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湖心亭看雪 课件(2课时 21张ppt,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湖心亭看雪 课件(2课时 21张ppt,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0 10:34:03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12
湖心亭看雪
第二课时
导入
有人说,没有看过西湖冬景的人,看看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够了,也有人说,张岱笔下的《湖心亭看雪》,百读不厌,诵读之,品味之,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张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名篇《湖心亭看雪》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导入
课文细读品味
1.
“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有什么含义?
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埋下伏笔。
课文细读品味
2.
分析“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了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课文细读品味
3.文章以舟子的话结尾有何作用?
舟子的话表现出作者夜间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痴”字既表明了作者对西湖雪景的喜爱之情,又含有对故国割舍不下的怀念之情。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1.[难点]
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道“舟中人两三粒”,并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作者去赏雪,是带着闲情雅致去的,在作者的心里,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了其他人,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想法,所以“独”字表现了他的超凡脱俗。他认为舟子不可能与他志趣相投,舟子对他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所以“独”字也表现了他的孤傲清高。“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高洁情怀,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孤寂与落寞。
课文全篇探究
2.[重点]
文章是写看雪,但第二段主要写人,是否离题?
不离题。文章的标题是“湖心亭看雪”,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思维定式:看雪就是写雪景。但这篇文章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抒感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魅力。本文写景,同时也写观赏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点睛之笔,就在于此,所以不离题。
课文全篇探究
这类问题一般先回答“不离题”。
3.“大喜”二字妙在何处?
“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料已有人先“我”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出了作者的惊喜,也引起了读者的惊异。但作者并不说自己惊喜,而写二客“见余大喜”,反客为主,足见其用笔之曲折善变。
课文全篇探究
1.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本文中叙事是行文的线索,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着重记述赏雪的具体经过,凸显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章叙事意在抒情,选择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时、肃杀冷寂气氛中赏雪,作者的心态与情趣可见一斑;再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巧遇知音的愉悦。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采用白描手法写景。
本文写景,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创设了静寂、空旷的意境。接着落笔眼前,
写西湖的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苍茫的大自然形成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态度。
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
归纳总结


曹雪芹
原文: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译文:我想要问秋天的信息,众人皆不知,我背着手,不断地小声问菊花。
孤标傲世的人应该找谁一起归隐?为什么同样是开花,你却比春花更迟?
空荡荡的庭院,落满霜露,那是何等寂寞!大雁南归、蟋蟀悲鸣,可曾引起你的相思?
不要说世界上没有人能与你交谈,哪怕片言只语,我们也能相互理解对方的心思。
课文拓展积累
古代饮酒文化
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
古代饮酒的礼仪主要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具体来说,就是先做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一饮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课文拓展积累(共21张PPT)
12
湖心亭看雪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并背诵课文。
阅读目标
重点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
品格素养
领会作者复杂的心境,体味作者雪后游湖的闲情雅趣,
学会品味生活。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他的小品文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少时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明亡以后,他消极避居于山中,专注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皆写于他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本文就是收录于《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文。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预习资料速查
知识链接
《陶庵梦忆》(共八卷)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作者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一幅绝妙的江浙一带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对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同时本书中含有大量关于明代日常生活、娱乐、戏曲、古董等的记录,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之一。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小品文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式,尺牍、传、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容,其特点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
崇祯(

拏(

毳(

一芥(

铺毡(

雾sōnɡ(

沆(
)dànɡ(

岱(

更(
)定
喃(
)喃
必考字词梳理
重点字
zhēn

cuì
jiè
zhān

hànɡ

dài
gēng
nán
一词多义
必考字词梳理
是金陵人(

是日更定矣(

这,指示代词
表判断,动词
1.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是日更定矣


ɡēnɡ,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量词
ɡènɡ,还,副词
2.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上下一白(

白色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3.

必考字词梳理
余拏一小舟(

上下一白(

全,副词
一,数词
4.

佛印绝类弥勒(

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动词
极,副词
5.

必考字词梳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见余大喜(

表程度,非常,副词
跟“小”相对,形容词
6.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疑问代词
啊,语气助词
7.

古今异义
必考字词梳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白:
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勉强。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今义: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词类活用
必考字词梳理
1.
大雪三日(

2.
是金陵人,客此(

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特殊句式
必考字词梳理
1.
判断句
是金陵人(

2.
省略句
见余大喜(

3.
倒装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

用“是”作判断动词,表判断
省略主语“他们”,即湖心亭上“铺毡对坐”的两人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正常语序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名句积累
必考字词梳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描绘雪景,选取了哪些有特色的景物?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
你能体会出作者的品格特点吗?他到底要赏什么呢?
景物描写
体会品格
思想感情
预习思考问题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为什么说湖中之人比相公更“痴”?
2
导思
1
导思
3
关键词:痴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学习此文可以用朗读和精思的方法来欣赏雪后奇景和古代文人的雅趣,朗读节奏和重音可以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来把握。

“湖中/
焉得/
更有此人”中“焉得”是“哪能”的意思,不可以分开,并且要重读,读出惊喜之情。

“莫说/
相公痴,更有/
痴似相公者”,两个“痴”需重读,读出赏雪景、遇知己后的满足、快乐。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①):主要描绘了西湖雪景。
痴行:特立独行、率性认真
痴景:追求高洁人格
痴情:无限惆怅、淡淡哀愁

第二部分(②):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并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课文整体感知
1.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
课文整体感知
2.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作者围绕“闲情逸致”这个主题来写,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所见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所遇
天、云、山、水
两人对坐
拉余同饮
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雪后西湖
怀念故国
情景交融