性。
C.作者要多观察、思考,将感情寄寓在文章中,而读者只要多做抽象分析,就可以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D.作者随便地集合文字,也可以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9.第④⑤段关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赏析的论证,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就大漠上炊烟的来由、风吹烟会曲折、落日圆的本来的样子来研究、考察,就不能领会诗意了。这是反面论证。
B.如果想象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所构成的北方特有的旷远荒凉而静寂的画面,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这是正面论证。
C.读者不曾到北方,却能由这两句诗想象大漠的旷远、荒凉而静寂之美,这样扩大了眼界,获得了审美愉悦。这是举例论证。
D.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反面论证来论证想象对于鉴赏文艺作品的重要作用。
论述性文本阅读
读想象文学的“不要”
①为了从“不要”的角度来说明如何阅读想象文学作品,就有必要比较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的差异,这些差异会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阅读哲学作品一样阅读小说,或是像证明数学理论那样阅读诗。
②最明显的差别,是两种文体的目的不同。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想象文学是在阐述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助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目的不同,这两种作品对心智便有不同的诉求。想象文学主要经由感官与想象来体验,而论述性作品主要运用判断与推论来理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思考时用不上想象力,或我们的感官和想象完全独立于理性的洞察与反应之外,关键在强调哪一方面而已,小说主要是运用想来力,这也是称之为想象文学的原因。以上事实引出了我们要建议的一个否定指令——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在阅读一个故事时,一定要让它在我们身上活动,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我们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它。
③因为目的不同,这两种作品的写法也必然不同。论说性作品的逻辑目标是完全清晰的,任何可以陈述的事都得尽可能说个一清二楚,不能有其他的含义。相反地,想象文学却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想象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意义,来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表现力;也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隐喻所传达的讯息,有时比文字本身还要丰富。
④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想象文学中学习,只是方法与我们从论说性作品中学习不同。诗与故事能带给我们愉悦,同时也能教育我们。想象文学藉由创造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的经验,教导我们衍生的意义,为了从这样的书中学习,我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思考。论说性的作品不会提供我们新奇的经验,而是教导我们基本的原理,为了从哲学与科学的书中学习,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他们的思想。
⑤从这些事实,我们得到下一个否定的指令: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诗人马克·范多伦曾经说:“在诗与戏剧中,叙述是让人更模糊的一种媒介。”譬如,你很难在一首诗的任何文句中找到任何他想要“说明”的东西。然而从整首诗来看,字里行间的关联与互动,却又陈述了某种指向主旨的东西。
⑥最后一个否定的指令: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对一个好故事来说,所谓“真理”就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与真实的神似,故事一定要像个故事,但用不着像做研究或实验一样呈现生活的事实或社会的真相。许多世纪前,亚里士多德强调:“诗与政治对正确的标准是不一致的。”如果是解剖学、地理或历史作品,却出现技术上的错误,那就应该被批评。但将事实写错却不会影响到一本小说,只要它能自圆其说,将整体表现得活灵活现便行了。我们阅读历史时,希望多少能看到史实。如果没有看到,我们有权利抱怨。阅读小说时,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只要在小说家笔下创造,并在我们内心重新创造的世界中发生,就够了。
⑦了解一本哲学的书之后,我们会做什么呢?我们会考验这本书,与大家共通的经验作对照,我们会说:这是真的吗?我们是不是总是这样想,却从来没有意识到?以前或许很模糊的事,现在是不是明晰了?……如果我们能肯定地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便算是建立起来了。当我们了解,也不反对作者的观点时,我们一定会说:“确实是我们共通的观念,我们检验过你的理论,发现是正确的。”
⑧但是想象文学不一样。我们无法依据自己的经验来评断《奥赛罗》,除非我们也是摩尔人,也和被怀疑不贞的威尼斯淑女结婚。而就算如此,也不是每一个摩尔人都是奥赛罗,每一个威尼斯淑女都是苔丝德蒙娜。而现实中大部分这样的夫妻都可能很幸福,不会碰到阴险的伊亚格。事实上,奥赛罗这么不幸的人,万中不见一;他与这出戏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
(选自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重点阐述了阅读想象文学应做到三个“不要”的原因。
B.作者主要运用对比论证、引证和举例论证来论述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想象文学的目的是阐述经验本身而不是传递知识,所以无须关注事实对错。
D.结尾分析奥赛罗的独一无二,是为了证明想象文学很难用个人经验来评判。
11.文中三个“不要”的观点,是针对想象文学与论述性作品的哪些差异提出的?请简要概括。
12.根据作者在③~⑤段中的相关论述,结合你在九年级上册的小说阅读经验,谈谈应该如何阅读想象文学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理性精神的缺失,比想象力的匮乏更糟糕
①我们的孩子缺乏想象力,这个判断大体上是客观和真实的。看一看每年的中考高考作文,就不难发现那些千篇一律的文章,是多么应景地呼应了这个判断。但是,将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直接归结于想象力的匮乏,我觉得还是隔靴搔痒,没有说到点子上。
②“苹果落地”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个几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典故,似乎成了想象力孕育科学的绝好证据。可是不要忘了,这只是个传说。退一步讲,即便那只苹果真的有幸砸中了牛顿的头,我们也不能将万有引力的发现归功于这只苹果“砸”出的想象力。我相信,千百年来,一定有无数的中国人也被苹果砸中过,但遗憾的是,只有牛顿的那个被砸的脑袋发现了“万有引力”。恐怕想象力的欠缺并不是最关键的。如果牛顿没有寻求真理的热情,如果牛顿缺乏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再多的苹果砸在他头上,也还是无济于事。过分强调想象力这个因素,会给人这样一个错觉:似乎有了想象力,我们的创造力就会横空出世了。这样的误导反而会妨碍我们去做一些更为基础性也更有价值的工作,比如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怀疑精神,等等。
③想象力之于科学,犹如灵感之于艺术。灵感很重要,但你要培养人的灵感,却无从下手。在我看来,培养以怀疑精神、批判精神为核心的理性精神,远比培养想象力更迫切。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都充满了各种想象。我们要做的,是保护、鼓励和引导儿童的这种天赋。与此相反,理性精神则只能通过后天的教育才能拥有。一个人缺乏想象力,顶多在生活中少点乐趣与浪漫,而如果他缺乏理性精神,可能连正常的生活都没有,何谈什么科学发明与创造?一个民族也是这样。没有想象力的民族可能是沉闷的,但没有理性精神的民族,则可能陷入虚妄和落后。
④什么是理性精神?简而言之,理性精神就是不盲从、不迷信、不人云亦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只唯是、追求真理、追求真相。坦率地说,无论是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还是当代的学生,理性精神的稀缺都显得更为严重。你让学生写作文,题目是“细节决定成败”,学生洋洋洒洒,将细节的决定性作用讲得头头是道;你让他写“大局决定成败”,他同样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让你相信大局确实重要。到底是细节决定成败,还是大局决定成败?鲜有人去追问、去质疑。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个人的判断、真理的追求,都在狭隘的应试教育中一点一点地被戕害掉了。
⑤有人将想象力与理性精神对立起来。似乎一个人越理性,就会越没有想象力。其实,理性并不必然排挤想象,相反,科学的想象必然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胡思乱想。因此,想象力要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作用,前提也是必须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和素养。对于当今的中国教育来说,讨论想象力的缺失,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眼前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质疑和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而非把他们改造成唯唯诺诺、按部就班、人云亦云的螺丝钉。
(文/余党绪,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3.在“缺什么”的问题上,作者用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和“苹果落地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传说阐述道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高考作文缺少个性,表明我们的学生群体整体上想象力不足。
B.学生作文套话连篇,缺少追问和质疑,理性精神显得十分稀缺。
C.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的直接原因就是想象力匮乏。
D.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理性精神。
14.在“补什么”的问题上,作者说“培养理性精神,远比培养想象力更迫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只需要保护、鼓励和引导,所谓“培养”想象力并不那么迫切。
B.想象力之于科学虽然很重要,但培养想象力就如同培养灵感一样,并不容易取得成效。
C.人的理性精神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才能拥有,所以“培养”理性精神显得更为必要和可能。
D.在生活中,缺乏理性精神的后果比缺乏想象力更严重,没有理性精神的民族是沉闷的,可能陷入虚妄和落后。
15.在“如何避免理性精神的缺失”方面,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要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只唯实、只唯是,不盲从、不迷信、不人云亦云。
B.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个人的判断和对真理的追求。
C.要将科学的想象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天马行空胡思乱想。
D.目前我们不必关注学生想象力的缺失,而是要培养具有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
阅读下面文章。
呵护孩子心中的“西瓜树”
①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标题是《我爱家乡的西瓜树》,第一句就是“我们家楼下种了一棵西瓜树”
②孩子多是富含想象力的,因为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天马行空,匪夷所思,但有时候却缺乏常识。这恰恰是孩子的特点,对于孩子的大胆想象,绝对不能随意扼杀,而应给予热情鼓励,多包容、少批评、善引导,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为,有一项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令我们震惊,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③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就是保护孩子未来的创造力。有时候,孩子的想象力常被成人视为“胡思乱想”,其实,那可能恰恰是因为成人缺乏想象力所致。不妨再来看看这个小故事:美国沃帕科内塔小镇,一位妈妈正在厨房里洗碗,她听到10岁的儿子在后院里蹦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亲爱的,你在干嘛呢?”儿子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妈妈没有给“胡思乱想”的儿子泼冷水,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家哟!”30年后,这个小孩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美国著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少年的想象力对于成年后的事业成功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④如果说,阿姆斯特朗的成功只是带有偶然性的个例,那么,英国一项持续30余年跟踪上万名英国人生活的调查则表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成人后事业更加成功。英国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被调查对象在11岁时写的展望自己未来的短文,然后将短文内容与作者42岁时的实际情况相比较。调查显示,在11岁时便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当中,50%的人42岁时都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而想象力较差的孩子中,这个比例仅为20%。
⑤由于数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禁锢,凡事要求循规蹈矩,师法古贤,国人历来在科技想象力方面比较薄弱,很少有异想天开的例子。其实,中国人也曾有想象力丰富的时代,先秦时代的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共工撞山、羿射九日、嫦娥登月等,何其大胆精彩。可惜,后来的独尊儒术,专注六经,八股取士,钻故纸堆,把中国人的想象力几乎扼杀殆尽,也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落后挨打,教训十分深刻。
⑥前不久,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他丰富的想象力的肯定与鼓励。一个贫瘠、落后、封闭的高密,居然能给他提供无限的创作来源,让他变幻出无数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和事。他的成功也能给我们的科技教育界以启示和警醒:

⑦因而,呵护学生心中的“西瓜树”,与支持孩子的“登月梦”,对于培育他们的想象力,同样大有意义,同样值得肯定。
16.文章标题中的“西瓜树”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


17.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如何对待孩子的大胆想象?


18.文章介绍阿姆斯特朗的小故事,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

19.根据上下文,在第⑥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儿童的想象力
①相信每一个人都曾有过白日做梦、幻想世界的经历,那些意趣横生、显得不切实际的想象一定为你的童年甚至青年时代带来无尽的美好体验。
②我们那代人,童年时流行看“科学幻想小说”,一本好书能看得废寝忘食。1960年,我小学四年级时,读了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书,作者描述的世界魅力无穷,令人心驰神往。当得知儒勒·凡尔纳等科幻先驱想象的事物在20世纪成为现实时。这些书仿佛在召唤儿童:幻想可以照进现实。
③重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尊重他们自由思想的权利,关系到人的一生。儿童时期是精神的播种期,在这一时期不重视培育想象力,长成之后未免“先天不足”。儿童的想象力起于观察、交流和阅读。文字表达的形象,图画展示的情境,戏剧或故事的演绎过程等等,对培育儿童的想象力至为重要。
④儿童一般能直言内心所想,在得到鼓励时更是不会担心说错,在交流活动中他会逐渐意识到“多种多样”“意料之外”带来的启示。文字表达的形象可能与想象不同,图画展示的情境有了不同的解说,戏剧故事的结局留下了一些空白,事物的答案竟然出乎意料,这就激发了儿童的想象,他会有“参与”的愿望。儿童在阅读时可能“带入”自己,他可能会在绘画时把自己画进去,他也可能在戏剧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入角色”。
⑤我们那代人童年时,资讯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我看连环画或插图,很注意图中的建筑及人物服饰,那是我所不知道的世界。多年之后,看到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和狄更斯笔下的伦敦,才明白那些图画是十九世纪的欧洲,一个时代的一个地方,风土人情,各有特征。“经验”就这样出现,而此后的阅读,随着作者的叙述或描绘,我能感受到“形象”,甚至具体的场景。
⑥在儿童接触世界并开始无尽的想象时,要尽可能地肯定他的想象的合理性,老师或者家长每说出一个“不对”或“错了”,都有可能堵住自由思想,让他误认为每个问题必须有“答案”,“答案”必须“准确无误”“尽善尽美”“无懈可击”,于是他会认为个人见解无足轻重。
⑦儿童从小学就知道“标准答案”的存在,知道“胡思乱想”会遭到嘲笑,他会认为自己的想象没有价值,那他有什么必要自由地想象和言说呢?不如等待教师提供的“精准答案”。会有一天,豁然开朗的人们终于明白事物的答案可能不止一个,故事的发展可能有无数种结局,自然界的万紫千红奥秘无穷。这时,从小学开始被灌输的“标准答案”就显出了无比的荒谬,阻滞人想象的正是童年时那些没有必要的规训。
(原文/吴非,基于命题需要改写)
20.下面有关儿童想象力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尊重儿童自由思想的权利,重视儿童想象力培养,这关系到孩子一生。
B.儿童时期是想象力的播种期,多让儿童观察、交流和阅读。
C.文字、图画、故事等阅读材料与儿童的想象有关,它们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D.儿童在阅读时,得到了正确答案,就乐于将自己融入阅读材料,这样就激发了儿童的想象。
21.下面各项关于阅读对儿童想象力培养的作用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阅读文字表达的形象,图画展示的情景,戏剧或故事的演绎过程都可以激发儿童想象力。
B.儿童在阅读文字、图画、戏剧故事时,读出事物的答案出乎意料,这就激发了儿童的想象。
C.儿童只有在阅读时“带入”自己,在绘画时把自己画进去,在戏剧中“进入角色”,才可激发想象力。
D.儿童在阅读时直言内心所想,在交流活动中会逐渐意识到想象带来的启示。
22.下列对培养儿童想象力方法表述,不符合的原文的一项是( )
A.让儿童多观察、交流和阅读。
B.鼓励儿童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及直言内心所想。
C.肯定儿童接触世界的想象的合理性。
D.去掉“标准答案”及没有必要的规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想象力源自拉丁语,英文是imagination,即“为自己生成心理图像。”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力、好奇心与创造力紧密相连,创造力是未来最核心的能力,也是最佳的竞争力。孩子在运用想象力的过程中,能按照提问—寻求解释—积极纳入新信息—形成新问题的认知循环结构,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世界。想象力的高度直接影响孩子未来职业走向。美国剑桥和斯坦福等研究机构分析了人类几百种职业的“被淘汰率”,发现不容易被机器人淘汰的职业,如建筑师、音乐家、画家等多和想象力相关。
(材料一)
中国宝宝想象力现状
人的一生想象力有高峰和低谷,6岁前是想象力的黄金时期。《中国宝宝想象力现状白皮书》中有数据显示,中国宝宝随着对绘画、唱歌等艺术的了解,逐步喜爱与这些艺术相关的职业,这种喜爱在4岁时达到顶峰,4岁之后,孩子们更为青睐教师、医生等传统职业。所以,中国家长在保护和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需要反思和研究。
(材料二)
如何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材料三)
成人也可以训练想象力
有“文字鬼才”之誉的作家马伯庸在给某大学做演讲时介绍,他常常借助一种“思维游戏”训练想象力。在地铁或飞机上不能玩手机的时候,他会闭上眼睛,虚构一本不存在的书,想象它的主题、内容简介、封面图案、名家书评、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轶事,尽量煞有其事地补充各类细节,使之丰满如真实存在一般。比如他曾幻想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时,在稿纸背面写下了另外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落水的田晓霞,她死里逃生却遭遇失忆,被人救起后开始了另外一段人生。可惜这份手稿被编辑丢在存稿箱中未被发现,直到几年后路遥去世,一个新毕业的编辑无意中把存稿箱打翻在地,这才发现稿纸背面的秘密。不过老编辑认为这个故事会损害《平凡的世界》的形象,于是只印制了一千册,赠送给路遥的亲朋好友,书的封面是个巨大的漩涡。其中一本,不知如何流落到了马伯庸曾就读的桂林临桂中学,扉页还盖有临桂中学图书室藏的红章。里面的借书卡里只有一条借阅记录,是个女孩借走的。她比马伯庸大一届,喜欢穿米黄色的毛衣,宿舍里的台灯用粉红色的纸罩着……
(材料四)
高级想象力
想象力有两种,一是小朋友的“胡思乱想”,比如吃了苹果核肚子里会不会长出树。另一种是科幻小说或电影,比如《哈利·波特》《流浪地球》《三体》等。
第二种想象力被称为是高级想象力,它最大的特点是构建了一个自治的大世界,《哈利波特》这样的故事,除了世界观自成体系之外,作者对欧洲神话有相当深厚的研究,各种魔法、种族和道具不能胡乱想象,必须符合一定的文化传统。这种想象力在看似自由的想象背后是创作者深厚的知识积累。从这个意义上,知识体系是想象力的基础,独立思考能力是高级想象力的发动机。因此,成人不是缺乏想象力,而是缺少足够庞大的知识体系,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校组织“提高核心竞争力”项目式学习活动,以下是你收集整理的部分材料。
23.观察(材料二)四幅图片,提炼两种保护孩子想象力的方法。
24.(材料三)中马伯庸介绍完自己的想象力训练方法后,现场一位山西大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也想象了一本书,封面如下图。请结合图片信息和链接材料想象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链接材料)
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古建留存最多的省份,共有4万余处,其中73%以上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险情,由于古建筑修复方面人才与技术的制约,山西古建筑频频告危, 如何留住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值得深思。
25.展示汇报阶段,为了方便评价小组尽快了解你的学习研究成果,请将以上材料提炼概括成一段内容摘要。
写作提示:①提取要点,准确概括;②思路清晰,语言流畅;③不超过150字。
星座与星星
你吟诵过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吗?它以丰富的想象、纯朴的言语与浪漫的比拟,打动了许多人。诗中写到了天河,写到了牛郎织女,我们就从这谈起吧。
初秋晴夜,银河高悬。你很容易找到“牛郎”和“织女”,它们是两颗很亮的星。牛郎在河东,又名“河鼓二”。它的两旁,各有一颗稍暗的星。三星相连,形如扁担。据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就将他的两个娃娃放在箩筐里,挑起扁担,去与织女“鹊桥相会”啦!织女在河西,与牛郎以及自己的孩子遥遥相望。她的近旁有四颗星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宛如织布用的梭子一般,被称为“梭子星”。牛郎织女之间,有六颗亮星组成一个巨大的“十”字。请看图1,如果我们将它想象为神话中的“鹊桥”,那岂不是既很自然又很有趣吗?
图1 牛郎星、织女星和有关星座
世界上各个古老的民族,都以其长着翅膀的丰富想象力,驰骋在天上人间。他们对同样的星空孕育和产生了大不相同、却又同样妙趣横生的神话传说。上面提到的那个大“十”字,古代欧洲人将它想象成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于是,它所在的那个星座就被叫做“天鹅座”。因此,诸星座最古老的名称通常都溯源于古老的神话与传说(图2)。
图2 在充满神话形象的星图上,北半球的天空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动物园
世界上最早划分星群的,也许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开始系统地注意行星的运动,将群星“分而治之”。倘若将苏美尔人的观测当作人类系统观测天象的开端,那么这种世代相传的天文观测绵延至今便已有6000年之久。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星座的划分有了极大的发展。演变到公元2世纪,经过古希腊天文学家的详细描述,北天40个星座的雏形便大体确定下来。至于南天的48个星座,那是17世纪后通过航海家和天文学家们的系统观察才逐渐定型的。由于近代科学的启蒙与发展,南天星座中便夹杂着用科学仪器命名的名称,例如显微镜座、望远镜座等;而北天星座的名称则依然充满着古老神话的色彩:仙女座、飞马座……
现代对星座的划分,建立在更精确的基础上。国际上统一地将整个天空划分成大小不等的88个区域,每个区域便是一个星座,每个星座中都有许多星星。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星星,按国际统一称呼,它就叫“天鹰α”,α(阿尔法)乃是希腊文中的第一个字母。一个星座中的星星是很多的,每颗星用掉一个希腊字母,用完了可以接着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用完后,还可以干脆给星星编上号。或者,还可以给星星专门列出一份份“花名册”,当中给每一颗星指定一个号码,也就是它的名字,比如天鹅61。
美妙的星座,灿烂的群星啊,你们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呢?
(节选自《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有删改)
26.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诸星座最古老的名称通常都溯源于古老的神话与传说。(“通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2)或者,还可以给星星专门列出一份份“花名册”。(“花名册”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7.文中划线句子是如何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28.请根据上文,简述星座划分的历史。
29.有天文史家评价《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关键处常有构思巧妙的插图阐明文意”。请选择上文中的插图1或插图2,具体阐述其作用。
参考答案
1.(1)zǎo jūn 缄 (2)澜改为斓 潢改为煌 (3)事例一:为我们扬起一张风帆,吸引我们畅游蔚蓝的王国。事例二:为我们插上一双翅膀,吸引我们翱翔自由的天空。
【详解】
(1)龟裂,jūn liè,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注意不要读“乌龟”的读音。缄默,jiān mò,闭口不说话。
(2)“斑澜”应改为“斑斓”,“辉潢”应改为“辉煌”。注意识记字形。
(3)本题考查学生续写句子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学生要从被仿句的句式,修辞,语意等方面把握特点后作答。写出的句子必须跟前面句式对称。此题仿写句式为:阅读大师的作品,为我们……,吸引我们……。
2.(1)比喻论证 (2)对比论证 (3)道理论证 (4)举例论证
【详解】
(1)从“文字是一道桥梁”可知,这里把“文字”比作“桥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2)文段把“接触到作者的意境”和“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两种做法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这是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3)这句话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是道理论证的方法;
(4)这句话列举了王维的诗句,属于举例论证。
3.D
【解析】
【详解】
D项有误,《谈读书》是按照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这一顺序写的,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4.jī zhuó 遐 诞
【解析】
【详解】
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稽:多音字,jī、qǐ,“滑稽”读作jī,形声。从禾,象树木曲头止住不上长的样子,从尤,旨声。着:多音字,zhuó、zháo、zhāo、zhe,“着实”读作zhuó;“遐思”的“遐”,不要误写成“暇”或“瑕”;“诞”左右结构,形声。从言,延声,不要误写成“涎”。
5.示例一:太阳,跌倒了,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示例二:雪,跌倒了,才有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详解】
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如,雾,跌倒了,才有了晶莹的露珠;河,跌倒了,才有了壮阔的瀑布;星星,跌倒了,才有了绚烂的朝霞。等等。
6.(1)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亲切的问候;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2)示例:雨天的黄昏更富有诗意。蒙蒙细雨,如烟如雾,飘飘洒洒,染绿了草,碧绿了树。几只紫燕在雨丝中穿来穿去,撒下一串绿色的音符。村头谁家篱墙上三两枝性急的杏花,已经灼灼地挑在雨幕里,明媚而清新,使人想起“杏花消息雨声中”的意境来。
(3)①展开 展示
②能否 要
【详解】
(1)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的句式结构为。内容要抓住秋天的风和冬天的雪的特点,并写出其意义。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2)主要考查你对造句,正确使用词语等考点的把握。首先要理解好题干所给的备选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所给词语的内涵确定所要描述的内容。用词要恰当、贴切、形象生动,修辞要显明。确立一个中心后描写一段景物,且富有诗意美。
(3)①搭配不当,改为: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②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改为:艺术创作要达到至高的境界,很大程度上需要运用想象的智慧,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7.B
8.A
9.D
【分析】
7.本题考查文章中心论点的提炼。这个文段,是围绕“驱遣我们的想象”来论证的,结论是第⑥段,即中心论点:“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可概括为B项的说法。A、C、D三项内容只是文中的某一方面的观点或论断。故选B。
8.B.有误。“长河落日圆”的“圆”用得非常恰当,与全诗构成通体的一致;因此该项说法错误;
C.有误。原文最后一段中“读者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接受美感的经验”,因此“读者只要多做抽象分析,就可以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是错误的;
D.有误。第②段中“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因此“作者随便地集合文字,也可以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是错误的。
故选A。
9.本题考查段落的论证分析。ABC三项正确。D.有误,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论证来论证想象对于鉴赏文艺作品的重要作用,并非“反面论证”。故选D。
【点睛】
10.C
11.①想象文学与论说性作品的目的不同(对读者心智的诉求也不同);②想象文学与论说性作品的写法不同(我们从想象文学和论说性作品中学习的方法也不同);③想象文学与论说性作品关于“写实”的标准/评判标准不同。
12.示例1:①理解“想象文学”的主旨,必须关注字里行间的关联与互动(分析字里行间的多重含义/分析隐喻所传达的讯息),而不是生硬地寻找共识、主旨。例如在阅读《孤独之旅》时,我发现小说并没有直接说明主旨,但其中对鸭群前后不同状态的描写(对杜小康前后不同心理状态的描写)暗含着“成长”的主题。②鉴赏“想象文学”还必须借助自己的经验(关注其在我们想象中所创造出来的经验),思考其衍生的意义。仍以我阅读小说《孤独之旅》的经验为例,主人公杜小康辍学离家、遭受孤独,从软弱、胆怯到勇敢、坚强的变化,让我想起了自己初中住校、远离父母的经验,让我明白只有面对挑战,才能获得心灵的成长。示例2:①理解“想象文学”的主旨,必须关注字里行间的关联与互动(分析字里行间的多重含义/分析隐喻所传达的讯息),而不是生硬地寻找共识、主旨。例如在《故乡》中,“我”重回故乡,看到故乡环境及人物的变化,在前后的关联对比中暗示了小说的主旨。②鉴赏“想象文学”,还必须借助自己的经验思考其衍生的意义(关注其在我们想象中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小说中“我”给叔叔小费的举动(面对穷困潦倒的叔叔时的内心活动),唤醒了我在生活中与亲人相处的经验,从而思考作者的态度和立场(理解了小说“呼唤真情”的主旨)。
【详解】
1.C.错误,“所以无须关注事实对错”说法过于绝对,文中并没有这样绝对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
2.这是一道理解文章内容和信息筛选题。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观全局,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语句,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第②段“最明显的差别,是两种文体的目的不同。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想象文学是在阐述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助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概括为: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的目的不同;根据第③段“这两种作品的写法也必然不同。论说性作品的逻辑目标是完全清晰的……相反地,想象文学却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概括为: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的写法不同;第⑥到⑧段“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但是想象文学不一样。我们无法依据自己的经验来评断……”, 概括为:想象文学与论说性作品关于“写实”的评判标准不同。
3.主观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结合九年级上册的小说内容,拟写出阅读想象文学作品的方法即可。
示例:①理解“想象文学”的主旨,必须关注字里行间的关联与互动。“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分析字里行间的关联与互动,却又陈述了某种指向主旨的东西”。鲁迅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与回忆中的故乡对比,闰土和杨二嫂前后的对比,前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暗示文章的主旨,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②鉴赏“想象文学”,还必须借助自己的经验思考其衍生的意义。“想象文学藉由创造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的经验,教导我们衍生的意义,为了从这样的书中学习,我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思考”。《我的叔叔于勒》中“我”自作主张给了叔叔于勒10个铜子的小费,并且在内心深处默念着“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对穷于勒的怜悯,这种悲悯情怀,乃是对人性的观照,尤其是对人性之善的礼赞。我读懂了这其中的奥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读懂了人生。理解了小说“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主题。
13.C
14.D
15.D
【分析】
13.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C.根据“但是,将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直接归结于想象力的匮乏,我觉得还是隔靴搔痒,没有说到点子上”可知,C项表述有误。故选C。
14.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D.“没有理性精神的民族是沉闷的”表述有误,原文依据“没有想象力的民族可能是沉闷的”。故选D。
15.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D.“目前我们不必关注学生想象力的缺失”表述有误,原文依据“对于当今的中国教育来说,讨论想象力的缺失,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眼前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质疑和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据此可知,当今中国教育的重点不是关注学生想象力的缺失,而是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故选D。
16.“西瓜树”一词在标题中具有特殊含义。“西瓜树”不仅指那个孩子作文中的西瓜树,也喻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17.对于孩子的大胆想象,绝对不能随意扼杀,而应给予热情鼓励,多包容、少批评、善引导,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18.举例论证 有力地论证了少年的想象力对于成年后的事业成功之重要(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就是保护孩子未来的创造力)的观点。
19.不敢创新,缺乏想象力,满足于跟在人家后头干些修修补补的课题,弄些改头换面模仿抄袭的项目聊以自慰,就永远不可能走在世界科技潮流的前头,与诺贝尔科技奖也会渐行渐远。(意思相近即可)
【分析】
16.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作者所要谈的问题并不是“西瓜树”,再结全引号“特殊含义”的作用,即可解答此题。
考点:语言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理解文中内容即可作答。对一篇文章中某些语句或词语含义的理解,不能只看到文字本身,要透析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从他的思想中找到与文本文字相一致东西,这样理解句子的含义就比较准确了。
17.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般中的“呵护”“支持”两词,结合文中作者所举的例子来理解作答。
考点:理解文意,发表观点。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的主旨很明确,学生不用多思考,易于发表感慨。主观题往往并不难,只要有针对性,针对文章的中心意思谈及自己真实的想法,再结合一点生活的内容,基本上都能回答正确。只是语言上要注意简洁,要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18.试题分析:举例是显而显见的,“作用”即是说明“少年的想象力对于成年后的事业成功之重要”这个道理,在文段中找到直接引用即可。
考点:论证方法
点评:本题不难,问题简单易答。举例论证是议论文中最常见最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所举之例要有代表性,其内容在与论点要有密切的相关性,才有说服力。
19.试题分析: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关系这个角度谈感想。想像力是创造力的提前和条件,没有想像就谈不上创造。
考点:理解文意,语言表达。
点评:本题不难,本文所谈“想像力”“创造力”话题明确,学生能够理解,可从这个方面拟写。此类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写作能力,平时学习中要多加练习。
20.D
21.C
22.B
【详解】
1.D.有误,文章第四段中“事物的答案竟然出乎意料,这就激发了儿童的想象,他会有‘参与’的愿望”,答案先出乎意料,才能激发儿童想象,继而才会“参与”。所以题干表述错误。故选D。
2.C.“只有”说法太绝对,与文章第四段“事物的答案竟然出乎意料,这就激发了儿童的想象……儿童在阅读时可能‘带入’自己,他可能会在绘画时把自己画进去,他也可能在戏剧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入角色’”不符。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与原文“儿童的想象力起于观察、交流和阅读”对应;
B.有误,通读全文可知,文中没有涉及到此方法,文中表达的意思是:儿童在阅读时直言内心所想,在交流活动中会逐渐意识到想象带来的启示;
C.与原文“在儿童接触世界并开始无尽的想象时,要尽可能地肯定他的想象的合理性”对应;
D.与原文“豁然开朗的人们终于明白事物的答案可能不止一个,故事的发展可能有无数种结局,自然界的万紫千红奥秘无穷……阻滞人想象的正是童年时那些没有必要的规训”对应;
故选B。
23.示例:鼓励孩子发问;亲近大自然;允许孩子发呆(思考);不要事事包办代替,给孩子自由等。(根据图片内容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24.示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未来人类经历文明断层后一些能力被唤醒,主人公偶然发现自己能够听到建筑说话的声音,于是她重回地球,用高科技的手段修复了很多古建筑。
25.示例:创造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紧密相连,想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职业走向。而中国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做法制约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但也不必过于焦虑,只要家校合作,共同构建孩子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辅助一定的思维训练,就能帮助孩子形成更高级的想象力。
【分析】
23.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答题思路:根据材料二中的四幅图画,提炼保护两种保护孩子想象力的方法,四幅图中有家长一些不太好的做法,也有孩子正在进行想象的画面,根据这些图,提出建议。
(1)根据第一幅画的提示语“什么都管就是剪掉我的翅膀”可知,父母对孩子管束过于多会束缚孩子,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自由,不能事事包办。
(2)根据第二幅画可知,孩子坐在那里发呆,脑海中却已经丰富多彩,想象了许多内容,因此要想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应该允许孩子发呆。
(3)根据第三幅图画可知,画面里孩子口里冒出许多的问号,这些代表着孩子的好奇和思考,因此要想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应该鼓励孩子发问。
(4)根据第四幅图画可知,孩子拿着放大镜在观察花朵和昆虫,这是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对想象力的培养有帮助,因此要想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应该鼓励孩子亲近大自然。
24.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和语言表达。答题思路:根据图片的信息和所给的链接材料,模仿材料三中马伯庸的方法,想象材料三图片中书籍的内容,要合理。
(1)图片中的书籍题目是“如果建筑会说话”,可以想象建筑是可以表达的、说话的。结合链接材料“由于古建筑修复方面人才与技术的制约,山西古建筑频频告危,如何留住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值得深思”可知,山西的古建筑非常危险,需要拯救。两者结合,建筑说话了,告诉了人类自己的痛苦,让人类来帮助他。
(2)示例: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女孩在意外中觉醒了特殊能力,能够听到建筑的心声,于是她在古建筑的指导下,寻找合适的材料、学习本领,带着更多的人修复了很多濒危的古建筑。
25.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答题思路:根据所给的材料内容,先分别概括每则材料内容,然后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条理清晰,150字以内。
(1)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力、好奇心与创造力紧密相连,创造力是未来最核心的能力,也是最佳的竞争力”“想象力的高度直接影响孩子未来职业走向”可知,首段主要写创造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紧密相连,想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职业走向。
(2)结合材料一“《中国宝宝想象力现状白皮书》中有数据显示,中国宝宝随着对绘画、唱歌等艺术的了解,逐步喜爱与这些艺术相关的职业,这种喜爱在4岁时达到顶峰,4岁之后,孩子们更为青睐教师、医生等传统职业。所以,中国家长在保护和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需要反思和研究”和材料二的图片可知,这两则材料表明中国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做法制约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但是孩子的想象力是可以通过方法培养的,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带他们接触自然,家校合作共同培养。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从这个意义上,知识体系是想象力的基础,独立思考能力是高级想象力的发动机”可知,这里突出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以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基础,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合作。
故整个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想象力、好奇心与创造力紧密相连,创造力是未来最核心的能力,也是最佳的竞争力。想象力的高度直接影响孩子未来职业走向。中国家长的一些做法限制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应该给孩子一定自由、带他们亲近自然,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体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辅助思维训练,家校合作,就能帮助孩子形成更高级的想象力。
26.①不能删去,“通常”是“经常”“一般”的意思,是指诸星座最古老的名称一般都溯源于古老的神话与传说,不排除还有其它情况,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花名册”指给每一颗星命名或编号的名册。
27.列举南天星座和北天星座的部分名称,将南天星座中便夹杂着用科学仪器命名的名称与北天星座的名称则依然充满着古老神话的色彩进行比较,来说明近代科学的启蒙与发展,星座命名出现了不同的特征。
28.①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作为世界上最早划分星群的,系统地注意行星的运动,将群星“分而治之”;②公元2世纪确定40个星座;③17世纪后48个星座逐渐定型;④现代将整个天空划分成大小不等的88个区域,即88个星座。
29.示例一:选插图一,插图一标明了“牛郎星”和“织女星”的具体位置,将中间的六颗星连成一个“十”字,形象地解释,可以保证视觉知识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示例二:如选插图2,在充满神话形象的星图上,北半球的天空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动物园,可以培养读者的观察力、想象力等,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分析】
26.①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通常”是指“常常”“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但不表示是全部,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②“花名册”本义指记载合格的或适于某种特殊目的或服务的人员名册。这里是指记录登记每一颗星名称名册。
2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句中“南天星座中便夹杂着用科学仪器命名的名称”与“北天星座的名称则依然充满着古老神话的色彩”是作比较,“例如显微镜座、望远镜座等”“仙女座、飞马座……”是举例子,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些实例和比较,来突出准确地说明近代科学的启蒙与发展,星座命名的出现了不同的特征。
28.这是一道理解文章内容和信息筛选题。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观全局,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语句,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第④段“世界上最早划分星群的,也许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开始系统地注意行星的运动,将群星‘分而治之’”;第⑤段“演变到公元2世纪……北天40个星座的雏形便大体确定下来”;“至于南天的48个星座,那是17世纪后……”;“由于近代科学的启蒙与发展……”第⑥段“现代对星座的划分……国际上统一地将整个天空划分成大小不等的88个区域”,提取语句作答即可。
29.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根据题干要求选取一幅图画,合理阐述即可。如选图1,直观形象的标明了牛郎星、织女星和有关星座的位置和形状,还可以想象神话中的牛郎和织女相会“鹊桥”,充满诗情画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添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