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2-27 21: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
1.下列哪一项不是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农业的优越的区位条件(  )
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
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D.水陆运输便利,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2.加利福尼亚州的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的放牧业→大田作物→蔬菜、水果、乳酪为主体的方向转变。影响这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效益 B.交通运输条件
C.国家的政策与法规 D.优越的自然条件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表示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的序号是(  )
A.⑥       B.⑦
C.⑧       D.⑨
4.①农业带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无霜期短
C.土地贫瘠 D.市场广阔
5.关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
B.是为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C.大力开发生物资源,开垦草原、垦殖荒地
D.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法规,推广农业新技术
【能力提升】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6~7题。
6.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7.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8~9题。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1月平均气温(℃) 夏季平均气温(℃) 生产成本(元/千克)
中国某产区 8~12 490~660 -8~-1 19~23 0.64
美国某产区 15~17 470~520 6~8 18~21 2.05
北半球最适宜区 8~12 560~750 >-14 19~23 1.20
8.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
A.30°N~40°N西海岸 B.30°N~4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9.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到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1993年的那场黑风暴,只看见天边远远地升起了一大片灰黄色的云雾,那片云雾就如故事中描写妖怪出山那般,以非常迅疾的速度遮天蔽日地向我们的村庄覆压过来。据此完成10~11题。
10.“黑风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①大风 ②过度垦荒 ③破坏植被 ④气候干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我国最容易出现文中描述现象的区域是(  )
A.塔里木盆地 B.河西走廊
C.河套平原 D.青藏高原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2~13题。
12.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13.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4.阅读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1996年为2.2元/kg,2001年为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
产地 含油量 运输费用(元) 生产成本(元/kg) 生产方式
国产大豆 17% 0.18 1.60 粗放式
进口大豆 19% 0.16 1.28 集约式
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材料三 东北平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商品粮基地,东北平原与其他商品粮基地比较,其突出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4)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纷纷减产或转产,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6)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东北大豆产区近年来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分析图示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
 
 
 参考答案
1.C [美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少,主要使用大型机械化耕作。]
2.A [美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追求效益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其中,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交通运输条件、国家的政策与法规等,都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B 4.C [第3题,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区域,⑦位于高大山脉的背风坡、距海较远,降水少。第4题,①农业带纬度位置较高,气候湿冷、无霜期长;市场不属于自然因素。]
5.C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科学的、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
6.D 7.C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两地都是地广人稀的地区,实行农场化经营,机械化程度较高;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两地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8.A [美国产区的1月平均气温在6~8℃之间,所以不会是纬度较高的五大湖区;美国30 N~40 N东海岸有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降水较多;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也较多,所以A项正确。]
9.C [从图中看出中国的年平均气温与北半球最适宜区吻合,年降水量也比美国更接近北半球最适宜区,所以①正确;苹果在冬季不生长,糖分的积累主要是从气温日较差考虑,而不是气温年较差,所以②错;美国产区位于大陆西海岸30 N~40 N之间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而我国苹果产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因此夏季时美国产区光照条件更好,所以③错;表中中国苹果生产成本远远低于美国,主要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导致的,所以④正确。]
10.C 11.A [第10题,“最主要”是题眼,黑风暴大规模袭击与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当的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大风和干旱只是基础条件,不是“最主要”原因。第11题,四个区域中只有塔里木盆地植被最稀疏且多大风天气。]
12.A [读图可知,该地区种植业的规模大于适宜发展种植业的缓坡和平原的规模,所以造成该地区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过度开垦。]
13.D [我国南方地区丘陵和低山面积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应该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立体农业;缓坡适宜开垦为梯田发展种植业,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坡度较大的地区不宜开垦为梯田,若发展水稻种植业,会造成水土流失;全面封山育林,也不可行。]
14.(1)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2)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人少地多)
(3)土壤肥沃 (4)价格低,含油量高
(5)①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②实行产业化集约经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③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④加快水利建设和提高机械化水平。
(6)①缓和饲料、肥料、燃料的矛盾,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②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③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副业,提高农民收入。
解析 (1)机械化、水利化建设对地形条件要求高,东北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平原,其地形平坦开阔,耕地连片,非常有利于大型机械化和水利化建设。(2)东北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因而人均产量多,商品率高,其次受东北平原肥沃黑土、夏季高温多雨等因素综合作用,该区粮食增长潜力大。(3)大豆喜水肥,故有肥沃黑土的东北平原成为我国传统大豆生产区。(4)从统计数据比较可直接得知美国大豆较国产大豆优势表现在含油量高(19%∶17%)、成本低(1.28∶1.60),故价格低,市场畅销。(5)要使东北的大豆生产走出困境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改良大豆生产条件,改变落后生产方式,改良品种,开拓市场等多方面综合分析。(6)结合图示与所学知识,从生态农业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